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寄语
百年奋斗、作育英才,南开金融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理念,培养大批爱国奋斗的金融保险人才。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一流专业是我们的平台,高素质国际化的师资是我们的基础,南开金融继前贤、育后昆,以培养国之栋梁为己任,期待你的加入!
学院特色
历史悠久、守正创新
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之初即设商科,并设银行财政学门(系),来自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知名学者担任历届系主任。应改革开放的市场化需求,198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南开大学恢复重建金融学系;1984年初,国际金融获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5年,国内首招保险学专业本科生;1986年,在国家首次重点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国际金融被评定为该学科唯一的重点学科;1988年,与北美精算师学会联合培养精算硕士研究生,开启国内精算教育先河;1996年,成立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2002年,在国内首招金融工程学硕士。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早期货币银行系系主任
纽约大学博士袁贤能
早期商科负责人
耶鲁大学博士方显廷
著名国际金融学家、我国MBA学位模式的设计者、
金融学系首任系主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钱荣堃
2015年4月,南开大学正式成立了金融学院,为国内综合性大学中首个能够进行本、硕、博全建制培养的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在将原经济学院金融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的全职教师和学生整体划入的基础上,通过人才特区制度大力引进了一大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加盟,构建起金融保险教学科研新高地。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保险学、精算学五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和保险学专业入选2019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工程学专业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金融学系、数量金融系、应用金融系、金融经济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精算学系、金融研究所、数字金融研究所、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所、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
师资雄厚、特色鲜明
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全职专任教师78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65%,其中来自剑桥大学、耶鲁大学、UCLA、BC、埃默里大学、德州农工、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的长任轨海外青年教师34人,拥有海外学历师资比例达到51%,并聘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名誉教授,聘请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为讲席教授,聘请国际顶级大学的高端学者任学院讲座教授。现已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各类型师资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支撑了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化、高水平发展特色。
高端人才支撑 | |
人才特区学院 | 教授15人 |
海外学历专任教师40人 | |
教育部优秀青年人才计划1人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 | |
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 | |
外籍名誉教授1人 | |
高端讲座教授8人 | |
获得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1人 | |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 |
百青团队1支 |
学术活跃、成果丰硕
学院学术活动活跃,年均举办60多场学术讲座、论坛,学术成果丰硕,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Econometrics”等国际顶级期刊以及《经济研究》等国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
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教育部重大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在金融发展与改革、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保险和精算国际合作、健康保险与养老、农业保险、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等方面为国家和天津市及其它省市政府和地区及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在研科研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专项1项 |
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年度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 |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5项、面上项目2项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 |
天津市教委重大项目1项、社科规划项目2项 |
条件优越、保障有力
学院拥有17000平米的教学行政大楼,建有高水平实验室、图书馆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为金融学院开展国际化、优质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保证。
高水平实验中心 | 教学实验室 | |
国际金融市场仿真实验室 | ||
FDT金融创新工场 | ||
数据资源中心 | ||
大数据实验室 | ||
系统性风险研究实验室 | ||
行为金融实验室 | ||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训实验室 | ||
宁一弘道书斋 | ||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
实验中心
金融学院实验中心面积近1000平米,拥有数据资源中心、大数据实验室、国际金融市场仿真实验室、FDT金融创新工场、系统性风险研究实验室、行为金融实验室、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训实验室等特色实验室、以及国际化人才能力训练中心智慧教室等。
金融创新工场
国际金融市场仿真实验室
国际化人才能力训练中心智慧教室
银行系统性风险实验室
滑动查看更多
配备双路特斯拉GPU服务器2台、3路GEFORCE RTX3090GPU服务器2台、至强铂金CPU服务器2台、高性能计算工作站5台等计算平台,订阅Bloomberg、WRDS、CRSP、Compustat、Optionmetrics、CEIC、Wind等数据资源及近10种专业分析工具,可模拟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环境,能满足实时金融市场环境下开展教学科研要求。
宁一弘道书斋
宁一弘道书斋为由校友所捐赠的金融学院图书阅览室,总面积500平方米,藏书量可达3万本,可同时容纳100余人。书斋内现存图书分别来自各界校友、各地校友会及各合作单位和个人捐赠及各项捐赠款购置。书斋不仅作为图书阅览和学习的空间,还承办各类讲座、论坛和培训,组织“你读书我买单” 、“毕业季图书漂流”等各类读书活动,是一座集藏书、阅览、教学、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术平台。
宁一弘道书斋
金融学2000级校友为书斋捐赠图书
举办南开“灾害风险与保险”学术大讲堂
“如何让EBSCO成为学术好帮手?”数据库培训
滑动查看更多
教育理念先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培养目标明确、优秀教学资源丰富
