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疫情期间学院正常教学进度和全院师生健康安全,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院依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部署,制定出延期开学期间的网络教学方案。2月9日上午,学院下发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了开课时间、培训安排、线上教学要求等,并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午召开了各系部教学主任、教学秘书视频会议,详细解读了通知要求。2月9日开始,我院教师积极投入线上教学准备工作中,学习、咨询、筹划课程教学方案,经过两周紧锣密鼓的筹备,2月24日早8:00,我院线上课程正式开课了。现将前期准备工作及开学首日情况总结如下:
01
学院科学谋划,全力服务线上教学
为尽快提升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学院明确要求各系部安排教师收看有关直播培训,同时建立了多个线上教学交流QQ群,请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人员指导答疑。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2月16日下午,教务处聘请专家对全院教师进行线上专场直播培训,详细讲解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课及线上教学组织方式。所有任课教师紧锣密鼓、积极筹备,依托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超星尔雅、爱课程等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优质课程资源,引用或者自建课程338门,申请“实验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
为保证线上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务处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微信等渠道,分别发布在线教学指南、在线学习指南、线上教学问题答疑、线上教学特别提醒及学生在线学习注意事项等,同时协调各系部调整教学安排,于2月19日发布了延迟开学期间的网络教学课表。针对本学期重补修工作,发布了《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重补修工作的通知》,尽量降低延迟开学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特别是对2020届毕业生的影响。为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不降低,发布了《关于做好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的通知》,明确规定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及工作要求。
外国语系学生线上学习
02
系部积极响应,各出妙招
各系部针对本系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组织老师们参加线上教学培训,建立课程QQ群,邀请有丰富线上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经验分享,根据课程属性组建教师团队,开课前通过试课保证学生100%选课,与学生沟通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积极筹备线上教学,多种举措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们围绕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倾心投入教学,积极参加在线教学培训,认真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不断研讨、尝试,选择适合自身课程的教学方式,明确在线教学目的,落实教学目标、做好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向学生推荐适合学情的学习资料、布置分量足够的学习任务。
03
开课首日线上教学开展情况
开课首日,我院在线授课87门,教学班级206个,参与教学教师113人,线上学习学生达11036人次,占应上线学习人次的98%,第一天教学整体效果良好,学生好评不断。
机电工程系学生线上学习
任课教师依托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平台,整合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录播课程,利用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通过录播、视频会议、线上自学+在线指导答疑、课堂测验、学生上传作业等多种方式,开启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上好“开学第一课”,避免网络拥堵或平台系统崩溃影响教学实施,各系部群策群力,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教师多形式多通道灵活开展线上教学。2月24日,绝大部分教师通过提前上传课程学习资料、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开通在线指导答疑辅助通道、使用腾讯直播课堂和学习通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成功避开了网络堵塞,顺利开展了线上教学。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和同学探讨教学方法等举措,进一步巩固线上教学效果,确保线上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和课后反馈情况,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们都能接受线上教学方式,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普遍认为线上课堂内容充实,大部分课程节奏安排合适,作业布置适当,学习氛围较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学期第一天线上教学秩序稳定有序,实现了“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的预期目标。
首日课程结束后,学院领导要求各系部及时总结问题和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运行方式,扎实、有效的推进线上教学的各项工作,确保线上教学顺利实施,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确保线上课程的整体方案与正式开学后的课程教学实行无缝衔接。
04
专项督查,保证学习质量效果
延迟开学期间,学院启动了教学督导网络化管理,学院领导、督导、教务处、各系部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通过观看授课直播、查看出勤情况、学生互动情况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评教反馈,做好质量监控、网上教研,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效果,确保教学形式有改变,教学质量不降低。
线上教学开课首日,学院领导、教务处有关人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群监控教学运行情况,与平台技术人员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系主任、教学秘书等通过进入线上课堂、调查问卷等方式检查教师教学组织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等,确保首日课程检查全覆盖。检查发现授课教师均能按照课表进行在线授课,在线引导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除个别学生网络出现问题无法登录教学平台外,98%的学生均按时到课,对于迟到、缺课的学生,教师课后通过QQ等方式与学生取得联系,进行个别辅导答疑。
05
优秀典型教学案例
案例一:“尔雅教学平台+学习通+QQ群 ”方式
教师:倪鹏 外国语系
