做颗星星,有棱有角,还会发光 ☆
——网易云《红黑》热评
历史上的画派可能远在天边,但素描和色彩是实打实的爸爸,天天要与之相处的美术生都爱之深且恨之切。
但是,你们知道素描和色彩在历史上的故事吗?
“素描等于理性,色彩等于感性”是错误的。
安格尔 PK 德拉克洛瓦
如今素描和色彩是应试教育给考生的一个划分,且只是历史上的冰山一角。
在西方美术的发展史上,素描和色彩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孰高孰低、孰轻孰重这么简单,其中还包含着艺术的意义以及发展走向等宏大的命题。
今天就给大家梳理一下曾经埋藏在历史中的关于素描和色彩的趣味争端,调剂一下苦闷的学艺生活,说不定大家还会在哪一场考试里用到呢!
1
文艺复兴
弗洛伦萨画派 vs 威尼斯画派
素描和色彩的争端始于妇孺皆知的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期间在绘画方面先后出现了以经济中心城市命名的弗洛伦萨和威尼斯两大画派。
首先出现的是佛罗伦萨画派,因此,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倡导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并将其应用在绘画中。
大卫 米开朗基罗
什么三庭五眼、黄金分割,杰出的画家们纷纷变成了人体狂人,对待人体就如同医学生一般严谨。当时的大触达芬奇还传出过为知识奋而解剖30多具尸体的“美谈”。
在那个时代,素描代表的是理性、真知。
没错,历史书上提及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都属于弗洛伦萨画派。
其中钢铁直男米开朗基罗最为典型,讲究极致的身体构造感,黄金分割,他画的裸体没有一丝旖旎,女人和男人都有的最健美的体魄,无性别主义的奉行者!
米开朗基罗油画局部
矫健的肱二头肌、马甲线、斜方肌
这个女孩一看就不好惹!
女祭司局部
夜 米开朗基罗
看看钢铁直男刀下的女性躯体,仿佛乳房是身上的肿瘤,好像切掉更和谐
到了16世纪,随着意大利的经济中心北移,威尼斯画派开始大放异彩,色彩在绘画中的比重加大了,色彩运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从技法上说,他们不囿于传统,比较自由奔放,他们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完成作品,客观原因是因为潮湿的威尼斯气候不适合蛋彩画画法画壁画。于是促进了油画颜料的改良,色彩的表现力也从而大大提升了。
同时,相比佛罗伦萨画派侧重表现崇高而肃穆宗教题材,威尼斯画派则注重表现世俗享乐主义思想和对官能享受的追求。
代表画家提香·韦切利奥的《神圣与世俗之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沉睡的维纳斯》等作品,都是借着神话人物来表现世俗生活。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画中的女神仿佛一位美艳少妇,挑逗的眼神直视观者的眼睛,润泽温暖的身体熠熠发光,与米开朗基罗的相比简直称得上是活色生香呀。也在那一时期开始,色彩和感性、官能画上了等号。
提香
相传大画家提香的许多订单的前期工作都是他的学徒助手完成,提香本人在最后添上一些颜色,被人称为“提香的金色”。
提香之前的油画,画家大多先画好素描稿,再涂上颜色。在提香的后期作画过程中采用了直接用色彩塑造的做法,使得色彩不再依附于素描关系,具有了独立意义。
虽然威尼斯画派的出现使得素描与色彩孰高孰低开始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但文艺复兴时期总的来说还是素描的天下,奉行的是理性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无论是严谨的弗洛伦萨还是威尼斯,本质还是在古典主义的框架下,色彩于素描,更多的还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从威尼斯画派的风格变化起,大大影响了后期的画派,并为后续的素描和色彩第二战埋下伏笔。
2
启蒙之光
古典派绘画 vs 巴洛克绘画
关于素描和色彩的真正对立、第二次大规模争论高潮发生在17 世纪,普桑的古典派与鲁本斯的巴洛克艺术分别成为素描派与色彩派的代表。
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 普桑
