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文史哲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艺考栏目头像

懂说艺考

2022/10/20

关注

此刻距离中传文史哲初试

考试仅剩1个半月时间;

2022年考试真题+详解如下

转发收藏后刷起来吧!

2022年中传文史哲初试真题

文学部分

第一题

《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下列诗句表达思念故乡之情的是( )。

A.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D.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第二题

《离骚》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现实离乱的忧愁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下列诗句不属于《离骚》的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第三题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文人五言诗。下列对诗句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遗留的意思。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头看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第四题

古人常以通达的态度面对短暂的生命。下列诗句表现了这一态度的是( )。

①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②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③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④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五题

远离世俗是陶渊明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下列诗句表达不屈于世俗决心的是( )。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B.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第六题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到“翡翠兰苕”“鲸鱼碧海”两种诗歌风格。下面属于“鲸鱼碧海”的是()。

A.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B.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C.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D.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第七题

古人常用“月亮”意象表达孤独、思念、永恒、美丽等。下列诗句中的月亮含有“永恒”之意的是()。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八题

李商隐的诗歌往往构思新颖,擅长描写各种场景。下列诗句中描写团圆场景的是( )。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九题

壮志难酬是古人诗歌重要的主题。下列诗句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④胡末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十题

沈括言:“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下列诗句最贴近“以大观小”的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C.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D.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十一题

元好问《论诗绝句》:“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对此诗理解恰当的是()。

A.谢灵运的创作方法是闭门书写,不费精神。

B.谢灵运创作的五言诗清新自然,是五言诗的典范。

C.谢灵运的创作方法并非闭门造车,因为太费精神。

D.清新的诗歌自然而然,无需下功夫就能创作而成。

第十二题

“雨”是古诗中常见的景象。下列诗句描写夏雨的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第十三题

古人常以诗题画。下列最不可能属于这类诗歌的是( )。

A.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B.隔溪隐隐见窗纱,几度呼童问酒家。尺幅林峦分远近,画工浓淡最堪夸。

C.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落笔云烟入妙来,富春山水图画开。征帆曾挂凉秋月,夜泊严陵古钓台。

第十四题

苏轼善写飞动之势。下列诗句中,飞动中包含片刻停顿的是()。

A.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B.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C.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D.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第十五题

“零落”常用来描写自然生命的衰落,下列诗句中的“零落”不属于此意的是( )。

A.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B.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C.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D.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第十六题

《三国演义》善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外貌,其中隐含着人物性格。下列语句描写刘备的是()。

A.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

B.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蛇矛,好不威风。

C.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D.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第十七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借助诗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下列诗词出自林黛玉之手的是( )。

A.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B.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C.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D.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第十八题

对联是一种与现实密切关联的语言形式,内容往往具有明确的指向。下列对联,适合题写于马嵬坡的是()。

A.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B.莺花尚恋霓裳影,环佩空归月夜魂。

C.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

D.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第十九题

王维有诗句“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下列画作最接近诗意的是( )。

【此题选项图片缺失,仅供参考。下图为正确答案】

陈晨说艺考

第二十题

关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 世纪 30 年代,众多新文学社团涌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B.两大文学社团名家汇聚,其中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创造社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

C.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同时期的文学社团还有新月社、语丝社、莽原社等,各社团创作大多具有鲜明的流派特点,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D.文学研究会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主张文学反映现实,批判社会。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求文学的“全”和“美”,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十一题

关于“新感觉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感觉派是 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是海派文学的一支。

B.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新文艺》《现代》等刊物,作家有沈从文、史铁生等。

C.新感觉派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所创新,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投射于现实的描绘。

D.新感觉派侧重于展现半殖民地大上海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提示了殖民化、都市化、商业化的环境所造成的罪恶和堕落。

第二十二题

关于“女性文学”创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 世纪 80 年代女性作家大量涌现,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引入。“女性文学”被提出。

B.女作家创作呈现出矛盾倾向:一方面,大多倾向于淡化性别特征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女性化”风格因受到读者的欢迎而成为优势。

C.从理论上来说,“女性文学”被限定为女性作家指述女性生活的作品,并且具有一定的“女性意识”,即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描写。

D.20 世纪 80 年代重要女作家创作的具有较强“女性意识”的作品有:铁凝的《玫瑰门》、张爱玲的《金锁记》、茹志鹃的《百合花》等。

第二十三题

关于“寻根文学”和“现代派小说”的创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85 年前后,“寻根文学”和“现代派小说”先后出现,这与当代文学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B.寻根文学作品都与作家家乡民俗密切相关,同时特别注重发掘儒家正统文化以外的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

