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一生中都要经历两次具有转折性的考试,分别是中考和高考,中考是第一次“分流”。中考成绩决定了孩子上普通高中还是重点高中,进普通班还是尖子班,以及享受何等级别的教育资源。
家有初中生的父母们应该也关注到,近日,全国多地密集发布了2021中考新政策。对比中考新政,细心的父母不难发现,中考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考试知识面更加广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
中考新政下,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
哈佛大学创新研究院教授托尼·瓦格纳在帮助该校做战略分析时表示,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快速的流沙时代,比别人知道得多,已经不再具备核心优势,别人只要学会Google,就能快速拉平和你的差距。未来的世界,不再简单地比拼存量知识,比拼的是快速找到问题本质,并利用相关知识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中考改革意味着什么?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今后的中考不仅会考核学生的应试知识点,更会考核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未来对学生的要求从应试转向综合素质,培养更具“未来适应力”的人才,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2021年上海中考新政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
实行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统一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由630分调整为750分,多了历史、道德与法制、英语口语等考试类项。
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依据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主要考查内容。
优化招生录取办法,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调整为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类,并继续优化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
点击这里查看政策内容来源重磅!沪中考改革方案公布,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随着新升学政策的演变,势必会推动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随之而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也将发生质的转变。
面对变化,家长们该如何顺势而为?在未来,又更会关注学生哪些维度的能力提升?不妨看看来自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许军校长的观点:
四大维度能力,定位 “高未来适应力”人才:
第一:能力导向
在上海新中考考试体系中,新加了开卷考形式,比起闭卷考试,开卷考更能检验学生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加工能力,同样也非常考验在整理信息时的逻辑表达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如何在短时间内凝练出有价值的资源成为一大新挑战。因此,未来需要更多具备高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并兼备对信息的独立思考与分辨能力。
第二:实践导向
进一步打破单一理论知识的考核体系,中考新政推出了英语口语、理化实验考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全新要求。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手脑并用的锻炼,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学习,不能因为考试结束而划上句号,持续注重对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可行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复杂问题。
第三:综合导向
在上海新中考考试体系中,新加了开卷考形式,比起闭卷考试,开卷考更能检验学生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加工能力,同样也非常考验在整理信息时的逻辑表达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如何在短时间内凝练出有价值的资源成为一大新挑战。因此,未来需要更多具备高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并兼备对信息的独立思考与分辨能力。
新考试科目增加了道德与法治、历史,并新增了理化跨学科分析。由此看来,将来学校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行业不断跨界,领域不断重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不是一直在持续学习,而是懂得跨界整合。比如:从物理学角度谈商业、融入数学思维的设计创作、利用心理学创造更人性化的产品等等。所以,今后不建议家长孤注一掷强化某一个学科,而是尽量拓展学生更多维度的亲身体验。历经挑战才能收获成长,才能培养出能勇闯天涯,有毅力、有韧性的孩子。
第四:过程导向
将来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也将愈加重要。今后,更多学校将跟踪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部分学科的平时分也会纳入最终的升学考总分。这意味着要更重视建立扎实学习基础,一步一脚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类似“临时抱佛脚”式的取巧方法将不再适用。
然而,新中考政策同样也给许多家长带来了不小压力,有的家长担心考试科目更多了,孩子难以负荷;有的家长觉得招生渠道变多了,面对丰富的机会反而不知如何取舍。针对如此现象,许军校长同样有话想说:
1
削减功利心,更注重孩子长远发展
有时候,焦虑是因为害怕失望。部分家长对孩子有较高期望,将考取985、211,甚至清华北大,设为孩子成功的唯一目标。于是过度“鸡”娃查漏补缺,孩子无奈周末还要奔波于各种学科补习班。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无法达到家长预期,就会严加惩罚,甚至打骂。
过强的功利心让家长更在意眼前得失,却鲜有精力去关注对孩子更长远的能力提升。事实上,升学只是迈向成功的途径之一。能耐得住性子、更看中孩子长远发展的家长,势必格局更大。
2
顺应孩子天性,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正如世界上不可能找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体上,孩子的天赋可分为八种:语言天赋、音乐天赋、身体动觉天赋、人际关系天赋、逻辑&数学天赋、空间天赋、自我认知天赋、自然天赋。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孩子擅长数理逻辑的分析,而有些孩子却拥有着艺术敏锐度。家长需要通过平日里的仔细观察,先了解孩子真正的天赋所在,再去选择合适自家孩子的发展道路。
3
教育需细水长流,慢一点才能走得更远
事实上,真正看得见的学习进步,是在平日里点滴积累起来的。升学不能作为学习旅程的终点,学习更长远的意义在于,养成孩子优良的习惯和品性:通过鼓励孩子一步步达成小目标,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对孩子延迟满足的培养,锻炼孩子的自律能力,这些教育任务的重要性都超过升学考试本身。同时,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将学习作为终身事业,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家庭,会滋长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然而然地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透过中考的改革,让我们更清晰看见了未来教育的演变趋势。那么,除了中考新政,针对孩子未来能力的培养,还有哪些话题值得家长们关注呢?
昂立教育围绕新时代教育命题,开启EduTech第四届家庭教育公益论坛,更多新鲜话题即将展开热烈探讨:
在人工智能批量取代人类岗位的今天,我们究竟该培养孩子怎样的能力?
“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还是“更多地关心孩子的生活”?
同样是激励孩子,你“鸡”对了吗?
如何将陪读变成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此次论坛以“对话新生代 成长新姿态”为话题,更聚焦80、90后的年轻家长们,现场将邀请到新生代校长、权威心理学专家、KOL家长代表,共话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9月26日下午2时,将推出全网大直播,通过幼小阶段、中高阶段、心理层面三大专场为家长们在线支招。
论坛详情
1
时间
2020年9月26日(周六)14:00-15:40
2
地点
虹梅路老外街 T·HOUSE艺术空间
上海市闵行区虹许路731号4号楼1F
3
报名方式
网上直播报名二维码
与专家线上实时探讨“教育心得”的报名通道现已开启,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一步,Get 新时代家庭教育新姿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