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什么?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5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总体方案》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应,分两个阶段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总体方案》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五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
一是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3项任务。
二是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5项任务。
三是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5项任务。
四是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7项任务。
五是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相应提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2项任务。
55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何时印发?制定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六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全局出发,对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的深刻论断,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任务部署。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进行全面部署。为做好贯彻落实,针对各级各类教育分别制定具体举措,其中基础教育以乡村教师队伍为重点,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针对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针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着手研究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是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任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予以保障。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仍存在个别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淡薄、师德失范、教书育人能力亟待提升,以及教师人事配套改革需要深化等问题。破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拿出更为有力的举措。
56
《指导意见》就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针对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20条重点举措。主要包括8个方面:
一是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向,确立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二是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针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有待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培育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考评落实等3条举措,以强化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强化高校教师“四史”教育,规范学时要求,在一定周期内做到全员全覆盖,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针对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不系统、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明确健全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夯实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等2项举措,健全教师发展体系,系统化建立教师发展的培训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制度;健全教师发展组织体系。
四是完善现代高校教师管理制度。针对部分地区对高校选聘教师用人权下放不够、教师岗位管理不够灵活、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单一、教师兼职和兼职教师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聘用机制、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强化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兼职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6项举措,充分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出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分类设置评价指标,确定评审办法;突出质量导向,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破除“五唯”和论文“SCI至上”。
五是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待遇。针对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活力不够、薪酬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高校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2项举措,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高校工资分配自主权,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薪酬制度;在保障基本工资水平正常调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并向高层次人才密集、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的高校加大倾斜力度;落实高校内部分配自主权,向扎根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国防科技领域教师倾斜。
六是优化完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针对人才培育的学校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人才引进“恶性竞争”、“帽子”与待遇挂钩过紧等问题,提出优化人才引育体系、科学合理使用人才等2项举措,加强人才体系顶层设计,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坚决杜绝违规引进人才。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
七是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针对青年教师培养不足、青年教师发展支持不够、工作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提出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等2项举措,鼓励高校对优秀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和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地方和高校要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提高青年教师待遇,解决青年教师子女入托入学问题;重视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等。
八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从组织保障、责任落实、社会支持等方面,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人人参与评建
时时关心评建
事事思考评建
山西传媒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来源 |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编辑 | 张 功
校对 | 张 功
审核 | 徐 越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