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尽力细心裁,博闻儒雅是吾师——访陕西省教学名师、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付兴林教授

陕西理工大学,艺考

陕西理工大学

2021-6-21 15:28:10 文/许天佑 图/冯婉如

关注

陕西理工大学

克勤尽力细心裁 博闻儒雅是吾师

陕西理工大学

——访陕西省教学名师、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付兴林教授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付兴林,博士,现为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人文学院教授,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省级优势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白居易散文研究》等学术专著3部、《文学类专业素质教育讲演录》等教材4部,主编《学海扬帆》《艺苑拾贝》《汉川修竹》等本科生、研究生科技论文、文学创作选集3部。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及教改课题20余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厅级奖1项,获第十二次、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3项,以及其他级别教学和科研奖20余项。日前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优秀的教师有很多,这顶桂冠戴在了我的头上,这令我既欣慰又难安。”面对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付兴林教授谦逊地说。32年来,付教授始终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为奋斗目标,以教好书、培养好学生作为称量人生价值的砝码。纵使鲜花满盈,付教授的行者之路从未改变。“关注只会让我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大的压力,但同时这些责任与压力也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动力,成为我们建设教师队伍与实施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力。”心具人文情怀,身兼文士风骨,付兴林教授的一言一行中流转倾泻的竹下之风,实在令人佩服。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以生为本” 爱为核心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自1988年从教以来,不断丰富的教学经验使他摸索提炼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体系。“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应当讲求以生为本,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学校的中文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师范类专业,培养的人才今后大多是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这就关系到传承的问题。一旦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的将会是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从这一点出发,付教授提出了他教学体系中最突出的意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意识、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他强调在教学中紧扣重点、突破难点、聚焦热点,确立了融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不断将史学、哲学、美学向文学渗透的教学思路。

付教授的先进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心,以培养合格人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传道之时,既保证了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又在言行与笔划中体现知识输出的艺术,拥有极具魅力的教学方法。付教授说,教育本身就和工匠一样,教育的过程也会涉及技艺问题,如何传授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学生的评价与态度是一名老师教学成果最真实的反馈,本科中文1902班的王媛同学说道:“付老师的古代文学课,总是将过往的历史揉碎了讲给我们听,让我们基于历史背景再去阅读作品,从而更好地揣摩文章中的情感。付老师最喜欢将某句诗中的顺序或个别字词进行颠倒或更替,让我们设身处地的了解到古人当时的心境。这种颠倒、替换的方法使古代文人成为我们的跨代故人,为我们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更多思路,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付教授在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将最新的学术动态与学术风向引入课堂,注重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与他们最近的环境中的人和事,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余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创造新的学术成果,这也是增强教学趣味性的一大重要因素。只有老师上课有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这一点对于处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是非常重要,引导其由一科到多科,触类旁通,这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付老师将课堂与思政教育结合地恰到好处。

耐心与爱心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也是付教授教学体系的创新点设计。“我的课堂上要求会比较严格,因为我认为这是教师爱心与道德的体现。爱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在细节处严格要求学生,是为了他们今后的路走的更长一点、平坦一点、笔直一点。”付教授强调,作为一名老师,他有责任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无论是从教师职业道德,还是个人修养的角度,他都会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陕西理工大学

“夺胎换骨” 反哺教学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付教授在科研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与方法。在谈及学术论文创作经验时,他着重提出了“夺胎换骨”法。他认为,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在研究生阶段则应更进一步,注重学术创新。本科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若想初试学术研究,学习方法就应侧重“夺胎”,可以学习借鉴前人的观点,将先进的观点用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夺胎”法。“换骨”法更加注重在所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辟自身领域;或利用前辈之路,继续往深层次探索,从而得出别人没有得出的结论,看到前人未看之风景,开前人未开之气象。

“当然,不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人文社科类学生要想写得出优秀的科研论文,做得出较高水平的学术课题,就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只有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的水准了,才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付教授指出,教学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而科研则对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进行传授,传授知识是本分,但不能一直按照固定的内容进行教学,需要用科研成果来辅助教学,只有不断进行科研创新,才能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

陕西理工大学

“灵魂工程” 学士风度

陕西理工大学

付教授在教学、科研之外,还是行政工作者。作为一名身兼多职的优秀领导者,在有关青年教师培养以及学生人格培养的问题上,他有着自成一体、刚柔并济的方式,他把这项工作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我校青年教师人才队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主要是注重发挥高水平老资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让他们分批参加相应的考试与学习,提高学历,不断充实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督促青年教师申报相关科研项目,要求教师利用最先进的科研成果来反哺教学。正是有着这样成熟科学的机制,人文学院,尤其是中文专业的师资队伍愈发成熟愈发壮大愈发高质量。

当今社会愈来愈浮躁,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也使当代青年们的思想受到了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也成为了高校的一大重要任务,付教授同样关注专业课堂对思政教育的化雨之功。平时他在给同学们上古代文学课时便会从课本中的故事入手,引导同学进入情景,再由课本内容延伸至到思政教育层面,衔接紧密自然,同时还能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与良久的余味,通过课思政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培养品学兼优的国家栋梁。

付教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认真负责和博学多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人文学院副院长宫臻祥说:“付老师对待教学工作极其认真,数十年如一日。上课前准备充分,资料翔实,授课既能旁征博引又能深入浅出,富有条理的教学内容更是让学生们心无旁骛、目不窥园。毕业生问卷调查中,被毕业生评为“学生满意的教师。”在学生眼中,他谦和有礼,颇有名士之风;他的板书和衣品一样,清爽悦目。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学校、教师一直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传输带。付老师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站上讲台,他侃侃而谈;走下讲台,他博闻儒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永远是青年学生的恩师和榜样!

END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往期推荐

勤学上进,传递温暖——访第九届“陕西好青年”获得者张驰同学

毕业季|你永远“住”在我的青春里……

怀感恩之心,立鸿鹄之志,做奋斗之人——毕业生家长代表发言

权威发布 | 陕西理工大学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

愿此去繁花似锦,归来仍是少年——张校长对2021届毕业生的寄语

陕西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采写:校报学生记者 程海花 李永琪

图:陕西理工大学报

编辑:杨歆宇

审核:马露

最权威丨最及时丨接地气丨有担当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陕西本科院校-陕西理工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陕西理工大学-克勤尽力细心裁,博闻儒雅是吾师——访陕西省教学名师、我校研究生院院长付兴林教授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