C.“现代派小说”试困摆脱经典现实主义方法,追求“本体意味”的形式和“永恒”的生存问题

D.“寻根文学”代表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汪曾祺的《受戒》等。“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残雪的《公牛》等。

第二十四题

关于影视文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影视文学是伴随电影、电视艺术的繁荣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是影视剧创作的文学脚本,具有文学审美价值。

B.影视文学具有一般小说或者戏剧的基本要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形象。语言行动、场景氛围等,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C.中国早期电影人如郑正秋、田汉等基本上都是集文学家与电影家的身份于一体。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取自郑正秋、田汉主演的同名京剧。

D.1933 年,夏衍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春蚕》问世,标志新文学在荧幕上开辟了一个新的阵地。

第二十五题

关于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因其早期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曾被归类于寻根文学作家。

B.受欧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莫言的写作思维新颖独特,能够将古老文明的深厚积淀与现代性文学手法结合起来,构造出意象丰富的感觉世界。

C.莫言发表的中属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获第 38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D.莫言创作颇丰,已出版《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并获茅盾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十六题

关于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鹿原》是一部散文性质的长篇小说,其思想深度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中国小说艺术的最高峰,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B.作家以一个家族的兴衰见证 20 世纪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曲折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社会悲凉多难的画卷。

C.作家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中刻画各种人物的命运,如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等这些人物,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D.《白鹿原》中魔幻的写法引人注目,如鹿三杀死田小娥后,被鬼魂附体,还引起一场瘟疫,这体现了魔幻与现实的结合。

第二十七题

下列关于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曹文轩的作品关注儿童生活状态和心灵世界, 写出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代表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B.叶圣陶的作品通过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倪焕之》等。

C.孙犁的作品主要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解放区百姓的淳朴、善良为主,文字清新明丽,代表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等。

D.徐志摩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雨巷》《有的人》等。

第二十八题

下列对鲁迅小说中的“我”,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事件的亲历者。作品以“我”为陪衬,歌颂人力车夫的正直无私和勇于承担责任,也体现了鲁迅对自己的严格解剖。

B .《祝福》中的“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我”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我”的所思所想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彷徨。

C.《孔乙己》中的“我”是酒店伙计,也是孔乙己周围的看客之一。作品通过“我”的眼睛,展现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也反映出看客们的麻木。

D.《狂人日记》中的“我”是一个“迫害妄想症”患者,长期处于既担心被人吃又忍不住要吃人的矛盾中,作品借此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第二十九题

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鲜明体现诗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A.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B.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C.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D.我活理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第三十题

下列对沈从文《边城》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沈从文的创作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

B.天保决定离开故乡, 主要是因为和弟弟之间的情爱争斗, 他想忘记以往的一切,以成全弟弟的爱情。

C.祖父没有把他到城里的事情告诉翠翠,是因为他不想让这些事使翠翠会徒增烦恼。

D.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再回家吃晚饭。这反映了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客观现实。

第三十一题

下列对《雷雨》中破折号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C.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D.周朴园: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第三十二题

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他遥望着远方,竟然又忘情地吧起了那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他立在十字街口,泪流满面地唱着这支没有回声的歌。许多过路的藏汉行人,都惊奇地驻足而立,听他旁若无人地歌唱。人们多半认为,这是一个外地来的精神病人。不过,他却把这支美好的歌儿唱得如此让人揪心啊!”这里的“他”指的是( )

A.金波

B.孙少安

C.孙少平

D.田润生

历史部分

第三十三题

下图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封的过程。周文化中的铜鼎和铜簋的数量搭配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表明,( )

陈晨说艺考

①青铜艺术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②青铜礼器成为周文化的组成部分

③西周青铜器造型奇特华丽

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三十四题

种种观念,诸如贵族有超凡的天赋,国家就是一个家族,以及厚古薄今等,在春秋晚期及战国时代受到了根本上的修正,君主及统治集团此时虽然仍然被认为有着神性祖先,但少数胆大之士敢于质询:作为大巨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下列实践了“现念修正”的是( )

A.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昌

B.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C.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D.商鞅在秦国进行执政改革

第三十五题

盐铁官营,是分别在产盐区设置盐官,雇工煮盐,又在产铁区设置铁官,经营采冶铸造,发卖铁器。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挂上 6斤重的铁钳),没入其器物。”这项政策( )

①促进了商业发展

②增加了政府收入

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稳定了市场物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三十六题

下列对下图所示内容的影响 理解准确的是()

陈晨说艺考

A.推动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

C.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D.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往

