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团圆夜
秋暮夕月泛舟邀月又是一年八月十五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意让我们一起相约西安工大共赏中秋圆月
月饼细腻软绵酥香四溢承载着甜蜜的记忆漫天繁星犹如玉屑碎洒暮云收尽银汉无声月色落于万物还一地秋意你看那挂上枝头的圆月像不像蛋黄莲蓉馅的月饼?
点击图片收获圆圆的月饼~
皎皎白兔隐于云雾落在树梢上躲在楼宇间跃动着的白色身影在月色的照映下仿佛能看见那桂树蟾蜍玉兔捣药“仙宫”再现于世薄雾轻笼月光皎洁
点击图片收获仙宫月兔~
人间团圆夜最是中秋佳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无边浩瀚的夜色下良辰美景望月怀思多少人间烟火散入这缥缈云雾中
晚风轻拂托出青云玉盘不知那轮圆月载了多少人的思绪柔情今年中秋记得与家人团聚赏圆月品月饼柔情蜜意回味悠长
让传统文化在香醇“饼味”中更具张力
作者:杨飞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形形色色的月饼,让中秋的味道愈加香醇。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天净无片云,地静无纤尘,明月在前轩,金风荐爽,玉露生凉。经过岁月洗礼,中秋节也已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灵魂。诸如中秋等传统节日,历来也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等活动。《唐书太宗记》中则记载如下:“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到了明清时,中秋节已经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等,也都是中秋节的固有习俗。耍禄仔、玩兔爷、玩花灯、扎灯笼、舞火龙、吃田螺……各地区、各民族的过节习俗异趣纷呈,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秋文化。这既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文化认同的深层心理元素;在充分表达人们情感的同时,也让中华儿女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承载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中秋节以月之圆昭示人之团圆,不仅寄托了思念故乡以及亲人之情,更承载着祈盼丰收、幸福的美好愿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就素心对月,各抒情怀。在同一时节、同一月光沐浴下,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亲情与友情愈加地甜蜜。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比如,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上,陶陶居联合天猫研发“黑科技”音乐月饼盒就引来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当代人的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赋予中秋文化新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将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代代流传的中秋习俗就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让中华文明千年根脉越扎越深、越扎越牢。在香醇“饼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更具张力。以富有文化韵味的方式过中秋节,14亿多中华儿女也将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精彩。
向下滑动查看文章
离家的学子们记得抬头与远方家人共赏这一轮明月听雨声潺潺如溪明月轩朗天涯共此时
秋意渐浓丹桂飘香万家灯火四起中秋至小时候数着日子盼月饼长大后望着圆月期团圆与明月为伴还故乡一梦
待月圆
我在西安工大,与你一同赏月
西安工业大学
- xatu1955 -
文字:牛佳滢
图片:金旭辉 余晨晨 张宇豪
网络编辑:刘雨杉
编校:孟玉甜
责任编辑:仇倩倩
投稿邮箱:xggw@xatu.edu.c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