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考生
2020年高考画上了句号
你们
即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你是否对大学充满了向往?
是否想从众多的学院中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
今天小编带你云游了解更全面的
西安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
基础医学部设10个教研室,3个实验中心(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和1个科研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部承担学校各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任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30余门。
基础医学部专任教师112人,教授21人,副教授50人,占专任教师的63%;有博士学位者63人,硕士3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1人,占专任教师的90%。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2人, 陕西省“科技新星”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陕西省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
基础医学部科研及教学实验平台总面积约19000平方米。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价值1500多万元,其中分子病毒与病毒免疫学实验室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人体科学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500多万元。机能学、形态学和解剖学等3个实验中心均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部长期注重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获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届陕西省大学生生命竞赛二等奖、中国解剖学会于泽杯第二届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项目二等奖、第十二届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医学细胞生物学》为陕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药理学》等4部教材为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药理学和病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病理学、药理学教研室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多年来,基础医学部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学术方向的凝练和学术队伍的建设,有陕西省优势学科(基础医学)和4个校级重点学科。有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年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67个,总立项经费502.5万元。2019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西安医学院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其中1区3篇,2区2篇),授权专利20项;新增10个国家级学术委员,37个省级学术委员。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下设党政办、教学科、学生科、临床教学科、团总支等教学管理机构。现有专任教师458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4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2019届毕业生共有64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有457人上线,上线率达71%,其中“985”和“211”院校占到录取人数的35%。学院开办有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学制五年。临床医学专业为学校的主体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专业。2011年11月,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授权单位。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2010年以来学校投资1000余万元筹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面积约3500平方,设有内科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等6个实训室,涵盖诊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耳鼻喉口腔科等基本技能的实训。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医疗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紧密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建设开展工作。近三年,科研工作逐步加强,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课题9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8部。目前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承担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1项,西安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实验班项目1项,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以及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省级重点二级学科6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全科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全科教学班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陕西省**开办全科医学教育的医学院校。2016年全科医学院成立,学院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学院依托医院丰富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设立五个教学行政科室和一个临床实验教学中心。同时,设有内科学、外科学等八个教研室。现有陕西省重点学科4个,陕西省研究中心5个,硕士授予点4个,陕西省科技奖2项,国家科技发明2项。学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家队伍,现有高级职称专家约200人,骨干教师1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者约400人,省级教学名师 2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 1人。
2010年起我校依托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办了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学院近年来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有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线开放课程2门;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目前,学院是国内全科医学教学规模和层次较大较全的二级学院,构筑了系统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涉及3个层次和6种类型:本科生培养层面主要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和临床医学本科生(全科方向,非定向生);研究生培养层面主要是全科医学研究生;继续再教育层面包含:“5+3”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2”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以及全科医师转岗。
同时学院与西安市碑林区、莲湖区内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学院所属的医联体10余家成员单位联合培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其中3家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积极适应陕西基层需要,学院正在努力打造“全科医学”这一特色品牌,为陕西基层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医学卫生人才。
长按识别二维码
第二临床医学院
西安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灞河之滨”,依托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雄厚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设立6个教学管理部门和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医技、全科医学、护理学、麻醉学9个教研室。现有教师457人,其中博士硕士221人,高级职称124人,多人担任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
学院积极承担西安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技术、药学、公共卫生、卫生管理、继续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助理全科医学生的培养工作;大力推行PBL、CBL等教学方法,Mini-CEX、DOPS应用等教学评价方法和“雨课堂”等授课方式,同时承担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麻醉教学示范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多篇,其中SCI 10余篇,中文核心30余篇。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互推的良好机制,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前身为2005年成立的口腔医学系,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3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约95%以上。
