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非
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英语语法、跨文化交际学、都市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高等教育、移民教育等。独著和主编的著述、辞书、教材、研究报告等2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随笔、散文、评论等350余篇。
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留美分会会长、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上海师大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非遗传承研究》主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讲座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政府面向未来30年上海发展战略公众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特聘专家等。
今年“五四”青年节,哔哩哔哩推出一个视频演讲,顿时刷爆朋友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整个儿演讲一改惯常套路,仅有三分钟。语言简约精妙,气场扣人心弦,触动了公众早已感知但又难于表达的心声,演讲者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的声音令人感慨、深思、亢奋。以青年宣言《后浪》为题,认可、赞美并寄语年轻一代。演说的第一句话就打动了笔者,“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最后的结语更是精彩,“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一刹那间,“后浪”火爆成流行词,阵阵热议,纷纷引用。文汇报寄语即将奔赴考场的学生,刊登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题为《朝气蓬勃的“后浪”,祝你实现自己的梦想》。
“后浪”一词出自宋代刘斧的《青琐高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比喻新出现的有积淀、积累的人和事物推动旧的人和事物在某方面的发展。也可指有一定资历的新人新事胜过旧人旧事。
此外,在明代《增广贤文·上集》中亦见“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之说,意为“长江后浪推进前浪一步一步地前进,一浪胜过一浪。世上新人踏着前人脚步一代代地更换”。
人们熟知的张明礼的《孙女考爷爷》中也曾引用过,“这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嘛”。
如果直译,“后浪”译为rear waves,不少英语报道就是这么翻译的。
例如,“思想中国”网站(http://www.thinkchina.sg)今年5月4日载文说“Chinese video-sharing website Bilibili released a video calledRear Waves(《后浪》)in commemoration of the MayFourth Movement on 4 May(also known as China’s Youth Day). This video that honoured the era and the youths ofthis era quickly went viral, with the keyword“rear wave” becoming the most widely discussed topic on 4 May.”(为纪念五四运动(也称之为中国青年节),中文视频分享网站哔哩哔哩推出题为“后浪”的视频。这个向当今时代以及时代青年致敬的视频迅速疯传开来,演讲的关键词“后浪”成为五月四日讨论最为广泛的话题。)
该网站评论说:Therear wavesof the Yangtze River drive on those that came before it,implying that the new generation exceeds the old.“Rear waves” has become a code word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the video that was over three-minutes long,China celebrity He Bing spoke in a mesmerising voice and what netizens dubbed a “paternalistic”(爹味)tone,exalting the fact that the era today’s youth lived in was one that “peels back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layer by layer.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意味着新一代胜过老一代。“后浪”成了年轻一代的代名词。在三分多钟的视频中,中国名人何冰以迷人的嗓音和被网民称为家长式的语调,强调当今青年所处的时代是一层一层剥去现代文明成就的时代。)
笔者还看到next waves的译法,例如,今年5月5日全球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亚洲网站(https://网址未加载/)载文说:On Sunday,Chinese hit video-sharing platform Bilibili released a video titled“TheNext Wave”: A speech by Bilibili for the new generation ahead of China’s Youth Day,which commemorates the student-driven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本周日,中国热门视频分享平台哔哩哔哩播放了一个题为“后浪”的视频:哔哩哔哩在中国青年节前夕为新一代所作的演讲,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学生推动的五四运动。)
