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红船,锚定航向。
自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
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
绿瓦大楼四楼的体育教育博物馆,
从一件件珍贵的藏品中,
学党史、明校史,
重温党领导下的体育教育事业,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非凡历程。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摆脱西方列强对旧中国“东亚病夫”的蔑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右图为体育教育博物馆中毛主席的语录展示
这一题词体现了我们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同年11月,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成立的上海体育学院前身——华东体育学院应运而生。
▲华东体育学院组建之初体育界群贤毕至
▲体育教育博物馆中陈列着“华东体育学院”的牌匾
▲体育教育博物馆藏品《华东体育学院大事记》记录了1952年建院时的组建情况
1956年2月,华东体育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同年,学校迁址清源环路650号。
▲体育教育博物馆藏品《上海体育学院招生宣传册》
▲我校师生参与第一届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
▲体育教育博物馆中陈列着老一辈上体人的育人成果
新中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汇聚绿瓦,怀着“体育报国”的梦想,筚路蓝缕,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开启了以“身心一统,兼蓄竞攀”为追求的体育教育事业新篇章。
改革开放谱新篇 求真务实促发展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学校召开恢复上海体育学院大会,在清源环路650号校址挂牌复校。
▲体育教育博物馆中上体复校的实景展区
上海体育学院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率先创办新专业,对外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屡开新声,屡创佳绩。
▲1980年为服务国家备战奥运会,学校创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培养优秀后备体育人才
▲1984年起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探索试办体育新闻、康复体育、体育管理新专业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体育学院名师荟萃
▲学校在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中教育科研成果丰硕
进入新世纪,上体人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创办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为目标,依托上海区位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发挥专业所长,积极服务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战略,不断为中国体育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2001年,根据国务院决定,上海体育学院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以地方管理为主。
▲新世纪上海体育学院以“创办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为目标砥砺奋进
▲学校在积极推进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标志性成果和平台
2007年11月中国武术博物馆落成。该馆是全球**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为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首批建立了周小燕、余秋雨和蔡龙云三位大师工作室。同年,学校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攻关服务,并获得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协作奖。
▲蔡龙云大师工作室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首批建立的三个大师工作室之一
▲上海体育学院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科技攻关服务
2009年11月学校科技园挂牌成立。2013年1月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首个“体育科技示范园”,也是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2010年6月“蕴瑞学苑”正式揭牌。“蕴瑞学苑”是学校培养高层次体育拔尖人才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也是全国高等体育院校首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高端体育人才培养特区。
▲上海体育学院特色强校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2010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共建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协议。中国乒乓球学院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高等体育院校,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乒乓球项目为主的体育高等院校。
上体人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镌刻在自己的办学基因里,把大学之气象和人文之情怀展现在兴体报国的行动中,为体育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服务国家战略 迎接建党百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教育和体育事业,将其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谋划部署,不断开创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新局面。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自2017年起,上海体育学院相继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单位。学校秉承着“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服务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体育教育博物馆陈列的我校学子获得的部分奖杯
2018年3月,由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式开馆。
学校创办的《运动与健康科学( 英文)》学术期刊继被SCI和SSCI同时收录后,于2020年跻身SCI体育学期刊世界前五,CiteScore排名创新高。
▲学校创办的《运动与健康科学( 英文)》学术期刊为中国大陆唯一同时被SCI和SSCI收录的学术期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上体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倡导运动促进健康,推出了区校共建的新型社会服务项目“社区健康师”,以党建为引领,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为各类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
▲学校聚焦内涵和特色发展,形成了一批独有的标志性成果
面向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需求,上海体育学院将以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为导向,坚持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工融合、产教融合,不断拓展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空间。
回首近七十年办学历程
上海体育学院
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将进一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密对接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战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办学规律,以上体人的竞攀精神努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做出卓越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光辉时刻。
文案整理:李晨曦
摄影:陈奕彤、李晨曦
内容来源:校史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国家体育总局、新华社、人民网、上体官网等
责任编辑:黄勇、刘思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