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泰城,美好随处可见,一幅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日画卷在泰汶大地上铺展开来;花开频频,成果硕硕,扎根于这片热土的山东农业大学更是好消息不断传出。
近日,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山东农业大学主持项目斩获1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在知名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正式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重大科技成果排名和2021中国大学国家科技奖排名中,山东农业大学分别位列全国第49位和全国第48位,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实力担当”;在自然指数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大学(机构)学术排名中,山东农业大学挺进生命科学领域中国大学(机构)50强。
一项项成就的背后,是山东农业大学在乡村振兴和为国育才战场上勃发出的向上力量。
“十年磨剑”的科研品质
在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农学院教授万勇善正带领着团队成员进行花生育种技术方面的革新与实验;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越超继续奋战于为植物源膜材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彦则针对植物育性形成规律进行着紧锣密鼓的研究……在这所山东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无数项科研成果走向国家乃至世界舞台,科研团队日夜俯首的身影也被一一定格。
每一项重大成果的取得,都来自长期的探索和耐得住寂寞的坚持,而对大成果进行耐心培育一直是山东农大的优良传统。农学院教授万勇善主持的项目在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斩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成果创新了花生抗旱节水和高产协同改良的育种技术,为花生产业发展和油料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这一成果的取得花费了万勇善十几年的时间。“科研是件需要坚持很长时间、投入很大精力的事情,这次获奖对于团队中年轻的科研人员来说是很大的激励,我也经常鼓励他们不要怕失败,一定要‘坐得住’。”万勇善说。
在山东农大,“十年磨剑”的科研品质已经融于学校发展的脉络之中,其背后也体现出一代代农大人对科研的坚守与执着。这或许也是近年来山东农业科研成果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原因之一。“要出大成果,就要耐得住寂寞,还要稳得住方向。永远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立项攻关,不赶时髦、不做‘快餐’。‘十年磨一剑’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才可能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作用。”校长张宪省表示。
“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
科学研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创造,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结,而广袤的基层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无论是哪个年代, 个人发展一定要与国家发展始终紧密相连。从事农业科研,更要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对农民负责。”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大教授束怀瑞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果树事业,他的爱民爱农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山东农大人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森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先进个人”荣誉。长期以来,他将农民脱贫致富中最突出的难题,当作自己科学攻关最重要的课题,把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无偿送给果农,将科技成果种到田间地头,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帮助农民增产致富,助力产业振兴是我一生的事业。”这是陈学森时常挂在嘴边上的话语,也是山东农大科研人员奔走在强农兴农一线的真实写照。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当时,首任监督(校长)王景禧提出的“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百年农业科学研究的起步。时至今日,山东农业大学已有无数名研究人员长期在农村、农企一线“零距离”学以致用,深入了解农民和企业的真正需求,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赋予科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提倡‘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出高水平的成果;立地,就是科研成果要接地气,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山东农大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体现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每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服务发展的初心使命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学术突破集中爆发,一项项好成绩纷至沓来。学校一直把“学术至上”作为办学理念,建立完善重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机制,不急功近利,不看单一指标,让科研人员耐住性子做学问。农学是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孕育了近30项国家级科技大奖。为鼓励教师潜心从事农业科研,学校明确了以“五个优先”为代表的系统性支持举措,整合人才、经费、项目等资源,实现人财物全面支撑,在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2019年,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山东农大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勉励学校努力成为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排头兵、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勉励学校老师真正成为强农兴农的践行者和引领者。2020年,刘家义书记又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山东农业大学在小麦、苹果等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攻坚“种子工程”,解决种质创新、粮食安全中的“卡脖子”问题。这些均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会继续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三农’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保持农业优势学科,发展多种新兴学科,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党委书记徐剑波说。
来源:最泰安全媒体 泰安日报
泰安广播电视台 泰山晚报 ZAKER泰安
编辑:张飏
审核:张钦龙 陈姣毛惠文
登高必自
-山东农大新媒体中心出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号:sdauxcb
新浪微博:@山东农业大学
投稿信箱:sdaunewmedia@163.com
点亮这些按钮,
为山东农业大学加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