口腔医学院设有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等7个教研单位。承担口腔医学导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口腔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口腔医学实验中心设有口腔基础实验室、口腔综合技能训练室、口腔修复工艺实验室和临床示教室等口腔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有牙科综合治疗椅、手术显微镜、口腔临床教学模拟系统、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口腔教学实习评价系统、牙科临床技术评估、考核及引导系统、技工台、铸造机、烤瓷炉、种钉机等实验教学设备1000余台(件)。其中口腔临床教学模拟系统的应用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口腔临床操作技能的基础训练,保证了口腔医学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高标准要求,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内在质量。坚持院校、校企联合办学,是学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办学思路。经过努力,口腔医学院与10余家口腔专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口腔科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保障了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的需要。
口腔医学院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近年来主持完成校级重点学科2项,重点专业1项,校级精品课程3门,获批陕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厅局级科研项目2余项,横向课题2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7篇,核心期刊75余篇。
学院各届毕业生年均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均达20%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公共卫生学院
西安医学院于2005年成立公共卫生系,2018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目前学院开办有预防医学和精神医学2个专业。预防医学作为学院的主体专业,其前身可追溯至1955年我校开办的卫生医士专业,经过多年发展,于2003年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开设了预防医学专科专业,2007年招收本科专业学生。学院于2008年招收临床医学(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方向)本科专业,于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招收精神医学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4人,博士9人。学院设有流行病与统计学、卫生学、精神卫生学、心理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教研室,此外设有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和健康信息与技术研究所。承担全校卫生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140余门次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近三年获批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目前在校学生1048人,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94.8%,考研通过率20.1%。
学院在陕西省疾控中心、西安市疾控中心、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设立了18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工作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护理学院
西安医学院护理专业有68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人才培养经历了专科、专升本、本科三个层次。自2006年开始自主招收本科生,开设有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助产学等3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59名,拥有专任教师68名,博士6名,高级职称29名,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三秦人才1名,院长张永爱教授于2018年当选为新一届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
学院坚持以“突出人文和创新应用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护理学科及专业建设,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次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先后获批省级本科“特色专业”、 “护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双创学院”等多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8年度母婴护理优秀教学团队,荣获了陕西省科技进步奖,2020年5月入选第二批陕西省“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名单。护理应届毕业生的年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超过99%、就业率超过95%。
学院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不同大学进行交流与合作。主办的“中韩学分交换项目”已成功举办10届,已与韩国庆熙大学护理学院签订下一个五年合作协议,今后每年拟推荐10名护理优秀本科毕业生进入庆熙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部深造学习,中韩交流更加深入,也为国际护理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添加了“中国元素”、“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
长按识别二维码
药学院
西安医学院药学院现有教师91人,本科生1664人。开设药学、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下设16个教学管理机构。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形成了“强理论,重实践”“校企资源共享”“产、学、研”实习就业一体化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有陕西省药学一流专业建设点、陕西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省级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是我校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建设学院。
设立在药学院的“西安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其研究方向主要有纳米药物载体研究、药物评价研究、新型药物制剂研究和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等四大方向,拥有2个省级二级实验室、2个共建合作实验室,5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已形成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和现代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能满足本科及研究生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近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厅局级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陕西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陕西省第二届职工科技节-发明创造银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3项,铜奖3项等多项省部级奖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其中已转让3项;研发医院制剂8项,开发10余项天然产物功能产品。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上线率均在50%以上,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各大医院、科研院所、知名医药企业等单位,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受到社会各届的肯定和赞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医学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由原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技能系分化而来,同年设置医学检验技术专科专业,2006年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专业,2017年该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一流专业”,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医学检验本科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2007年西安医学院招收首届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眼视光学专业成立于2007年,该专业的创建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等视光教育的空白,2010年被确立为我校高职高专重点专业,2015年起招收本科专业学生。
医学技术学院下设临床检验基础与血液检验教研室、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教研室、临床免疫与病原检验教研室、医学影像诊断教研室、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眼视光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医学检验实验中心、医学影像实验中心9个教学管理机构。学院拥有3000余平米的实验大楼,有价值15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800台,总价值1300余万。
医学技术学院一直注重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6年获批陕西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院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1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全系上下积极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近年来由医学技术学院教师主持并承担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及质量工程项目12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20余部,授权专利4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卫生管理学院
