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广大青年观众在重温红色经典红歌的同时,了解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幸福而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品格,从而树立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特举办百首经典红歌推介活动。
创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抒情歌曲可唱。1971年4月,作曲家田光突然接到总政歌舞团一位领导打来的电话,想让他写一首以北京为题材的独唱歌曲。当时词作家洪源、作曲家傅晶在田光家研究创作问题,于是他们商定一起合作。在两三天内,洪源写出了歌唱北京的两首词,经过研究,选用了其中一稿,田光与傅晶先谱了一个四分之三拍的圆舞曲形式的曲调,但词作者洪源认为四分之三拍的风格不够庄严,建议田光重新谱曲。于是,田光用了第二个方案,最终确定了歌曲的曲调。歌词中“庄严的乐曲”,指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清晨播放的开始曲《东方红》。田光有意在此句中揉进一点歌曲《东方红》的音调,使人听起来亲切新颖。 1973年,李双江被调入总政歌舞团,回到了北京。不久,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找到李双江,请他灌制唱片。当时文化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建议找3种不同演唱风格的人,分别演唱《北京颂歌》,一位是李光羲,一位是张越男,另一位就是李双江。
作者简介
田光,原名银山,作曲家。田光于1925年9月出生在河北饶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生前为总政治部文化部音乐编辑、音乐组组长,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干事,《解放军歌曲》编辑组组长,解放军文艺社副社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代表作品《北京颂歌》。2019年6月,《北京颂歌》(洪源词,田光、傅晶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洪源,笔名苑红、胥生。安徽铜陵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7年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芳草路》、《韶华情》等。
歌曲鉴赏
《北京颂歌》是一首情感浓烈、艺术概括力强的抒情歌曲。歌词凝炼、洒脱。在音乐素材的选用上,作曲家田光为表达各族人民歌颂首都的共同心愿,避免了某一民族或地区的音调,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庄重又亲切、细腻的旋律。《北京颂歌》一直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它已经成为北京的一种象征。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2019年6月
获得奖项
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获奖时间2019年12月 获得奖项
“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十佳歌曲
END
图文来源|搜狗网中国国家历史百度百科
版面设计|石绍慧贺淑琪
责编|赵璇
编审|崔爱民 杨超
聊
职
新
媒
体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