又如,5月6日英文媒体平台RADII(https://网址未加载)推出一篇题为“Youth Day Video Sparks Outrage Among China’s‘Next Wave,’HighlightsGrowing Generation Gap”(青年节视频点燃了中国“后浪”的激愤,凸显出日益增多的代沟)的文章。
甚至还看到after waves或the waves behind的译法(如Tony Rong English网站)。百度收录的《后浪》中英文演讲稿则译成“New Waves”。
然而,上述这些直译词语只有中国人能够理解,英语民族很难将“后浪”和“年轻一代”、“年轻一辈”、“新一代”、“新世代”、“年轻人”或者“新生事物”联系起来的。
因此,使用英语中关于“年轻一代”等上述说法来替代“后浪”则更为准确,比如younger generation,new generation,young people,youngsters等。
当然,把70后说成generation X;80后说成generation Y;相对年轻的90后说成generation Z,在英语世界相当流行。较规范的表达是post 90s,post是“后”的意思;90s读作 nineties,范围是从1990-1999年。00后、80后、70后的说法,以此类推。值得关注另一个别致的称呼,叫作Millennials(千禧一代),指1981-1996之间出生的那一代人,一个词涵盖80、90后两代人。
笔者认为,在上述语境中,“后浪”有一种更形象的译法,即rising waves。rising一词强调浪花(年轻一代)涌起的动作过程,他们时刻准备着汹涌,奋起拼搏,而不甘心于falling(沉沦)。汉语原词中不管是“后”浪还是“前”浪,侧重时间先后顺序,强调结果状态,是结束性静态哲学思维。
那么,什么年龄段算是青年人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随着我国乃至全球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在中年人甚至更年长的人心中,势必对“青年”这一概念存有另一方的解读。他们始终还驻守着一颗年轻的心,认为自己或许不是前浪,也绝不甘心作为前浪而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所以,他们也时刻准备着汹涌。译文如此处理也就间接且巧妙地回避了演说中原词的歧义和不足之处,譬如贬低前浪之嫌或过度强调精英主义等。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词句,人人皆知,频繁引用,重点强调的是新一代的青年会超越老一辈的,英语可译成:The new generation surpasses the old. 其中surpass义为“超越,胜过,优于”。
《汉英大词典》的译例为:As in theChangjiang Riverthe waves behinddrive on those before.(长江后浪推前浪)。
网络译例有:As in the Yangtze Riverwaves urge waves,s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excels.(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新人。)此处的“excel”也是“超过、胜过”的意思。
又如:The term“后浪”comes from the idiom“Just asthe next wavesof the Yangtze River drive on those ahead,so does each new generation run after the old one”.(“后浪”这个词源于俗语“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也是表达“一代胜一代”的意思。可译成:Each generation surpasses the preceding one. 或 Each new generation excels the last one. 虽然没有出现“长江”和“前浪”、“后浪”,依然清晰表达了“青出于蓝”的本意。
上一代人对下一代的所作所为爱发一通议论,不管是宏旨高论还是闲言碎语,下一代人很少听得进去,“烦死了”是他们本能的第一反应,但上一代还是在唠叨,这也是本能上的回应。这两种本能代代相传,周而复始。一代人看不惯另一代人,或按鲁迅小说《风波》中的九斤老太的说法,叫做“一代不如一代”。为何会有这种顽固的世俗眼光呢?欧美有一较为流行的诠释:“Generation Gap”(代沟),上一代人喜欢给下一代人戴帽子,这是世界性的现象。70—80年代时,西方就曾有过“Me Generation”(以我为中心的一代)和“Rotten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的说法。
如今的爹娘抱怨他们的孩子是“@一代”,或是“按鼠标的一代”。这一代人善于同时做几件事情,左手按着鼠标,右手抓着可乐,肩上扛着电话筒或手机,嘴里嚼着口香糖,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轻松自如地进行着:上网求购、求学、求职、求医、求偶,上网查询、阅读、聊天、博彩、算命……应有尽有。现在换成了手机上网,同样如此。在虚拟世界执着地爬行着,日以继夜编织经纬网络,大块大块的光阴在此销蚀。有点像蜘蛛。这是“@一代”存在的方式:足不出户,手机一统天下,大千世界尽收网底。
在西方,又有人把年幼一代称为“XXL 一代”(特大号的一代),这已不仅仅是一种警示,而是一个无争的事实。就拿美国来说,大约有600万心肝宝贝胖到足以危害健康的程度,另外还有500万正处于“临界”状态,每三个小孩中就有一个进入特大号行列。
不管上一代对下一代抱怨些什么,从中折射出世道变化的特点。什么都在变,是巨变,是裂变,来得突然,很难预料,常常使我们措手不及,甚至有点恐慌,急着想找点法子。被抱怨的那一代人则全然不顾,我行我素,在抱怨声中成长成熟。
如今,有人肯定哔哩哔哩这种致敬年轻人的方式,有人则批评该视频过于讨好年轻人。但有一点,几乎世人达成共识:年轻人不会简单地重复前一代的脚印。我们用双手已经为新一代青年人打开了懵懂期的一扇窗,感知中国与世界的拥抱、交融、摩擦、竞争。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西方世界,都要为迎接由下一代青年人即将领导中国而做提前准备,并深信不疑:新一代中国人一定会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加快改革进程,参与全球治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审核部门 | 宣传部
文字撰写 | 陆建非
图片来源 | 陆建非
版面设计 | 校大学生记者团 乔敏
更多精彩
毕业季 | 这场仪式,只为你!
毕业季 | 祝福予你 未来可期
梦想再启航 | 2020届毕业生考研光荣榜(4)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