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
携手推出专题栏目
用声音,带您探寻学校红色印记
今天,第二期为您推出
建校篇:追忆建校元老,
坚定理想信念
快来点击下面音频聆听学习吧
播音员:四川警察学院刘秉承
建校元老,立吾校发展之基
1951年,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造诣颇深的医学专门人才,放弃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来到泸州忠山,投身祖国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经过千辛万苦,筹建了西南医科大学的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
他们中,有留德医学博士房师亮、张祖德,有曾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任教的儿科副教授陆福培、五官科医生何中孚,有来自华西的乐以和、杨俊明、胡正烈、何贵义等医学专家,他们是西南医大的创办人和骨干力量。
房师亮
陆福培
顾德诚
何中孚
张祖德
乐以和
学校首任校长房师亮,早年曾赴德国留学。在留德的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参加革命,在长期革命工作中受到党内外的一致推崇。新中国建立后,受川南行署卫生厅的邀请,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听从党组织的召唤,来到条件艰苦的泸州,参加学校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的筹建工作,继续为党的医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校务工作会
建校筹备组成员张祖德,1934年公费留学德国,先后在德国维兹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专攻高空生理学,1938年5月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航空航天医学开拓者之一。1951年收到川南卫生厅厅长孙毅华邀请,毅然来到泸州,参与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创办工作,先后担任学校教务主任、科研科科长、基础部主任、高教研究室主任等,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建校初期部分教师
革命信念,筑吾校先辈奋斗之基
他们大多都是开业医生,为了培养更多祖国需要的医学人才,毅然停业,参加教育工作。他们中不少都是出身华西、同济等医学名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到这么艰苦的地方工作。什么支撑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
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走向强盛。中国知识分子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他们爱国奉献、奋斗进取,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川南医院首任院长谢水里于1979年回校
张祖德老先生1981年在学校《学报》上的文章中记叙道:“在初来泸州时与一些川南行署老干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耳闻目睹他们对党的文教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对我们这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关怀、重视,更是使我心潮激动,思绪万千。是党引领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是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尚品德、求实精神、平易近人的作风,激励我30年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兢兢业业。”古稀之年,张祖德老先生仍坚持着永远跟着党走,在有生之年,竭尽全力,为祖国“四化”贡献自己一切力量的庄严承诺。
追求理想,传吾校优秀基因
建校70年,西南医大汇聚了一批又一批这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人。全国劳动模范、原学校代理校长李业从1953年来校工作至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年迈之时,仍不忘学校事业发展,坚持在学校关工委工作一线。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院孙同郊教授,1955年转业选择来校工作,一干就是60余年,精勤不倦。无数华西、重医等学校毕业的学子听从安排来校参加工作,无数本校优秀学生选择留校工作,为学校事业发展、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祖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奋斗终身!
他们身体力行为西南医大铸就了听党话、拥护党的领导,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优良传统,种下了先进医学教育的优秀基因。
追忆这些建校元老和优秀老领导专家,我们要继承发扬好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传承好先进医学教育的优秀基因,立足岗位发光发热,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不懈奋斗!
以你之声,讲述我的红色校史
四川警察学院官微
同时也将在近期推出由我校学子播音的
四川警察学院:追忆英雄烈士,赓续红色血脉
(点击链接聆听学习)
@全体西南医大人、川警院人
党史学习教育医警联动栏目
期待下期与大家
在两校官微不见不散
来源 | 西南医科大学新闻社·新媒体运营中心
四川警察学院新媒体运维中心
文字 | 肖琳 任帅涛
排版 | 任帅涛
指导教师 | 文晓丽 赵李梅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