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这个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里
我校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学生就业
目前学校就业率达九成以上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的就业工作有哪些特色与创新点?
一起来看一看!
1
创新方式,云服务有保障
为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影响降低到最低,学校支持二级学院快速将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各项工作从线下转到了线上,打通线上求职渠道、全方位开展就业咨询和服务,保证就业服务不掉线、就业指导不停歇,力争抗疫求职两不误。
广泛发布就业信息
二级学院就业指导站主动依托各大就业创业平台,积极获取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全方位提供“云课程”,强化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密切关注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广泛收集招聘信息和整理求职技巧,提升同学们的应试技能;建立云上“无障碍”就业服务通道,个性化的QQ微信群确保信息精准送达、畅通无阻;各类企业招聘宣讲会、毕业班班会、就业研讨会、座谈会全部从“线下”搬到“线上”,用“屏对屏”实现“心连心”,切换就业新模式、打造就业新维度。
空中宣讲会
学校通过开展线上招聘会、空中宣讲会、云上指导会等形式加强对于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共组织了5次云上综合招聘会,累计参会单位数达到1364家,提供职位 11568个;通过云上空中宣讲招聘的企业达到346家,提供职位5325个。
开展线上招聘会
二级学院定期在云端组织召开班主任会,从辅导员到信息员,通过云端平台经常性开展业务指导与培训,提升全条线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水平;针对学生无法返校,但在实际的求职应聘、面试签约等环节中,需要提供各类佐证材料的情况,及时推出“不见面、我代办”的“代跑、代办、代付”服务,辅导员变身接单员和快递员,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各类证明打印、盖章报批、协议寄送等服务近2000多人次,老师们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辅导员变身接单员
2
全员发力,分类帮扶精准施策
各二级学院经过系统梳理和认真调研,切实摸清各类就业去向的学生底数,全面掌握学生就业诉求,排摸出求职困难、学业困难、湖北籍毕业生、考公务员、考研二战等各类重点群体11大类。
分专业推进就业
二级学院积极主动关心毕业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开展就业服务的同时积极向毕业生传递校园温度:面向经济困难群体,补助到位;面向考研复试群体,指导到位;面向求职困难群体,帮扶到位;面向考研二战群体,沟通到位;面向已有岗位群体,服务到位;面向基层就业群体,引导到位;面向意向参军群体,带动到位;面向湖北籍群体,关心到位。
全员发力促进就业工作
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党员教师、系主任、学业导师、论文指导教师等参与各类重点群体的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中来,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指导,保障更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以电子信息学院为例,22位教师参与就业推荐,累计推荐单位29家,促成15位毕业生与推荐单位成功签约;每周向毕设指导老师反馈全院未就业学生情况,通过毕设指导带动就业指导,成功指导10多位毕业生顺利就业。
3
校企联动,携手同行共克时艰
面对疫情影响,各二级学院扎实推进促进就业“七色花”计划,主动对接星级企业,联系已有的校企合作单位、“三全育人”基地等数企业并获得大力支持。以电气学院为例,上海电气自动化仪表公司、上海电机厂、阿尔斯通等数十家校企合作单位持续提供优质在线岗位。校企合作的有效助力,使得学院疫情期间就业推进不断线,学院招聘信息推送、就业指导服务、“云面试”、在线培训,远程实习办公等线上活动进展有序。
此外,二级学院多次召开校企间的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会,不断提高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确定专业课和基础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实验课和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的开设比例,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级学院走访企业,推进就业
来源:就业指导中心
编辑:潘帅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