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过了一个特别的年
特别之处在于
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
有的人在一线拼命战斗
也有人在家中用特殊的方式抗疫
转眼一年时间过去
似乎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可最近部分地区
又爆出疫情失控的消息
警报再次拉响
去年紧张的抗疫场面再次上演……
回顾过去疫情在家的生活
不禁会觉得欣慰与感慨
在如此特殊的环境下
海大学子也没有忘了学习!
看看去年他们在家
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趣味的微生物实验
去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闲得无聊,但海大学子们却在家做了很有意义的事:大家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老师网络教学的引导下,开始亲手做馒头、酸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增进了对微生物的了解,也让自己和家人享受到了美味的食品。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也乐在其中。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自于一个个大厨手中的“美食吧”
看到这里
你是否会好奇
老师又是出于何种想法
灵活安排
让同学们有了这次特殊的体验呢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陈立婧老师怎么说
01丨把实验从实验室搬到家中的初衷是什么?
首先当前阶段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混合式、组合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学习的边界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在线教学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教育形态,在线实践教学也势必会常态化,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来虚拟仿真实验的一种不错的方法。疫情期间师生无法在线下开展交流学习,但是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老师在线指导,学生居家实验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创新。
02丨陈老师对于学生在朋友圈晒出实验作品有哪些感想?
同学们在朋友圈晒的不仅是作业,也是劳动成果。在居家实验中摸索最佳发酵时间和酵母菌剂量,复习并验证了理论知识,并且通过朋友圈互相赞赏和评论学习,体现了和谐的同学情,拉近了疫情期间无法面对面交流的同学间的距离,此外同学们大胆创新,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艺术思维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看了这么多,我们再来听听大厨们的心得,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喜悦吧~
郑同学
我感觉就是耐心比较重要吧。我当时是跟着小红书一个教程做的馒头。光是加完面粉酵母和水,揉面的那一步就花了快一个小时。后来发酵完,把它切成均匀大小的面剂之后,再一个个地把面剂揉到没什么气泡,再继续进行二次发酵。因为是第一次做,就怕哪一步做的不对,所以每一步都是严格的做到教程里说的那种,加起来前后用了快一下午。但是结果成功了还是挺开心的。
夏同学
我认为此次的微生物学实验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这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微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亲自动手制作包子酸奶也让我们乐在其中,明白包子酸奶的发酵过程。其次,因为此次疫情的原因,我们在家呆的时间也很长,此次机会也正是一个与家人一起动手的机会,增进我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韩同学
花卷其实也还算简单,但家里没有擀面杖,全程靠手压,压出来的面积太小了,卷的层数也就少了,吃花卷的时候,不像早餐店卖的那种,有许多层。但味道是真的不错,看上去也挺好看的,我比较满意。酸奶做之前,我也在网上找了教学视频,也是有许多种做法。家里没有酸奶机,我用的焖烧壶,视频里也有用电饭煲的。过程很简单,我几分钟就做完了,主要就是等待十来个小时,等酵母发酵,再放冰箱冷藏,然后就可以吃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还进行动手操作,把理论知识带到生活当中,完成后在朋友圈分享,互相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作业。
过程虽苦
但结果很满意
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收获
希望此次实验可以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
即使太阳落山
灯也总会打开
照亮黑暗
我们就像身处一辆列车的乘客
此时列车正在穿越黑暗的隧道
相信我们此刻遇到的艰难
终会突破重围迎来生机
疫情结束前防范绝不懈怠
疫情结束
会看到摘下口罩后的欣喜笑容
海大通讯社
编辑丨赵一涵 叶晓琳
文案整理 |洪文娟
责任编辑丨顾叶
投稿邮箱丨shou_gw@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