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场的演出
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
便是一张令人惊叹的红色地图
大型原创朗诵剧《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大型诵读演出《巾帼的黎明》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无剧场沉浸式话剧《那年桃花》
(龙华烈士纪念馆)
大型原创实景朗诵剧《渔阳薪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
这张红色地图串起的多部红色演出,足以让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尽情“打卡”,而这背后都与一位上戏人相关,他就是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党员教师姜涛。
姜涛导演工作照
∨
(点击观看《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第三章:海外求学的霞光)
当年,姜涛还是上戏导演系一名本科生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天,他走进中共一大、二大纪念馆,渔阳里、龙华烈士陵园等,执导了在这些红色场馆中上演的作品。同时,他还呈现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理想照耀中国》《真理的味道》《前行之歌》等大型演出……用脚丈量、用心描画,姜涛绘出了一张散发着时代气息的红色文艺地图,这些作品均成为“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党课学习内容。其中,以罗亦农烈士为原型创编的《那年桃花》,被评为2020年度最佳沉浸式体验项目、2020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线上特色体验活动。
∨
(点击观看《那年桃花》片段)
追忆峥嵘岁月,复原历史情境!一场场饱含真情的演出,让无数革命志士鲜活的故事,走进人们的心中、嵌入时代的记忆!
对于姜涛来说,这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来自生命的积淀,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他不断自我加压,探索着红色演出的艺术创新和情感表达。在排演《那年桃花》时,为了搭建实景戏剧的整体空间架构,他多次在雨中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特意在牢房区待了几个下午。从石缝中的野草和布满雨水痕迹的屋檐,他感受着这里近一百年前的气息。在反复走动中,他渐渐在脑海中还原了当年的一幕幕。
《那年桃花》剧照
作为党员教师,姜涛也让创作排演成为一种传播途径,通过一场场红色演出的浸润式创新教学,引导青年学生去同当年的“同龄人”们对话。
从初心出发到成为一名追光的人,这条路还会不断地延伸。
责编:刘佳奇 尹悦蓉
文字:上戏导演系党支部
排版:宋丽
扫码关注 上海戏剧学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