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相当于第二次高考,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中繁琐的各类院校信息,名词信息以及志愿填报等信息,显然,临阵磨枪是不可取的,今天新一汇总了高考志愿填报时的一些重点注意信息,给大家提前做一个参考。
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经几次的考试成绩给自己做一个定位。
志愿填报“四模式”
目前,在填报高校志愿时,全国共有4种模式,分别是顺序志愿、完全平行志愿、部分平行志愿及实时动态志愿。主要特点如下:
志愿填报规律
面对类型多种的志愿填报模式,我们在进行志愿填报时有哪些规律可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
志愿填报的大同之处
无论哪种志愿填报模式,也不论填报学校志愿,还是专业志愿,有两个共通的基本原则:一是第一志愿至关重要,二是合理拉开梯度。
01
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对于顺序志愿及部分平行志愿模式,如果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上线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生源充足,学校一般不再录取第二、第三志愿考生,除非单独预留二志愿的招生计划;
对于平行志愿模式,虽然大部分省份会设定一个征集志愿的机会,但因为考生在一志愿可以填报好几所平行院校,90%以上的院校和专业在一志愿录取阶段都能完成招生计划,就不再进入征集志愿行列。
从高校角度上看,各个院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样的考生到校后专业情绪较少,能够安心学习,成才可能性大。因此,考生需要慎重填报第一志愿,若第一志愿填报不当,不仅可能不会被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甚至可能落榜。
02
拉开梯度必不可少
一般来说,形成梯度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各高校在制定当年招生政策时,会详细说明院校及专业的录取级差。院校志愿级差主要是部分高校在接受二志愿高分考生时,对于二志愿录取分数的要求。比如北林大今年在京预留了12个计划,在第一志愿已经录满的情况下,用于接受高分二志愿考生,要求和一志愿的分数级差在50分以上。专业级差是部分高校在录取专业时采取的一种录取原则,以北林大为例,专业级差为3、1、0,即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之间的级差为3分,第二专业和第三专业之间的级差为1分,后续专业之间无级差。考生所报的第一专业不能被录取时,减去3分,插入考生队列中重新排队看能否被第二专业录取;若第二专业依然无法录取,减去1分看能否被第三专业录取;以此类推。另外一种是自然因素,知名高校或热门专业由于社会认可度高,报考人数众多而录取分数较高,反之则较低。院校之间、专业之间自然形成比较明显的梯度。因此,考生在报考院校及专业志愿时一定要从高到低拉开档次,形成梯度。一般说来,梯度越大,录取的可能越大,但梯度太大又容易使志愿报得太低,造成所谓的分数“浪费”,故在拉开梯度的同时须保持合适的梯度。
二
志愿填报的小异之别
对于不同的志愿模式,除了大同之处,还有各自的小异之别,在填报志愿时存在一定差异性。
对于顺序志愿及部分平行志愿模式的省份,第一志愿要慎重填报稍微保守,以进学校为目的进行选择。报考时除了要参考意向院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还要将模考成绩和高考成绩作为参考的主要依据。
对于完全平行志愿省份,在填报时,可以稍具冒险精神,按照“第一院校冲一冲,第二院校保一保,第三院校稳一稳,还有机会垫一垫”的原则填报。
对于实时动态志愿模式的省份,考生一定要提前做好信息收集的准备工作,合理划定适合自己分数及兴趣的院校及专业范围,报考期间密切关注省级招办实时反馈的志愿报考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分数资料哪里找
报考志愿时,各高校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一般而言,这些资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一是高校招生网。各高校招生网上一般会公布往年的录取情况,高校提供的数据比较准确,参考价值也很大。
二是高校招生宣传材料,各高校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纸质的招生宣传材料,用于邮寄给中学或者参加一些招生咨询活动。招生宣传材料中一般会包含招生计划及往年的录取分数等信息。
三是省(市)招办提供的报考志愿相关材料。这些官方数据有一定权威性,参考价值大。有些省(市)招办提供的数据里面可能会包含一些特殊类型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注意筛除。
同时有任何信息,本公众号也会及时发布,大家可以随时关注哦~
哪些细节问题要注意
考生在参考往年录取分数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01
加分是否认可
各高校对于省(市)招办规定的政策性加分认可范围不一样,考生需要提前了解。
02
有无小分要求
有些院校或者专业在录取时除了按照高考总分录取外,还有单科的分数要求。比如,考生要了解报考院校的语言类专业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英语成绩是否有最低要求,还要了解一些理工科专业对数学、物理是否有要求等。
03
同分如何比较
考生还要了解同分情况下的录取原则。既要了解各省(市)级招办的政策,还要了解各高校的相关政策,很多院校中规定“高考成绩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实考分数高的考生、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及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创造、体育比赛获奖的考生” 。
以上这些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相应规定,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细读招生章程,将和录取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标注出来,切莫掉以轻心。
|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