第三十七题

唐太宗说:“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 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这一统治思想有利于( )

A.形成开明的政治风气

B.促进对外交往的活跃

C.稳定边疆各民族关系

D.推动科举制度的出现

第三十八题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破产流亡,户籍混乱,租庸调制已经无法维持。公元 780 年,唐朝开始推行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与租属调制相比,两税法的不同在于( )

A.缓解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C.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

D.加强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第三十九题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括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屋南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为稻麦复种制的推广提供了条件

②地少人多是稻麦复种制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③稻麦复种制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④稻麦复种制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四十题

宋代出现“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的现象,苏辙指出: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辛弃疾在词中有“千年田换八百主”之叹。这反映了宋代( )

A.士农工高地位相同

B.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C.科举制造就新的社会结构

D.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第四十一题

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传教士的足迹也开始进入东方。万历二十九年(1601),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得到明神宗的赏识,赐留居北京传教。利玛窦在中国二十八年,研习中国儒学,与明朝官员和士大夫交往,先后撰写、翻译天文、数学、地理、语言、美术、音乐 等方面的著述多种。下列科技著作受到“西学东渐”影响的是( )

A.沈括的《梦溪笔谈》

B.郭守敬的《授时历》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第四十二题

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绍兴人,他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徐渭艺术特色形成的文化背景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B.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手段

C.明清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阳明心学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第四十三题

清初,无论是官员报告公务的题本,还是报告个人私事的奏本都必须经过内阁票拟,才能送到皇帝手中,这样,内阁的意见就会对皇帝发生一定的影响。康熙中期在较大范围内推行避开内阁的奏折制度。即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之后,又派专人将折臣送回。奏折制度的推行()

①分割了内阁的部分权力

②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③标志着中枢机构的变化

④导致清王朝由盛转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四十四题

英国资本家以为,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全英格兰现有的纺织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于是他们把大量棉纺织品和其他各种工业产品运到中国来销售.....那些潮水般涌进来的外国货物,不得不大批地积压起来。从 1846 年起,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开始急剧下降。“英国对华商品”大批地积压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C.广州成为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

D.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第四十五题

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弥隐患”。这表明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

A.吸引列强在华投资

B.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C.学习西方的股份制企业

D.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第四十六题

当时中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阅读资料,从中可以判断 ( )

A.半殖民地化程度逐多加深

B.经济领域近代化不新推进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

第四十七题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认为社会历史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逐渐前进的。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康有为提出“三世”说旨在( )

A.为政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B.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

C.重新解释儒家经典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第四十八题

清末新政是指 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总称。下列对“清末新政”解读正确的是:

①其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其具体改革措施只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③清政府正式宣布“预备立宪”

④缓解了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第四十九题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旨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阅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次大会()

A.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C.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D.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五十题

材料一、争取一省或多省的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省略号毛泽东是方志校释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首先夺取城市革命的胜利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D.采取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势

第五十一题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出现的背景包括( )

陈晨说艺考

①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迅速

②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五十二题

1949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以下对这次会议认识正确的是()

①召开时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哲学部分

第五十三题

关于中国哲学起源期的思想观念,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五行”观念体现出先民对自然物的基本分类,也体现出他们关于不同事物之间联系的看法。

B.哲学中“气”的观念是先民们从对具体可感的云气、蒸汽等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甚至社会现象等。

C.“天道”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普遍流行,它和“天命”观念一样,起初产生于星占活动,后被用来指一种普遍的自然和道德法则。

D.“阴阳”观念所体现的二分对立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思维方式,集中体现在《易经》中。

第五十四题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下列对“道法自然”的理解,最不符合老子思想的是( )。

A.“道”并非宇宙最高存在物,“自然”才是。

B.此处的“自然”意为“自己如此”,表示自然万物的发展依靠自身,而非外力。

C.在“道”之上,并没有一个更高的“自然”存在供“道”来取法:“道”把顺任自然万物自己发展,作为自己的原则。

D.“道法自然”反映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第五十五题

“兼爱”是先秦墨家的核心思想。下列陈述最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针对天下人的“不相爱”导致了社会混乱这一情况,墨家提出了“兼爱”主张。

B.“兼爱”指的是对不同人的爱无差别,也指的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爱无差别。

C.爱人和利人是相连的, 只有做到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就像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才可能达到人人相爱、彼此互利的结果。

D.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真正做到爱人如爱己,故须从对自己亲人的爱开始,培养爱他人的情感。这实际上表明“爱有差等”。

第五十六题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家一直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下列有关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讨论人性善恶没有意义,因此他从来不讨论人性问题。