卫生管理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与劳动和社会保障两个本科专业,有6个教研室(卫生管理学、法学、文学、数学、计算机、劳动和社会保障)及一个计算机实验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学院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比60%以上。
加强跨学科交流,科研成绩显著,学院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各级各类项目立项十余项。教师发表SCI、EI、核心期刊等高级别论文百余篇。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21%。
学院重视教学条件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现有6个计算机实验室,12家教学实践基地。
长按识别二维码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高级职称26人、博士4人(其中博士在读2人)、外籍教师3人。国外留学背景和访学教师人数占比达到52%。先后有14名教师在全国和省级各类英语教学竞赛中获奖。教师承担省部级、厅局级、校级50多项教学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和教材22部,其中主编国家级“十三五”专门用途英语系列规划教材1部(复旦大学出版社),《新编医学英语》获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出版《新生儿和小儿呼吸治疗案例教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多部专著。5名教师分别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医学英语翻译团队多次参与全科医学、护理、呼吸治疗等国际会议翻译实践,并承接国际全科医学教育高峰论坛、医学人文研究与人文医院建设国际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翻译工作。
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语言与文化、医学英语、医学人文英语、大学英语4个教研室和1个语言实训中心,1个医学英语同声传译室。学院现有3项校级重点学科和1个校级科研平台(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医学英语学科下设医学翻译、医学学术写作、医学(人文)英语教学与教育、叙事医学、医患话语5个研究方向。
长按识别二维码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伦理学5个教研室;荣获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良好基地;建有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及西安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41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尤其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德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医德教育资源和陕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场教学。校内依托白求恩、南丁格尔雕像等校园文化景观、医学人文教育中心以及2014年获批的陕西省科普基地--弘德馆开展职业精神和医学伦理学现场教学。校外依托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和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丹凤县红二十五军遗址、眉县扶眉战役纪念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永丰战役纪念馆、张骞纪念馆、西安工会医院等实践基地,开展“大医精诚”和爱国主义现场教学,从而逐步形成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大思政”格局。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跨越式发展,获批陕西省教育厅、社科联、西安市社科规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完成校级重点学科1项。在陕西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案比赛、领航计划等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长按识别二维码
体育部
体育部成立于2009年。现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科两个行政科室及球类体育教研室、基础体育教研室、艺术体育教研室,还设置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场馆和器材管理中心。
现有专任及代课教师2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23人。学校未央、含光校区、高新三个校区有田径场地2处,有标准篮球场17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4个、乒乓球场地40余处、羽毛球场12个、网球场2个、室内综合馆一个、篮球馆1个,能基本满足教学、训练、课外活动及阳光体育的需求。
学校体育部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以体医融合为主要特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体育、运动竞赛、阳光体育、体质健康测试为一体的大体育课程体系。2020年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线上网络或直播体育教学,部分课程做到公共体育教学资源社会共享。针对全体本科生,我们开设了健康体适能、体育保健、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民舞、武术套路、田径、柔力球、花式跳绳、定向越野等共计16门课程。
近年来体育部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已形成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人文科学三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 5篇,EI (JA)收录3篇,中文核心40余篇;主持厅局级教改、科研项目20余项。
目前我们成立有健美操、体育舞蹈、田径、男女篮球、男女排球、男女足球等9个校级运动队,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或校际之间的各类比赛,校健美操队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比赛中获一等奖;篮球、排球等运动队也多次在省级大学生有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长按识别二维码
直属附属医院
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位于古城西安含光门外,建于1931年,是省政府直属的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干部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合作共建并挂牌西安交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设有13个专科病院、10个医学中心、74个临床医技科室,拥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学科、省优势医疗专科15个。现有在岗员工4700余人,其中在岗高级技术人员59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0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8人,有突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重点领域顶级人才,三五人才,科技新星等79人次。开放床位3079张,年门诊量186.6万人次,出院量12.4万人次,手术量含操作5.85万台次。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724项,获各级政府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年在院学生及学员2000余人。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地区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医院拥有128层PET-CT、3. 0T全数字化核减影机、640层电影量子CT、光子双元CT、正电子发射SPECT段层扫描仪、大型平板数字化血管减影机、高档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等系列顶尖设备,总价值8.5亿元。
长期承担援苏丹、马拉维医疗援外和“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开展健康扶贫、专家走基层、对口志愿、重特大事件应急救援、晚期癌症患者宁养院工作,开展健康陕西、健康医院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分级诊疗、医联体和精准扶贫等工作,彰显了人民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同时是陕西省临床医学硏究院、国家级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所在单位、省级新农合直通车报销医院。主办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创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改善服务创新医院、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省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
展望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允德允能,弘医弘道”的院训精神,目标锁定国内国际医学领域前沿,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全国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
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51年,历经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急救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是国家新一轮陕西省**评审通过的“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医院综合实力跃升西北20强,科研和学术影响力跻身西北15强。
