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所长张永锋谈
苏伊士运河因“长赐”号脱浅带来影响
教
授
观
点
苏伊士运河作为世界三大运河之一,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海上通道主动脉,承担了全球近10%的海运贸易量。由于搁浅船舶超过20万载重吨,承运20000TEU货物,船长超过400米,甲板面积比四个足球场还要大,而苏伊士运河搁浅位置又是单向航道,所以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从目前各方面信息来看,救援进展并不顺利,未来重新通航时间仍存在较大变数。
此次苏伊士运河船舶搁浅事件对于行业的影响程度,核心还是在于对于船舶处理的进度,运河重新通航所需要的时间。目前来看,的确也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已经导致了200余艘船舶停航或抛锚,并处于等待状态,已经产生了大量滞期费和额外燃油费用。另一方面,未进去拥堵区域的很多船舶,越来越多的选择了绕道非洲好望角进去欧洲或地中海。这将比原有路线多出8-11天航程,改变船期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燃油费,并可能引起欧洲港口的拥堵。
另外,该事件搁浅船舶的清理费用金额也将惊人,也已经导致了不少货物无法准时运达,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复杂的保险、违约与诉讼费用。同时,搁浅事件也引发越来越多人广泛关注,并将对油价、运费和行业预判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日报报道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林国龙谈
苏伊士运河因“长赐”号脱浅
内容提要: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林国龙教授表示,苏伊士运河堵塞影响巨大,涉及60%从中国前往欧洲和非洲地区的中国船舶及95%以上的中欧班轮航线,船舶绕航后将导致货物交付时间延迟8-10天,苏伊士运河恢复正常运营预计仍需要2周到1个月的时间。作为全球油品、粮食等货物运输最繁忙的海运通道之一,林国龙教授呼吁全球航运业能够通力协作帮助苏伊士运河尽快恢复通航。
来源 |中国日报
视频 | 看看新闻
编辑 | 徐玉婧
责任编辑 | 施懿雯
策划 |宣传部(新闻中心)千帆通讯社
投稿邮箱 | newmediasmu@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