B.孟子所谓人性本善的“性善论”,主要通过“四端”这一人心之善来论证。

C.荀子“人性恶”的判断,并非针对人性的所有方面,而是指人如果只是顺从生而具有的情欲之性,就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D.韩非子认为好利、为己是人的本性,对此不必进行改造,而应合理利用,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第五十七题

一般认为庄子的 《齐物论》讨论的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关于事物的是非判断。下列说法不符合其思想的是()。

A.事物本身并无是非,事物的是非来自于人从自己立场出发所进行的是非判断。

B.从本原上讲,对事物所做的是非判断,会造成对“道”的伤害,所以人应该放弃是非判断,使万物各有差别的本来状态呈现出来。

C.因为没有适用于所有事物的共同标准,所以人无法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认识。

D“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了人与万物可以转化会通的思想,即万物在根本上是一体的。

第五十八题

公孙龙是先秦名家代表人物。下列有关陈述不正确的是()。

A.《名实论》主要讨论的是事物的称谓与事物的实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名”应该探究,表达事物所应处的位置。

B.公孙龙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命题,表达了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这一思想。

C.《白马非马论》强调了一般与个别的区别,但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D.《坚白论》认为:人不同的感官可以感知事物不同的属性,这些不同属性互相独立,互不相属

第五十九题

关于汉代的哲学思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初儒家代表陆贾认为天下可以依靠武力取得,但治理却需要文德。他既提倡行仁义,也把“无为”作为最高政治思想。

B.黄老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继承老子“无为”思想,另一方面也吸收了阴阳家、儒家、墨家等的思想。

C.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天人感应论”,它指的是不仅人类可以做到与天相感应、符合,其他物类也可以。

D.王充《论衡》旨在批判当时流行的谶纬灾异思想,主张人类认识必须以经得起事实验证为标准。

第六十题

关于禅宗,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约在公元 7 世纪基本成型,后分为重渐修的北宗禅和主顿悟的南宗禅。

B.慧能开创的南宗禅后来成为禅宗的主脉,其主要文献是《坛经》

C.禅宗顿悟工夫的要诀是不执着于外物和意念,以自见本性。这在日常生活中即可进行,具有鲜明的大众化、世俗化特征。

D.禅宗认为“运水搬柴,无非妙道”,对传统的读经、打坐等修行方法做了彻底否定。

第六十一题

论语中记载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代大儒周敦颐由此提出所谓“孔颜乐处”的说法,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儒家思想里,人生有比富贵更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道德价值和理想人格

B.孔子,颜回所乐的对象是外在于人的儒家所谓的“道”

C.道德修养方面,孔子和颜回超越了对富贵名利的追求

D.孔颜之乐,指的是人达到与道为一的境界时所自然享有的精神和悦。

第六十二题

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著名的心即理命题。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命题强调人的普遍性,认为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相同的,圣人与众人同类。

B.陆九渊所谓的心及人的本心,它指向人先天本有的道德善行,而不是基于感官认知的知觉之心。

C.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说法,即宇宙的理是人心主观心愿的体现,并由其影响和决定。

D.陆九渊的学问主要继承自孟子,他所谓本心的具体内容即孟子所谓的四端之心。

第六十三题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工夫论,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所谓格物致知,指的是对具体事物进行研究,研究其中之理达到知识的扩充以及完备。

B.因为人本身具有认知能力,才能对事物进行认知,达到人心与事物之理的协调贯通。

C.人能够通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方式,从对个别具体事物认识的积累,最后贯通所有事物之理。

D.格物致知,实质上是对人的道德本心的扩充和完善,因而属于道德修养功夫。

第六十四题

关于理与欲的关系,清代大儒戴震表述为:“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下之事,使欲之得遂,情之得达,斯已矣。”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一个社会的通德理想应该是,使人们的欲望和情感得到满足。

B 拋开人的欲望和情感而谈论天理,不符合人性的真实情况,也会造成虚伪的社会风气。

C 满足人之欲望和情感的恰当方式就是“理”,因此,“理”就在欲望之中,而非欲望之外。

D 人的欲望、情限千差万别,各有标准,因此唯有寻求一种普遍性的尺度,才可能合理的节制人的欲望和情感,从而使其符合天理。

第六十五题

王夫之重要的哲学贡献之一是提出了“理势合一”的历史观,下列陈述最不符合其思想的是( )。

A.“势”指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理”指的是内在于“势”的历史演变的客观规律。

B.统治者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理”和“势”,他们的主观意志和历史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C.“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是王夫之理气关系思想推展于历史领域的结果。

D.势因理成,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湃乐思文史哲课程重磅上线

用实力帮你拿捏文史哲!