医院编制床位1200张,现有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00余人,骨干教师1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者近500人。新建的建筑面积约7.2万m2的医疗科技综合楼即将投入使用。近年来,医院获得陕西省科技奖、高等学校科技奖、教学成果奖多项,发表科研论文1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医院为西安急救中心城西分中心、西安市院前急救培训中心,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心、陕西省最主要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培养基地。医院全科医学专业为陕西省高校“一流专业”;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全科医学为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急诊科为陕西省第一批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妇科为陕西省医学优势专科;呼吸内科获批陕西省呼吸疾病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分别获批陕西省临床疾病研究分中心;全科医学、神经病学、呼吸病学、消化内科学为硕士学位授予点。近年来,医院同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英国剑桥大学等建立了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十多名业务骨干赴海外知名院校研修学习。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创新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单位、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中国医疗机构品牌传播飞跃奖公立医院十强、星耀中华最具成长力中国医院TOP10、西部医疗事业突出贡献十佳医院等诸多殊荣。
第二附属医院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37年,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东街167号,是国家级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是灞桥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为西安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系和麻醉医学系,下设院办、党办、教学科、实训中心等6个教学管理部门和内、外、妇产、儿科、五官、医技、护理、麻醉、全科等9个教研室。
医院占地109亩,建筑面积17.74万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68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01人,博士硕士281人。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6张,设置有临床医技科室50个,其中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为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心血管内科、眼科为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中心实验室为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心血管内科学、神经外科学、呼吸内科学、妇产科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儿科学、内分泌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泌尿外科学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体检科和医学美容部为特色学科。2019年门急诊量76.3万人次,出院患者5万人次,平均住院日7.4天,手术2.9万例。近五年来,医院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860余篇,SCI论文57篇,发明专利32项、参编教材13部,省级以上立项课题46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
第三附属医院
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原陕西省友谊医院)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277号,始建于1953年,于2019年12月整体划转成为西安医学院直属第三附属医院,经过67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国有非营利性医院。
1996年国家卫生部授予“三级乙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国家卫健委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陕西省、西安市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院;陕西省、西安市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商业保险定点医院;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与服务定点医院;城乡居民医保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定点医院;陕西省卫健委“癌症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医院;陕西省首批医联体牵头医院。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优抚定点医院;西安市卫健委首批健康示范医院;碑林区精神卫生指导中心。承担西安医学院等院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
设有临床医技专业科室41个、临床护理单元16个。设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眩晕诊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血管通路中心;优势学科有微创外科(腔镜外科)、血液净化室、精神心理科、小儿骨科、康复医学科、消化病优势学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变态反应科等。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陕西省卫生厅颁发的“陕西省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先进集体”;陕西省卫健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贡献奖;西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市级文明单位”、“西安市园林式单位”;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省级医保管理先进单位”;西安市卫健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病区”、“银龄行动先进集体”、“医院感染监测先进集体”;碑林区卫健局“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附属宝鸡医院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于1977年开诊,现为西安医学院直属的一家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教学医院,是全国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省肿瘤医院宝鸡诊疗中心。
医院总占地面积49688.9m2,总建筑面积108125m2,开放床位900张,设置73个科室及宝光、姜谭等分院,现有高级职称、硕士、博士专家团队120余人,中级职称210余人,骨干教师129人,204名职工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30余人硕士、博士在读。配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全进口1.5T磁共振、64排128层螺旋CT、数字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腹腔镜、关节镜等大中型设备280余台。
医院重点专科(学科)特色鲜明,手足外科、肿瘤内科、骨科、妇产科、消化内科、超声医学科为“市级医学重点专科”、“校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晕厥单元筹建单位,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为“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试点单位”,减重代谢外科为全市**减重代谢专科。
作为宝鸡及周边地区最主要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培养基地和西安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分部,医院承担了西安医学院临床本科班教学工作和宝鸡片区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及教学工作,是宝鸡唯一一家承担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医院。2018年承训西安医学院代表队荣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西北西南赛区一等奖”,为西安医学院参加此项赛事历史最佳成绩。
医院坚持围绕“夯基础、建规模、强内涵、创名院”的工作思路,医教研协同发展,朝着“陕甘地区一流、西部知名的综合医院”不断迈进!
附属汉江医院
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始建于1967年,1972年建成开诊,是西安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曾为保障数万陕南机械行业职工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医院编制床位200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9名,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97名,开设临床及医技科室16个。其中,骨科、儿科为汉中市临床重点专科,肛肠科是西安医学院重点扶持专科,口腔科为汉中市优势专科。开展了骨科微创(椎间孔镜、关节镜)、普外科腹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妇科腹腔镜、眼耳鼻喉科鼻窦镜等微创专业技术。拥有美国GE公司1.5T核磁共振、低辐射GE16排CT机、进口口腔CT、钼靶X线机(专用乳腺疾病检查)、飞利浦HD-15高端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狼牌腹腔镜、joimax椎间孔镜、病理图文报告系统等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实现HIS系统全覆盖,为进一步改善与优化就医流程,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基础、以质量为根本、以仁爱为灵魂的办院方针,牢记“善德仁新”的院训,秉承“和谐奋进 仁医济世”的医院精神,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非直属附属医院
@全国高考考生
欢迎报考西安医学院
我在西安医学院等你来
精彩热文
权威发布|西安医学院202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分数……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毕业季 | 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特殊的你们!
党委宣传部出品
信息来源: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编辑:王慧
责任编辑:马瑞馥
微博:@西安医学院
联系我们:1241928785@qq.com
我们在这里等你!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