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竞赛的平台上找到更好的自己

上海戏剧学院,艺考

上海戏剧学院

2020-11-20 13:24:33 文/薛岩 图/蔡宇

关注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伍洋副教授荣获文科组三等奖,而之前她在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摘下特等奖,并因此成为代表上海高校参加全国决赛的五名选手之一。

载誉归来之际,上海戏剧学院公众号邀请伍洋老师畅谈了她的参赛感悟以及这一路走来的收获。

——编者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从2019年的校级教学竞赛,到今年的三场市级赛,再到国家级的比赛,我想用四个短语来总结参加教学竞赛以来最大的体会和收获。那就是:

课比天大

春风化雨

不忘初心

以赛促教

上海戏剧学院

以赛促教反哺课堂

青教赛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个部分的组合为载体,以“上好一门课”为理念,将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方案设计,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仅要将最重要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彰显大学课程应有的底蕴,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围绕“两性一度”建设金课。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辨、发展能力、完善人格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灌输转换到主动探索。

上海戏剧学院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已融入了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转向为以学生为主体。我讲,学生讲,学生之间互相讲,再到学生讲和我再讲,在这种设计下,大家被联结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它会和其中的每一个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这个互联的共同体中进行自由的信息交换,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不断进行学习的接力,这样一种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具有更强的主动性。

我讲授课程的骨架,讲授内容的起承转合,我们教乐曲,不是讲究量,而是讲究乐曲之间的联结,讲究乐曲内在的深层含义。我会把知识点延伸下去,但不是对每一个小点都延伸,而是有意留白,在课程中以练习和阅读来填补其间的血肉。骨架与血肉在一个学期就拼成了一幅拼图,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的学习能带给他们能力的增长,而对于课程设计者来讲,需要提供这种互动空间,与学生形成协作学习的关系。老师要从课堂上的主演变为导演,从直面学生的知识困惑入手,然后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大学教育并非中学教育的自然延伸,而是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跨越,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索的跨越,从“为掌握而学习”的知识教育到“为发现规律而学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跨越。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当然,专业技能课也不仅仅是教一种技能,解决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还要形成将技能教学与思政育人相结合的价值引领。如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仅靠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课及专业课教师的努力,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课程思政”。专业课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决不是到了最后一张PPT振臂一呼那么简单生硬,我们需要的是春风化雨,通过优秀和经典的艺术作品,告诉学生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个过程就是课程思政的融合。教育不管教什么,都是在传递价值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专业上的难点实现突破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相当高的关注度,这种精神其实也是最好的课程思政的素材。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职业精神等核心价值元素在课程中自然地呈现,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

以赛促教服务学校

青教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专业、传帮带的大平台,提供了探索和发现教育艺术的旅程,使我突破惯性思维,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挖掘科研,把科研运用到教学,才能突破传统意义上单一学科的教学相长。

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许只是教学改革的起点,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会发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才是深层的改革。作为青年教师,如何扬长避短,如何保持终身学习习惯,如何不断跟踪学科的发展,站在其前沿等,都是我们面对的课题。除了课本知识以外,我们更应该教给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以及作品背后的思想。这些理念,不仅支撑着教学竞赛,也将支撑我未来的教学,这也是上戏整个教学团队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最后,衷心感谢为此次教学竞赛付出辛劳的领导和同事们!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文字:伍 洋

排版:葛怡君

上海戏剧学院

扫码关注上海戏剧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上海本科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戏剧学院-在教学竞赛的平台上找到更好的自己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