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揭秘他的真实面貌▲
“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王凯最真实的写照。2020年,王凯所在的部队因执行任务驻扎西藏,缺氧、头痛、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尚未适应,便接到前往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夺取一高地的特殊任务,王凯和另一名战友同时还肩负着背运50斤物资的重任。
王凯所在的高原
高海拔、地势严峻、负重前行,使得两人逐渐掉队,夜晚在石头堆中整顿,休息半小时、活动半小时,如此往复,以防失温。第二天战友突发不适,“当时就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物资送上去,不能拖组织后腿”,于是王凯独自背负50斤物资行进,走两步、滑三步,没有半刻休息,从白天走到黑夜,累到干呕、皮肤皲裂,终于顺利在节点前完成物资交接,特种任务也有条不紊地开展。
面对因此次任务而留下的腰肌损伤,王凯说:“我只是祖国边防事业大部队中很平凡的一员,做的事情也微不足道。一天军装在身,就一刻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我,是中国军人!”
▲点击揭秘她的真实面貌▲
2020年夏,安徽颍上突遇洪水,第71集团军“钢铁劲旅”女兵们接到紧急任务,赴灾区慰问演出。正准备演出时,抗洪部队接到排险任务,包括呼改丽在内的所有女兵一致要求参与到抗洪第一线。
小时候因亲历洪水而留下心理阴影的她,这次却没有丝毫畏惧,一心只想着如何为战友分担,如何让百姓和农田不受洪水侵害。一瓶又一瓶的藿香正气水、不断磨出血泡的双手、直不起来的腰杆、浸透衣衫的汗水,从通讯员化身拿得起铁锹、扛得起沙袋的女兵,她们极大补足了整个抗洪抢险队伍力量,也助力险情顺利解除。对此呼改丽说,“无论男兵女兵,祖国需要时,我们都是人民子弟兵!”CGTN称她们是真正的“乘风破浪的小姐姐”!
抗洪现场留念
图片来源:东部战区
两年的军旅生活,让这个曾经有点内向、瘦弱的姑娘,长成自信、勇敢、刚强的女战士。退伍当天,她以铿锵有力的报告词和标准军礼向父母致敬,感动了数万网友,《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竞相报道,“什么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力量!”
视频来源:@中国青年报官方抖音
请点击右下角全屏观看
▲点击揭秘他的真实面貌▲
2019年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作为检验成果、彰显实力的重要环节,全体仪仗兵严阵以待。
从凛冬到暖春、从白天到黑夜,4个月的特训,只为让一个简单的举枪礼做到无懈可击。脚底起泡、肌肉麻木是常事;一站就是一上午、一举就是一整天是训练全部内容,“很多时候感觉自己都要站晕过去了,但一想到能够代表海军接受国家检阅时,就是我全部力量!” 就这样,何宇航从200多人的队伍中层层挺进,最终成为4月23日海上大阅兵仪仗兵中的一员,接受祖国检阅,向世界彰显中国海军面貌!
检阅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同年,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交付,更为严苛的训练再次上演。每天在烈日下训练10个小时,靴子能倒出半筒水,练就了名副其实的“铁腿”和“铁背”。除了体能上的考验,精神压力同样巨大。很多个夜晚,何宇航在梦中都在做举枪礼,最终以1:5的选拔比例,参与并圆满完成国产航母山东舰交接入列仪式,获得重大任务纪念章。仪式结束后,何宇航和队友互相对视的瞬间,眼泪夺眶而出,“因使命而来,为荣誉而战!”他们没有辜负这句响当当的口号。
交接现场
图片来源:网络
“军队就是一个让人挺起胸膛的地方,它将是我一生的荣耀!”回忆军营生活,何宇航满脸自豪。
▲点击揭秘她的真实面貌▲
受儿时《花木兰》影响,“巾帼不让须眉”成为章茜潜藏内心的信念,进入大学后,她选择应征入伍,践行儿时理想。
“简直度日如年”,刚进部队的她,小到叠被子、洗漱作息,大到军事训练、技能培训,全部突破她的身心预期。但当真正进入新兵营时,章茜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为什么男生可以,我们就不行?”
令人痛苦不堪的鸭子步训练中,章茜咬着牙不断加速前进,抵达终点时,一群男兵远远被她甩在身后,腿打颤如糠筛一般的她,换来了包括班长在内所有人的叫好;背负30斤背囊、奔袭30公里山路时,她和战友们一路相互鼓励,迷彩鞋磨破贴创可贴,后半段差点跪倒山道上,却依旧坚持、相互搀扶着前进。当这群肩膀磨出血印、汗渍浸透衣衫的女兵们抵达终点时,全场自发响起了掌声。章茜也成为新兵训练最终体能考核中唯一一个获得女兵全优成绩的人。
章茜部分表彰
训练之外,她在内务上同样严于律己。苦练叠被技巧,获得“叠豆腐块儿小达人”称号;“准时”“守纪”“优秀”是班长、战友们给她的标签。因为表现优异,章茜的家属受邀观看其训练汇报,从柔柔弱弱的“小公主”长成身姿挺拔的女战士,家人们既心疼又骄傲。“戎装在身,无悔青春,我是女兵,我骄傲!”
▲点击揭秘他的真实面貌▲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因《战狼》大火的金句,曾是王凯的真实经历。
当时中印边界发生冲突,王凯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前往执行作战保卫任务。从海拔800多米突升至5000多米,全体高原反应严重,一些战友甚至以头撞墙,缓解疼痛。但当作战命令响起,每个人都坚定地屹立在边境上,筑起一道人墙,“誓死捍卫中国领土”的理念充斥在包括王凯在内的所有战士脑中,付诸于行动里。“一想起背后升起的国旗,热血上涌,作为中国军人,我义无反顾,哪怕战死沙场!”退役后王凯和家人回忆这场战事,如是说道。
任务途中的王凯
任务之外,王凯还参加了令人闻风丧胆的特战旅魔鬼周。
每天凌晨三点紧急集合,负重25公斤、奔袭30公里,是清晨训练的开胃菜。射击、战术、协同、武装泅渡、意志力考验,时刻突破体能与心智的极限。为了让射击反应速度再快一秒,反复出枪的虎口全部磨出了血;为了让武装泅渡的成绩再好一些,一整天泡在水里练习,哪怕皮肤泡至发白;虽然每次重装奔袭的最后快要晕厥,但前进的脚步不会停下……
“每一天都在崩溃边缘”“只要不骨折,就不算受伤”,嘴上虽然抱怨,但王凯和队友从未放弃,咬紧牙关、流血流汗的背后,换来了“天狼勇士”称号,而他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特战队员。
“天狼勇士”奖杯
像这样的青年战士,在欧亚还有很多很多。
大学生作为我国国防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安欧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征兵政策,自2015年起,多年被西安市雁塔区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被西安市征兵办公室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8-2020年被陕西省人民征兵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我校共计走兵600余人,位列区域征兵数量前列。
西安欧亚学院校园征兵部分图片
“少年强则国强”
西安欧亚学院将持续助力我国国防事业开展
以铿锵青春向八一建军节致敬!
- END -
品牌传播部媒体中心
文字 | 张小蕾
设计 | 郭京川 德彪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