学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金融保险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和趋势,将“先进性”特质根植于“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本科人才培养思路,搭建国际化和开放性培养平台,旨在培养面向新时代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拔尖人才,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优秀教学资源 | |
优秀课程 资源 | 国家级一流线下金课1门 |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 |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 | |
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1门 | |
慕课5门 | |
南开大学一流课程建设教改项目3项 | |
优秀 教学团队 和师资 | 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 |
南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1个 | |
南开大学教学名师2名 | |
天津市教学名师奖预选教师1名 | |
优秀教学 成果 | 荣获天津市优秀教学成果2项 |
荣获首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1本 | |
荣获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4项 | |
教学改革 项目 | 天津市教学改革项目3项 |
近三年南开大学教学改革立项15余项 |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六导六心”全员合力育人模式
学院领导倾心打造育人成才体系、辅导员关心呵护学生成长各环节、班导师精心指导学业发展与专业提升、朋辈导师用心树立榜样形象引领成长、宿舍导师贴心关怀生活学习、校友导师热心护航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
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育人机制
从新生入学“公能教育”必修课、“草坪红毯”迎新仪式、师生同走“毕业门”毕业生欢送仪式,到“未来直通车”生涯规划教育、校友导师公开课、“导师有约”系列学术讲坛等,形成大学生涯全过程育人机制。
丰富多彩的全方位育人载体
学院学术节、文化节、话剧节、“院长杯”系列体育赛事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其中,话剧《张伯苓》作为南开大学师生一堂重要的校史课,入选学校爱国主义精品话剧项目。
学院师生同走“毕业门”毕业生欢送仪式
学生原创爱国主义精品话剧《张伯苓》剧照
学生代表队参加篮球赛
学生合唱队获得南开大学“五月的鲜花”
合唱比赛一等奖
教与学紧密对接学生未来发展
多元教学模式
与“请进来、走出去”开放教学平台
案例教学、应用与实务技能教学、实验室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双语和全英文教学、慕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与培养目标紧密对接;学术公开课和开放课堂的开设,国内外学界专家、行业领袖、优秀校友走进课堂,为学生打开宽广的学习视野;学生走出课堂,到行业实践单位参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英国劳合社(Lloyd's)保险市场CEO做客金融公开课
优秀校友走进《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开放课堂
金融精英夏令营学生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
金融精英夏令营学生到平安银行参观学习
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与社会实践能力训练
学院与央行及国内外知名金融保险机构在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紧密合作,建立多个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学院设立与专业学习挂钩的社会实践能力训练项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融学院大学生责任行——社会实践调研”、“家乡经济与民生发展”专题问卷调查等实践能力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实践资源和训练与发展机会。
以赛促学营造创新实践氛围
学院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型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应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赛事,形成常态化组织指导机制,提升学生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
多层次多渠道创新科研训练
学生有机会参加学校立项的国家级、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学院立项的创新科研训练专项和实践基地立项的专项课题研究,着力在应用能力、学术修养、科研思维、研究技能等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每届参与学生人数近200人,覆盖80%以上当年度学生,每年都有20%左右的国家和市级立项项目获得一等、二等、三等和优秀奖项。
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优势
国际化能力训练
学院推进国际化人才能力训练中心和智慧教室建设,与公共英语教学部合作,定期组织英语能力提升训练营,包括学术和社交等沟通交流训练、专业论著与学术文献学习交流、学术英语演讲、英语阅读与演讲比赛等。
学生踊跃参加国际化人才语言能力训练营培训活动
特色人才培养
学院实施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拓展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以对学生的学术素质培育和能力训练为核心,进行特色化、专业化、国际化专门培养。 2021年,新增“数字金融”特色班人才培养项目和“一带一路”保险+多元语种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新经济、新科技、新业态及开放与经济融合下的特色化拔尖人才。
上图:美国金融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经济学讲席教授与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班学生座谈;中图:特色班学生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学习并获得学习证书;下图:学院为特色班学生配备一对一学术导师。
奖助学金优势
本科生在校期间除有机会获得国家、天津市政府及南开大学等各类奖助学金以外,还有机会获得金融学院专项奖助学金,如“鸿儒奖学金”、“中银奖学金”、“智德奖学金”等。学院还设立了“陈国庆教授纪念基金征文大赛”、南开大学行业研究大赛等研究性奖励赛事,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开拓创新。
求职就业优势
学院整合资源成立金融学院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将生涯规划指导纳入学生全过程培养体系,注重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学院发挥优质校友资源优势,开设校友公开课;举办“大咖面对面”、“榜样零距离”、“未来直通车”系列讲座、“求职训练营”就业能力提升培训;举办金融、保险校园专场招聘会;开拓“人才培养合作开发基地”,拓展就业渠道。
专业介绍
金融学院拥有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精算学五个本科专业,按金融学院大类进行招生。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秉承“立德树人”和“全方位培养”的理念,依托南开金融的传统学科优势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平台,推进新文科建设,以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全球视野,具备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为目标,通过科学和体系化的培养与训练,使得同学们拥有前瞻性的视野,通晓金融业的创新性发展趋势,具备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坚实理论体系,具有宽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从事实际金融业务操作与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为社会和行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实践与管理精英人才。
保险学专业