扫码了解详情!

答案解析

第一题:B

解析:本题的核心在于“思念故乡之情”。A、C、D 选项都是对某人的思念(“我思古人”“嗟我怀人”“子宁不来”),B 选项出自《小雅·采薇》,所表达的是非常典型的思乡之情,因此选 B。

第二题: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离骚》文本的熟悉程度。D 选项出自《渔父》,表现的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之心,因此选 D。

第三题:B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诗句的理解及文言重点词句的掌握。“遗”此句中指给予、赠送,因此选 B。

第四题:C

解析:本题题干中没有出现“古诗十九首”字样,但选项中全部来自《古诗十九首》。本题关键在于“以通达态度面对短暂的生命”,考查的是对于《古诗十九首》感慨生命类作品的理解。①出自《东城高且长》,表达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怀苦心”“伤局促”表现出对于生年短暂的忧愁,没有体现通达。②出自《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表现出珍惜光阴及时行乐的思想,体现了古人的豁达。③出自《行行重行行》,抒发思妇的离愁之外,也有思妇对游子“努力加餐饭”的勉励,亦是一种通达。④出自《青青陵上柏》,感慨完人生如客过后,便表达了斗酒虽少但可胜过盛宴的,与②的及时行乐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选 C。

第五题:A

解析:本题的答题关键在于“表达不屈于世俗决心”。陶渊明心中仍然有对于世俗的思考与态度,他并不是完全不问世事。B、C、D 都是十分典型的陶渊明式诗歌,表现自己归隐田园,在农事中享受悠闲,但与题干要求不符。A 句中借精卫、刑天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反抗精神,即不愿向世俗低头,因此选 A。

第六题: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风格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四》原文为:“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未掣鲸鱼碧海中。”两种诗歌风格的总结据此而来。诗句意思是:像庾信、初唐四杰那样的才力难以跨越(组诗前几首评价了庾信、初唐四杰的诗歌,此句中的“数公”指的就是他们),当今文坛不知道谁是最出群的人物?像翡翠集于兰苕那样的清丽之作偶尔能看到,可惜这样的作家没有将鲸鱼控制于碧海中的神力。杜甫认为写清丽小诗的诗人很多,作品也很多,但这样的诗人没有把握宏大意象的能力,因此写不出鸿篇巨制。所以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鲸鱼碧海”的理解,即选项中哪一句描绘的是宏大、辽阔的意象与意境。选项中出现的都是杜甫所作较为冷门的诗句,解题时可以通过找意象及形容词的方式完成。A 句出自《蒹葭》,用到“花”“叶”的意象,描写蒹葭短暂地开花,叶子又很快消沉。B 句出自《遣兴》,用到“地”“荒野”“天”“江”的意象,及“大”“远”等形容词,所描绘的场景辽阔、宏大,属于“鲸鱼碧海”的风格。C、D 均出自《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两句中用到“枝”“子”“叶”“莺”“竹”“篱”“花”的意象,是典型的的“翡翠兰苕”风格。因此选 B。

第七题: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月亮意象。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月意象中的“永恒”之意。①句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表达亡国后生命落空的悲哀,“秋月”在此处指代的是流逝的时间、更替的朝代,没有“永恒”之意。②出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遭贬的同情,“愁心”是关键。③出自唐代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首句,描绘海潮涌动,明月出升,海与月都有涨落,又都亘古不变。④出自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和《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致,都是以“月”的不变来反衬人世多变。因此选 D。

第八题: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核心在于“团圆”。A 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较多,尤其是后半句,常用来表现心意相通的默契,但诗句前半句所表达的是“身上没有像彩凤一样的双翼,无法比翼齐飞”,是没有体现团圆的。B 化用了嫦娥奔月的典故,嫦娥独守月宫,没有体现团圆。D 句以春蚕与蜡炬表现出了一种至死不渝的情谊,也没有体现团圆。C 句中描绘了相与在西窗下共剪窗花,互诉衷情,“共”字尤其能够体现这种团圆的氛围,因此选 C。

第九题:D

解析:本题考查壮志难酬的主题。①出自杜牧《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途径古赤壁战场,有感而作,借怀古之意,点出赤壁之战对于家国存亡的重要,以此抒发自己胸怀大志不得重用之叹。②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抒发诗人隔江远眺时的思乡之情。③出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人”与“来者”指的是贤君明主。④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天山”是指抗金前线,“沧洲”指代隐居之处,是陆游典型的壮志未酬主题作品,因此选 D。

