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诈骗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由于大学生群体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同时又是使用互联网等网络电信平台的主力军,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大学生已成为新的网络电信诈骗受骗群体之一。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主要以冒充网店客服退款诈骗、网络购物刷信誉诈骗等类型为主,其实不仅有两种常见的诈骗方式,还有更多让人憎恨的手段,今天给大家整理一些身边的诈骗手段,希望大家都能够擦亮眼睛,远离诈骗。
1.冒充熟人表现形式
这类诈骗通常经典的开场白是“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的老朋友啊!贵人多忘事呀,连我都不记得了?我现在有点急事,需要点钱,你能不能......”,或者盗取他人QQ、微信或微博等,然后利用被盗的即时通信工具冒名顶替,借口遇到紧急的事情需要用钱,向即时通信工具内的好友借钱,利用被骗者善心骗钱。
真实案例
1、某高校学生在微博上有一人冒充事主的朋友,以买机票为由向事主借钱,事主信以为真,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9800元,之后联系朋友发现自己被骗。
2、某居民接到自称事主领导的陌生电话,直接道出事主的姓名,显得格外熟悉,且声音与事主领导非常相似,于是事主就信以为真了,对方以急需要用钱为由,让事主尽快通过手机银行向他转账16万元,事主转账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预防建议
如有同学、朋友通过网络借钱,必须要通过与借钱者当面或电话联系求证真实性后再借钱;如发现自己QQ号,微信等被盗,第一时间告知家人、同学、朋友不要上当受骗。
2.购物诈骗表现形式
犯罪分子会通过二手网站(如赶集网、闲鱼、转转等)或微信购物等方式发布低价商品信息,与受害者取得联系后,要求受害者先在微信或支付宝付款后再发货,一般受害者付完款后犯罪分子不会发货并且消失。购买违法的物品,比如考试答案、代写论文,或者虚拟物品等,转帐后,对方消失。
真实案例
1、学生李某2017年12月5日报警称自己在玩游戏时加了一位QQ好友,向李某低价销售一套游戏装备,最后谈好价钱1560元并通过微信后转账支付1560元,后在游戏中并没有收到所购买的东西,被骗损失1560元。
2、某高校学生在赶集网上用200元购买一部小米手机,在学校门外交易后,回宿舍发现该手机有问题不能正常使用,要求对方退货,对方消失。
预防建议
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商品信息,尤其是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请到信誉度较高的购物网站购买东西,尽量选择货到付款。在网络交易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他人,千万不能仅凭对方的几句话便信任对方,以免上当受骗。交易时,最好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保证账户和财产安全。此外,在游戏中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账号密码告诉他人,以免被“盗号”。
3.不良校园贷款表现形式
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利率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校园贷的疯狂滋生,给很多大学生带来致命的危害。
真实案例
1、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为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高消费,申请网上贷款。随后,经过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而原始金额仅为3万元。
2、近日,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小郑是班里的班长,有近30名同学协助他“网络刷单”,他则借用同学的名义,先后通过各种网贷平台贷款,总金额超过58万元,后来接触网络赌球把钱全部输在赌球里,最终小郑在青岛自杀身亡。
预防建议
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提倡节俭节约;其次,合理规避风险,以“能承担、减轻家庭负担”为消费原则,拒绝盲目跟风;第三,提高金融、消费领域的敏锐性,既不回避新生经济事物,也要有风险意识;第四,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将身份证和手机交给他人使用,在任何场所交身份证复印件必须在图案上注明用途,不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他人,不在手机上随意下载安装APP。
4.钓鱼网站表现形式
手机有时会收到冒充各大银行金融系统升级的短信,并提供该银行的网址链接,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和上述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如仔细看会发现该网址跟真正的银行官方网址差几个字母),输入你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后,你的个人信息即被盗取,紧接着被盗的就是受害人的钱。
真实案例
南京江宁区的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去年年底的时候因为要买房,她筹集了300多万元存在自己的平安银行卡里。2015年12月16日下午4点多,当王女士准备通过网银转账的时候,邮箱收到了一封“某银行”发来的邮件,称王女士的查询协议即将到期,为不影响其转账功能,提醒她立即更新。王女士一看邮件中是“某银行”发来的,于是就点击了邮件中的网址链接,并顺利进入了某银行的“官方网站”。“太像了,和真的简直一模一样”,王女士告诉金陵晚报记者,她也因此坚信自己登陆的是某银行的官方网站。
预防建议
如收到此类短信,请第一时间向相关银行官方电话进行询问银行是否正进行系统升级,请勿轻易点开来路不明的网站链接。
1、买家咨询某个商品,点开卖家发来的链接后,凡是提示让您输入登录信息的,99%都是钓鱼网站;
2、在钓鱼网站上无论输入什么帐号和密码,都可以登录成功;
3、对方发来的链接请仔细查看,尤其以.jpg、.swf等各种媒体文件结尾的一定要警惕。
防骗绝招
绝不能有贪念!做到绝不贪任何小便宜,任何小利绝对轮不到我们,凡是与钱有关的交流都必须一百个谨慎!
--TJQGZYJSXY--
来源:搜狐网
整理编辑:王璐瑶
指导部门:党委宣传部
官微新生群:979802660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