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Engineering School, NPU
学院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北工业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世界百强名校,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98位,英国官方2014 REF排名学术质量排名英国第9位)于2016年5月合作成立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作为落户中国西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的成立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成果,是两校长期致力于材料学科国际交流合作的结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中英教育资源,借助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先进理念,整体引进英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模式,依托双方优质师资进行合作办学,采用国际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基础,专业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进行跨国学习、工作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领军人才。
学院定位
学院发展定位为服务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及学校双一流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实施“一芯三擎”发展战略,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教学研究与学生发展双向推进,引进英国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办成具有鲜明特色,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院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的材料学科群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学院采取“4+0”模式,学生入学时同时在中英两校注册,获得双学籍,同时享受两校教育资源,达到两校毕业标准后将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汇集国内外高水平优秀师资,主讲教师中50%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50%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化教学团队,进行全英文授课。引进英方课程20门,其中专业核心课程17门,全部由英方授课。英语课程和极具特色的个人发展规划课程由英方承担,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由英国导师和中国副导师共同指导。学院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换、实习、夏令营等项目,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出国机会。达到相关标准的学生,更可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学院成功提升办学层次,2020年1月获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电子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四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制3年(含在伦敦学习9-12个月),学位论文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后获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学院特色
学院实施“一芯三擎”发展战略,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教学研究与学生发展双向推进。相继成立国际教学研究中心(ICTL)、学生国际发展中心(SIDC)、中英先进材料与结构研究院(JRI)。ICTL探究国际工程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SIDC旨在落实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及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全球胜任能力;JRI充分利用海外增量资源,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促进教学科研融合,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学院教学模式新。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先进理念,除思政和体育以外的所有课程均采用全英文、多元化授课模式,融合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案例学习、综合运用、开放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由“讲3、学2、考1”的传递-接受式教学向“讲1、学2、考3”的自学-辅导式教学转变,重点培养学生自学、问题解决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挖掘其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强。国际化教学背景和全员育人模式下,学院建立学生国际发展中心SIDC,将创新创业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抓手。依托高水平、负责任的本科生导师队伍,营造氛围、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实行科研育人,从大二开始为每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累计300余名本科生导师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促成学生在创新创业、学术竞赛、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
截至2020年底,学院本科生作为负责人团队获第五届、第六届“互联网+”大赛银奖2项,铜奖6项,占过去两年全校金、银奖总数的1/3,为我校在国际赛道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挑战杯”国赛铜奖2项,省金奖1项、银奖2项;还包括第四届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2019AW in 大阪国际二等奖1项,“光威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全国决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12项等。截至目前,学院本科生累计获国际级奖励134人次、国家级奖励104人次、省部级奖励148人次。2017级5名同学通过学校基地竞赛渠道获得保研资格。
学术社交网络广。学院坚持综合育人导向,助力学生提升国际视野,构建国际学术社交网络。与英国驻华使馆开展创业就业能力活动、与校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合作成立创新实践基地,全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创办“全球胜任力沙龙”活动,邀请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学者来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创新创业教育和学术交流共34场。与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麦吉尔大学、世界劳工组织等合作,提供高水准的寒暑期交流项目,开展海外研学超500人次。
专业介绍
学院开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科群、化学学科群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材料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科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在教育部前三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位居第9、第6和并列第3,第四轮获评A类,2017年跻身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ESI学科排名进入前1‰,2020软科学科排名国内第2名。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ESI排名3.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材料专业是其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之一,核心理念是围绕材料组织、结构、性能关系及材料设计、成型、应用等全流程为学生提供精英质素教育和卓越专业教育,多次被英国政府评为5星级,2011年全英学生联合会发起的调查显示其在全英排名第一。
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080401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基础,专业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进行跨国学习、工作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完成学业的学生有能力在世界名校深造攻读学位或就职于全球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
专业优势与特色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百业之基,奠定了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信息技术、可再生资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
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080407H)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基础,专业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进行跨国学习、工作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完成学业的学生有能力在世界名校深造攻读学位或就职于全球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
专业优势与特色
高分子材料是材料与软物质科学的前沿交叉学科,奠定了航空航天、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健康与医疗、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基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化学、材料、工程学等方面的宽口径、厚基础的热门工科本科专业。
深造与就业前景
凭借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的优势,学院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既可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深造,探究材料的本源和性质,研发新材料以满足国家迫切战略需求,也能够任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在航空、航天、航海、光电及新能源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
学院2021年首届毕业生中50人因成绩优异获国内保研资格,包括清华大学3人,复旦大学5人,上海交通大学3人,浙江大学3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人,西北工业大学23人;另有24名毕业生通过了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被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录取;国内深造率20.8%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120余名优秀学生获得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占学生人数的52%以上,50余人获QS或US News世界排名前十顶尖大学Offer;学生整体深造率超过85%。
学院网站:
qm.nwpu.edu.cn
报考咨询电话:
029-88431985/88431982/88431979
官方微信:
QMEStar
版权所有
策划| 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图文|王睿璇程茵
编辑|李伟强
责任编辑 | 姚远
审核|孔杰王克勤
联系我们:
招生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招生办公室
邮编:710072咨询热线:029-88460206(十线路,工作日 9:00-12:00,14:30-17:00)传真:029-88492310电子邮箱:ao@nwpu.edu.cn官方微信:zsbnwpu学校官方网站:http://www.nwpu.edu.cn本科招生信息网:http://zsb.nwpu.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