第十题: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理论及诗歌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沈括所论述的“山水之法”是书画理论的范畴,“以大观小”的含义是人们在观景的时候所采用的视角是宏大的,所见之景也是辽阔、丰富的,但当人们作书作画或是写诗的时候,却能够将这些宏大的景画在一张纸上,或是写在一首诗里,就像将巍峨高山缩放成园林里的假山一样。因此,“大”是景色之大,“小”是呈现方式之小,“以小观大”强调的是创作的方式。理解了“以大观小”之后再看选项,A 描绘的是登上山顶以后,将山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而 B、C、D 诗句中没有体现这种“大”与“小”的联系及转化,因此选 A。

第十一题:B

解析:本题虽然以元好问的诗为文本,但实际考查的是对谢灵运诗风的掌握,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元好问有《论诗三十首》,这一首中对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及风格进行点评。“池塘春草谢家春”化用的是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一句,这也是谢灵运最著名的一句诗之一;“万古千秋五字新”肯定了谢灵运五言诗的清新自然与经典;最后两句则是对谢灵运闭门造车式创作方法的点评,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创作于事无补,并且十分耗费精神。A“不费精神”说法错误,C“并非”错误,“因为太费精神”的逻辑也不正确,D 在诗句中没有体现。因此选 B。

第十二题:B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雨意象,且限定在“夏雨”,因此要求能够找出相同意象之间的细微差别。A 句有“杏花”“杨柳”,D 句中也有“柳色新”,这几个都是典型的春日意象。C 句中用“寒”来修饰“雨”,也不属于夏日的特征。B 句出自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对夏季暴雨的经典描写,因此选 B。

第十三题: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题画类诗歌。这一类诗歌的特点是会在诗句中体现画的细节(这里的“画”指画画的动作),以及画中的内容。A 出自唐代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为世间无数优秀画家都无法画就此刻的伤心,是通过“无法画出”来体现诗人深沉的情感,因此不属于题画诗。B 出自清康熙帝《题画》,诗句中“画工浓淡”是关键,可以体现出此诗是对画作的描述,因此是题画诗。C 出自元代王冕《墨梅》,“墨梅”即以墨所画的梅花,诗句中“洗砚池”“墨痕”等关键词都能体现题画的特征。D句中“落笔”是关键,体现画的动作,因此选 A。

第十四题: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及细节的把握,有一定难度。A 出自《百步洪二首其一》,百步洪是泗水的一处急流,诗句描绘的是水流湍急之态。“断弦离柱”描述表现弦断,以弦为主体刻画其离开“柱”(乐器上调弦的木把),“箭脱手”意为箭射出去,而这两种情形都是无法停顿的飞动。B 出自《江上看山》,诗句描绘的是在船上看山时所见的景象,前山错杂不齐变幻万千,后山则如受惊飞奔,呈现出动态的画面感,没有体现停顿。C 出自《有美堂暴雨》,诗句描绘的是暴雨袭来之势,也没有体现停顿。D 出自《游径山》,描述了游览中途,马足被勒破,因此只能手握金鞭,足蹬玉镫(镫指挂在马鞍两旁的脚踏),盘旋不能前进。“中途”“回旋”是解题关键,表现了片刻的停顿,因此选 D。

第十五题:C

解析:C 本题考查“零落”的内涵。题干指出“零落”常用于表现自然生命衰落,并要求选出不属于此内涵的诗句,在答题时可通过确定主体的方式进行选择。A 句出自屈原《离骚》,零落的主体是草木,并以草木之零落类比美人年老。B 出自王安石《集句诗·梅花》,零落的主体是梅花,以春风爱惜梅花的零落来表现季节更替、时间流逝。C 出自陆游《夜登白帝城怀少陵先生》,零落的主体是歌诗,此句中的“零落”偏向于散落之意,不同于其他选项中的凋谢、衰落之意。D 出自陆游《病起》,零落的主体是名花,借名花凋谢类比志士年老,也是表现自然生命衰落之意。因此选 B。

第十六题: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人物的熟悉程度。刘备作为《三国演义》的重要角色之一,有关他的主要特点是学习中要关注的重点。B 描述的是张飞,C 描述的是诸葛亮,D 描述的是关羽。

第十七题:C

C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细节及人物特点。A 是第七十回薛宝钗所作,以柳絮之姿道出薛宝钗平步青云的志向。B 是第三十八回赏菊会上枕霞旧友(史湘云)所作,她借诗描述自己想要幸福的生活,但终究只是一场空。C 是第三十七回海棠诗会上林黛玉所作,突出了白海棠的高洁白净,贴合林黛玉孤寂芳洁的品性。D 是第三十八回赏菊会上怡红公子(贾宝玉)所作,描写种菊之事及怡然自乐的心情。

