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杜红丽
杜红丽,中共党员,201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担任市场营销172本科班团支书。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综合奖学金、校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
1960年5月2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璀璨日子。中国登山队的勇者们首次登顶了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历史为他们吹响了凯旋的号角。
“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我们。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们也要登上去。”
图为攀登珠峰实录纪念照
登顶珠峰,更象征着中国人民在历史征程上的翻山越岭终于摘下了丰硕的果实。峭壁上的挺进,是一次次无声的呐喊。铿锵有力的步伐,扎在了珠峰山坳白雪里。
在这次任务中,每一寸在峭壁上匍匐的高度,都是寒冷中逆风前行的坚韧体现。队员们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用肩膀的力量给予每个攀援的人以信心,铸成了一座垂直的人梯。人梯之所以坚固,并非是中国人民的天生神力,是一种信任和团结交汇的缠绕。
图为登顶珠峰的纪念邮票
214个人,一条心,一座人梯,一个奇迹。千米高峰平地起,不屈的精神,守护着中国人民,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平均24岁的青春热血,在中国国旗的鲜红色中流淌着飘动着。一行年轻人在低温下面临着重重困难:极寒、风暴、通讯设备断联、随时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和杳无音讯的绝望等。在这片高原的穹顶下,队员们共行军了3次,接受着体力与胆量的双重考验,几次三番挑战着他们的极限。队伍中人员流失严重,但困难并没有因为伤亡便放过华夏儿女。
图为中国团队在攀登珠峰
不安的情绪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的百折不挠,在细狭的冰缝中,人们努力寻找着生机。最大的挑战是在最后二十米的高峰上那近乎垂直的峰顶。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人深知曙光在前,没有丝毫放弃的余地,更没有丝毫放弃的念想。只剩下最后三人的零碎队伍,已经接近边缘状态,但他们为圆满完成任务,在极寒下脱掉了登山钉鞋和袜子,直面生死的考验,最后一鼓作气,在山顶上绽放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节选自《人民日报》)
END
统筹策划 |党委组织部、学生党建工作室
材料来源| 工商管理学院
图片来源|网络等(侵删)
图文编辑|艾柳杉
责编|李坦楼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