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中一直崇尚素描才是正统。
理性的素描意味着“高贵趣味”。
具体来说,就是精巧的构图、完美的线条、严谨的透视比例。
山水间的奥菲斯和尤丽黛 普桑
法国宫廷画家勒布伦提出:绘画的价值主要在于素描。
相反,色彩是最底层的,因为色彩直接作用于感官。
古典主义以理性为基础,理性克服感性,于是代表感观的色彩臣服于代表理性的素描。
皇家美术学院的元老德尚佩涅认为素描与色彩之争讨论的不仅是艺术,而是严肃的道德问题,心灵之美当然要高于肉体之美,而在他看来素描和色彩分别象征着心灵和肉体。
然而一个叫德皮勒的学者认为绘画与其他艺术门类和科学有着某些共性,比如说人体知识、光学知识,这些都属于科学的一部分,绘画与众不同的特性是色彩的韵律和协调。因此他推断,绘画的特性在于色彩,换句话说,色彩是绘画艺术中最有价值的特征。
我们来对比一下普桑和鲁本斯的作品
普桑
鲁本斯
同样关于混乱人物群像的描绘,普桑画中的人物动作手势透露出一种优雅,即使在这么危急的场合,但依然有距离感和静止感,观者仿佛在看一个遥远又神圣的历史事件。
鲁本斯的画中的情绪就直接多了,首先笔触就很狂野,混乱感简直扑鼻而来,人物的表情生动而夸张、在慌乱中毫无形象。
鲁本斯代表的巴洛克艺术就是如此,它不再遵循文艺复兴重素描结构的方式,追求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广泛采用曲线、弧线,偏爱复杂多变的结构等。
鲁本斯作品局部
宏伟壮观,充满动感,精湛的透视变奏,戏剧性的构图,起伏波动。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代表着激情、运动感和戏剧性。
这一时期正是启蒙运动的前期,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过分强调传统而忽略了一定新的声音,巴洛克绘画有一种先进的历史意义,打破了一百多年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统治,为即将到来的启蒙之光做了铺垫。
3
时代的冲击
新古典主义vs浪漫主义
到了19世纪,素描与色彩对立的代表是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和浪漫主义的德拉克洛瓦。
“素描与色彩之争”旷日持久。这场论战暗藏了两个更抽象的问题:
1.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德皮勒观点的提出赋予了艺术更加独立的地位,更使绘画与科学拉开了距离。
2.古代与现代的关系。过去人们总是对过去的经典顶礼膜拜。德皮勒等人对“色彩”的推崇隐喻性地举起了“现代”的旗帜,认可了一种的新的趣味 — 或者说“现代人”的趣味,它有别于高贵的古典主义趣味。
一个新的观点出现在当时的即古代并不比现代更美好,古人也不比今人更加高明。
从某种意义上,在这个时期:素描代表着传统色彩代表着未来。
19世纪,其实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素描和色彩的强烈对立。1839年照相机发明,1895年电影发明……
艺术形式产生巨大的变革,具象艺术受到猛烈的冲击。
印象派对色彩改革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
印象派绘画
紧接的后现代主义、野兽派、抽象派等等绘画的诞生,使得色彩彻底脱离从属地位。
野兽派绘画
直至今天,当代的艺术世界千变万化,当代艺术作品会紧紧跟随着时代最先进的技术,3D打印、VR(虚拟现实)、实时摄影等等,让艺术呈现过去想也想不到的风貌。
我们再也没有了主题的高下之分,素描和色彩也失去之前时代强加于它们身上诸多意义,回归本质。
但是,即便在这个所有技法都高度成熟的时代,应试考题还是带领我们回到最原始的媒介,素描和色彩。
只要视觉人类还最主要的感受方式之一,对美的理解就离不开对形和色的感受力。
万法归一,刚刚启程的学艺者还是先老老实实拾起一根铅笔、一杆笔刷,在白纸上一笔笔感知这个世界吧。
承蒙厚爱
我是你们的画痨学长
不再穿优衣库的艺术家
美术生监视器
副业唠家常
End
「往期文章 」
东京奥运会看下来,我开始怀疑什么是艺术......
还在觉得「时装周」的服装丑瞎眼?
有哪些外行觉得很丑,但其实很厉害的画?
扫码添加学长微信
获取更多艺考信息
你的学长
点分享
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