第十八题:B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内容及重要典故的内涵。题干以马嵬坡为主题,首先要了解这一主题背后的典故,即安史之乱时,玄宗西逃,于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B 项句中“霓裳影”对应唐玄宗所作《霓裳羽衣曲》,“环佩”指玉佩,可联系《长恨歌》中“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句,因此选 B。A 项句中“泉”“峰”、C 项句中“冤案”“忠魂”、D 项句中“大明湖”均与马嵬坡典故无关。

第十九题:略

第二十题:A

解析:A 本题考查对重要社团组织相关内容的掌握。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主要活动时间在 20 世纪 20 年代。

第二十一题:B

解析:B 本题考查对文学流派的了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穆时英等人,沈从文属于京派作家。

第二十二题:D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现象基本概念的掌握。D 项中张爱玲《金锁记》与“20世纪 80 年代”的时间不符。

第二十三题:D

解析:D 本题考查了对文学现象及文学流派的了解及掌握。D 项中汪曾祺是京派作家,不属于寻根文学的范畴。

第二十四题:C

解析:C 本题考查对文学类别基本概念的掌握。本题与 2021 年真题几乎如出一辙,只是在选项细节上设下障眼法。C 项中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取自谭派京剧创立者谭鑫培的同名京剧。

第二十五题:B

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家基本概况的了解与掌握。莫言新颖的思路与写法是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而非欧洲.

第二十六题:A

解析:A 本题考查对名家代表作的了解。A 项中“散文性质的长篇小说”说法错误,《白鹿原》以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家族兴衰、社会变迁,体量宏大,反映现实,并非散文性质。

第二十七题:D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作家作品的了解及作家风格的掌握。D 项中《雨巷》是 20世纪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戴望舒的诗歌以忧郁情思为主要基点;《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是诗人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1949 年 11 月 1 日)所作。诗人参与了当天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由此而作诗。

第二十八题:D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对著名篇目的理解。D 选项不能说是完全错误,而是相较于其他几个选项的角度而言,理解得不够全面。《狂人日记》中的“我”是一个虚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将这个形象概括为“有‘迫害妄想症’的患者”是不准确的。作品以日记的形式展开,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表现了“狂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揭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狂人”形象内涵丰富,“我”只是一个虚拟的叙述者。

第二十九题:A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诗歌的理解。题干关键在体现“无私奉献精神”。A 句中表现为了心爱的人才变成这般模样,突出了奉献的含义。B 体现的是胸中高涨的热情,C 和D 是原文的上下两句,表现出经久掩埋最终涅槃重生的激情。因此选 A。

第三十题:D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对名篇内容及人物的理解。《边城》的祖父是个淳朴、厚道的老人,作品中有这样的描述:“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不要叫他,且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事后,就会回家里来吃饭。”因此 D 选项中将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理解为为了多赚钱,是不恰当的。

第三十一题:B

解析:B 本题考查对名篇细节的理解。“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并不是解释说明,侍萍性情没有大改与鲁贵像是个不老实的人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破折号在这里起到的是停顿的作用,表明角色的片刻思考。

第三十二题:A

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细节的了解。金波在当兵时,爱上了一个藏族姑娘,但最后因为违反纪律被遣返,金波想回去找到这个藏族姑娘,数次去往不对驻地,他唱起他们的定情之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但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得到姑娘的回应。

第三十三题:C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将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建立起来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也体现在文化上,题干中所说的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在铜鼎和铜簋数量搭配上的区别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此题的出题点在于考查考生对西周政治文化的理解,而③选项造型华丽不是考查的点,故选 C。

第三十四题:D

解析:D 商鞅改革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是对原来旧有制度的一种改造,这种改造当然包括了观念上的修正,故选 D。

第三十五题:B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不是为了商业的发展,而且,由官方垄断产业一家独大也不可能促进商业的发展。所以①促进商业发展错误,故选 B。

第三十六题:D

解析:D 由图可以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原来的都城平城迁都到了洛阳,因为都属于长江以北,所以迁都改革的民族融合也只在北方进行,不涉及南方。故选 D。

第三十七题:A

解析:A 唐太宗统治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是与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分不开的。事实上,他多次要求手下大臣向他提出建议,他也随之进行改正。因此,他的这种态度有助于开明政治风气的形成。