保险学专业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继承和发展保险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从新经济新科技时代对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需求出发,依托政产学研和国际合作平台,跨学科协同,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学生“公能”并进,具有宽厚的经济学理论素养、扎实的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理论及金融、会计、统计、精算、新科技应用基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及创新与国际化特质,掌握保险与相关学科融合知识前沿,了解行业创新实践及法律和监管政策的发展,具备创新学习能力及对行业前瞻性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市场研判能力,具备学业深造基础和能力,具备未来从事风险管理、保险(产品与制度)设计、保险与再保险经营、保险资产管理、新科技应用与保险创新、行业监管、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等相关实践和管理工作能力的精英人才。
金融工程学专业
金融工程学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坚持“自主创新,敢为人先”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体系,秉承南开“公能”素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宽基础,重前沿,以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坚实基础,密切追踪国际上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切实掌握衍生金融工具定价、规避金融风险技术、解决实际金融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为目标,使学生立足于国内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的长期需要,充分胜任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VC/PE、监管机构等的与风险管理、投资理财产品设计、资金配置、衍生产品定价与基金绩效评估等相关的工作。
投资学专业
投资学专业于201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该专业秉承兼具世界政治经济视野,“知中国、服务中国”,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财经、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跨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思维开阔,具备较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国民财富增长,胜任现代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投资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精算学专业
精算学专业于2017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该专业坚持南开“公能”素质教育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坚持面向世界、开放交流、实践教学的理念,培养具备专业性、复合性、应用性三个特性的优秀精算人才。培养德才兼备,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比较宽厚的经济、金融、数学、统计、精算理论基础,掌握风险管理与精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最新的精算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从事商业保险、社会保险领域的精算及风险管理相关的工作能力,以及从事经济金融领域定量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胜任在保险公司、社保部门、咨询公司、中介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工作。
国际交流
学院注重本科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层次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竞争力。学院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学校、威斯康辛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签署了院际交换项目协议,为学生提供国际升学和交流的机会,为打造国际一流本科人才奠定基础。
上图:金融学院学生参加伯克利交换项目;下图: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做客南开金融学术讲堂。
毕业去向
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出国(境)留学、就业等。以2016-2020届1045位本科毕业生为例,各毕业去向分布如下表所示:
国内升学 | 出国(境) 留学 | 就业 | 其他去向 | 总计 | |
人数 | 360 | 266 | 330 | 89 | 1045 |
比例 | 34.45% | 25.45% | 31.58% | 8.52% | 100% |
国内升学
学院2016-2020届毕业生中,有360人选择国内升学,升学高校分布如下表所示:
人数 | 比例 | |
南开大学 | 203 | 56.39% |
北京大学 | 36 | 10% |
清华大学 | 15 | 4.17% |
人民大学 | 55 | 15.28% |
复旦大学 | 22 | 6.11% |
其他 | 29 | 8.05% |
上表所列“其他”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出国(境)留学
学院2016-2020届毕业生中,有266人选择出国(境)留学。其中,世界排名前五十的高校有135人,占留学人数的50.75%,留学高校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人数 | 比例 | |
哈佛大学 | 1 | 0.38% |
芝加哥大学 | 4 | 1.5% |
伦敦大学学院 | 7 | 2.63%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13 | 4.89% |
南洋理工大学 | 9 | 3.38% |
哥伦比亚大学 | 19 | 7.14% |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 10 | 3.76% |
多伦多大学 | 3 | 1.13% |
曼彻斯特大学 | 10 | 3.76% |
加州伯克利大学 | 1 | 0.38% |
其他 | 189 | 71.05% |
上表所列“其他”包括杜克大学、悉尼大学、纽约大学、墨尔本大学等。
就业
学院2016-2020届毕业生中,有330人选择就业。就业行业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人数 | 比例 | |
银行业 | 56 | 16.97% |
保险业 | 33 | 10% |
证券业 | 12 | 3.64% |
其他金融业 | 52 | 15.76% |
非金融类企业 金融类岗位 | 107 | 32.42% |
政府与事业单位 | 12 | 3.64% |
其他 | 58 | 17.57% |
校友资源
自南开大学恢复金融教育和改革开放后国内首批设立保险专业及创始精算教育以来,南开金融和保险学科培养的一批批金融、保险和精算人才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的栋梁,成为行业最具影响和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优秀资源。强大的南开金融保险优秀校友队伍遍布全球,有国家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干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权威、金融保险业界领袖人物及具有行业发展影响力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和专业人士。校友反哺学院人才培养与科研发展,开展了捐助教育经费、课堂、奖学金等活动。
南开旅美金融校友会在芝加哥隆重成立
1988级金融学系校友佟鑫代表上海允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用于“南开金融精英培养计划”
南开大学校董、宁波集诚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9级金融学系校友王静君捐赠200万元,设立“方显廷金融教育发展基金”
泰康保险集团向南开大学捐赠3000万元
推动金融保险精算教育科研发展
NANKAI
学院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22-23500517,022-85358568
学院网址:
http://finance.nankai.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