第三十八题:B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得知,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将税收分摊到每户百姓,扩大了征税面,使百姓负担更为合理,从而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故选 B。

第三十九题:D

解析:D 宋代不止商品经济发达,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时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并且南方一直以来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为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故选 D。

第四十题:D

解析:D 宋代商品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商品经济带来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群体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就能占据主导地位了,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传统小农经济的社会,故 A、B 错误,故选 D。

第四十一题:C

解析: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技术、制度、政策,同时其中也借鉴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经验,符合“西学东渐”的题干描述,故选 C。

第四十二题:D

解析:D 只有 D 是文化背景,其他的属于经济和政治背景。

第四十三题:A

解析:A 康熙时期推行奏折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将权力集中在皇帝个人手中,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力度得到加强。直到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才代表着中枢机构发生了变化,故选 A。

第四十四题:D

解析:D 虽然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资本主义市场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但中国自古以来小农经济根深蒂固,一时难以瓦解。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故选 D。

第四十五题:D

解析:B 此题考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意味着它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的。因此结合题干可知,李鸿章成立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进而保护清王朝的经济基础。

第四十六题:C

解析:C 五四运动发展到后来一个重要表现是它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而且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选 C。

第四十七题:A

解析:A 康有为为推动他的变法主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包括写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书籍,“三世”说也是为他的变法寻求理论依据,故选 A。

第四十八题:C

解析:C 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清政府准备立宪,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故选 C。

第四十九题:B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国共合作开始北伐。故选 B。

第五十题:D

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后采取了新的斗争方针,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者说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据题干中的“人民武装”也能体现这点,故选 D。

第五十一题:B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中国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袭击敌人的铁路和交通线。图中可看到“破击铁路地段”,得知是抗日战争。故选 B。

第五十二题:A

解析:A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故选 A。

第五十三题:C

解析:C“天道”观是指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远古人们不能理解自然规律,所以利用占卜祭祀的方式来了解世界万物就是“天道”。但“天道”和“天命”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天命”是周灭商后为自己的统治合理性寻找的解释,而不是通过占星而来,故 C错误。

第五十四题:A

解析:A 老子的道论指出,“道”是主宰万事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人世间运行的规律,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它是宇宙运行的规律。“道”的地位和存在要比“自然”高。反映了老子“无为”的思想。故 A 错误。

第五十五题:D

解析:D 墨家的爱是指“兼爱”,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墨家主张对所有人无差别的爱,所以 D 选项说“爱有差等”不是墨家的思想,而是属于孔子的思想。

第五十六题:C

解析:C荀子“人性恶”是指人性中的所有方面。荀子认为人天生下来就是恶的,凡是善的都是后天努力的产物。故 C 错误。

第五十七题:C

解析:C 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是说,万事万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对此就要采取超然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认识。事实上,庄子的意思是说,正是要对万物进行理解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超脱自然的状态。

第五十八题:B

解析:B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公孙龙认为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概念和事物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也是他《名实论》中的核心观点。“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命题庄子和惠施都提过,不是公孙龙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无所谓大了;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无所谓小了。体现的正是庄子万物为一的思想。

第五十九题:C

解析: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是指只有“人”才可以与上天发生感应,而其他物类不可以,这也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原因。故 C 错误。A、B、D 三选项都正确。

第六十题:D

解析:D 禅宗认为从日常的修行中就可以得道,这只是说不必执著于那些繁琐的仪式,而并不是对传统的读经、打坐等修行方法进行彻底否定。

第六十一题:B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得知,“孔颜之乐”指的是内心的自给自足,内心的强大,最终才能达到成贤成圣的理想。所以 B 选项说是外在于人的“道”错误。

第六十二题:C

解析: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我的心中,因此,只要把我心中固有的道理发挥出来,那么充满宇宙的,无非就是我心中的道理。即是说人世间所有事物的道理无非是我心中的理的体现。陆九渊只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反映关系,并没有涉及决定问题,理只是先天存在于人的心中,并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第六十三题:D

解析:D 扩充道德本心是王阳明的说法,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对现实世界进行探究,获得的也不仅是道德,还有科学知识。

第六十四题:B

解析:B 戴震赞同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欲望和情感都是人的本性,不需要外在的设立一个天理去束缚人。

第六十五题:B

解析:B 王夫之意识到民心向背的巨大历史作用,他指出人民才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呼吁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倾听百姓呼声。也就是说,统治者主观意志不可能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而且历史也说明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故选 B。

温馨提示:在浏览“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文史哲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考-艺考资源-艺考号-懂说艺考-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文史哲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