倪鹏老师说,在接到教务处通知后,我经历了迷茫、慌乱和无所适从的阶段。但在慢慢研究、学习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开设课程的方式方法。我本学期的两门课都是理论课,非常重视阅读,但因为学生手边并无适合的教材可用,因此我在基于超星平台的基础上,还搜索下载了大量的课件、论文、图书等资料,并上传到平台备用。
1.由于之前参加过线上课程建设的培训,依托线上海量的学习视频,我提前建好了课程专用QQ群,并且提前将学习通上的资料也上传到了QQ群文件中。2月23日晚,我与学生提前约好试课,并在学习通和QQ群中同时试验课堂环节,效果不错,这增加了我们对周一课程顺利进行的信心,并且提前帮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
2.为防止平台拥挤给学习造成不便,我提前半小时开课。正是这半个小时,让学生在网课的登录和学习环节畅通无阻。但随着课程推进,平台于9点之后进入高峰期,很多学生开始出现登录不了、无法加载或者卡顿的情况。我及时在QQ群和学习通群聊中与学生沟通,并成功设置了调查问卷,让学生及时反馈第一次网课的上课效果,并收集学生们的课程建议,以期在下次开展课堂教学时更好地改进。
下一步,根据平台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及同学们的反馈,适当改进网课课程开展情况,依托多个平台,及早准备课程资料,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期真正达到“停课不停学”的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班邢雪倩同学周一参与倪鹏老师的课程,她在早晨7点50分准时上网、登录,通过学习通、QQ群等软件结合老师的线上辅导、答疑,开始了《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的网络学习。
“这次课程,老师通过录播和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将授课与讨论结合,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知识点,进行班级讨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这次网络学习转变了我的学习方式,使我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由于是第一次进行网络授课,有一些不足也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克服,比如今天课程的网络卡顿,同学们无法进行学习通的学习,于是倪老师转战QQ群,与我们进行问题的探讨,既避开了网络高峰,又可以让我们巩固知识点。
新形势下,网络教育给了我许多新的体验,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也增进了师生感情,教学材料的多样性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案例二:“平台+QQ群”,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前候课
教师:肖琳 外国语系
外国语系教师肖琳本学期承担18韩本综合朝鲜语(四)、17韩本高级朝鲜语(二)、19韩升高级韩国语(二)三门专业课的线上教学任务,对于线上教学,她的体会如下:
1.教学设计方案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并根据教学设计方案设计了授课课件、文本资源、课前导学、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所有教学资源。
2.提前试课,保证正式授课不出纰漏。要求学生每次课拍照签到,确保到课率百**,授课时教学信息、教学指令的传达清晰无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鉴于2月24日第一天开课学习通网络会出现卡顿、拥堵现象,本应上午8点开始的课程,要求学生提前半小时在线上候课,成功避开了用网高峰,成功的进行了网上拍照签到、下达任务以及作业提交等。利用班级QQ群进行师生互动,开展了在线问答、在线讨论、小练习等,增强了在线教学的多样性。
4.利用学习通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收集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并通过详细的作业批改、个别交流等监测学生学习情况。
案例三:“平台+腾讯课堂直播+QQ群” 辅助工具:手写板
教师:刘姗姗 机电工程系
通过半个多月的准备,观看培训视频,学习线上教学设计经验,尝试了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视频等各种软件,最后选用腾讯课堂和学习通嵌套使用开展本次线上课程。本次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不同于线下课堂,线上课堂无法和学生直接进行互动,学生集中精力时间较短,因此我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修改授课PPT,将本节内容划分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讲解大概20分钟左右,然后进行互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这样能保证学生不脱离课堂。
下面是我准备此次课堂所作的工作:
一、线上教学过程
1.课前通过学习通发布相关资料
(1)课程学习任务单: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教学设计:通过思维导图设计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个人认为,在线上教学中这点非常重要,提前熟悉教学过程,可增加学生坚持上课的信心,保证课堂的流畅性。这是本次课堂的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的时间可看课堂情况弹性掌握。
(3)预习内容:分为两部分,电子教材+预习课件PPT,发布在学习通,作为任务点,系统可记录学生学习情况。
(4)工具准备:
学生:两部手机或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或电脑登录
直播课堂,一部手机进行学习通课程)
教师:一台电脑(登录腾讯课堂进行直播)、两部手机(一部
登录学习通进行互动,一部以学生身份进入直播课堂实时掌握学生端PPT播放情况)、手写板(授课中在PPT上做标记、计算、推导)
课前10分钟通过QQ群发布腾讯课堂直播二维码或链接,邀请学生进直播间做准备。
2.课中采用腾讯课堂+学习通+QQ群
首先进行前测,检验学生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通过腾讯课堂直播讲解知识点,中间穿插学习通互动,因此每个知识点讲解控制在大概20分钟左右,每小节课在学习通做测试,已提前备好。最后预留10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反馈答疑。
3.课后
将本次课程作业发布在学习通,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并发布下次课程的课前准备材料。
二、课程中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学生直播课堂和学习通互动界面切换频繁会卡顿要求学生准备了上面提到的工具,其中学习通最好用手机登录,反映较好。另外直播过程中切换界面,会造成学生退出直播间。
2.直播讨论中学生不积极可以对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加分。也可以利用学习通的选人功能,选中后,要求学生在直播课堂举手回答,这样学习通也会有教学记录。
3.不建议在腾讯课堂进行测试,因为无法显示学生回答情况。
4.如果学习通拥堵,可在腾讯课堂签到,签到数据会以EXCEL文件导出,里面详细记录了该同学什么时间进出课堂。
5.利用学习通互动时,尽量避开开课之后10分钟和结课前10分钟,这时候学习通很拥堵。
6.学习通进行互动时,有学生反映接收不到信息,可刷新页面。老师看不到学生讨论回复,也是一样操作。
7.对于公式推导比较多的老师,强烈建议手写板,可在PPT上面直接书写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等,也可进行重点标记。
三、课后反思
1.讲课过程中语速要再放慢,有个别同学反馈网络会延迟。
2.课前预习材料可采用华侨大学祁神军老师的示范教学包的课程,内容精炼。
3.课堂测试准备内容较多,可适当精炼,或放到作业中完成。
4.直播过程中使用录屏软件,记录上课过程,课后可发到学习通,学生可进行回看,也可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学生反馈情况
学生上课情况
老师上课情况
备课典型案例
案例一:周晓萍 机电工程系
2月9日晚上,机电系所有老师在QQ群里开了一场特别的视频会议,从那时起在线课程就深深的印入我的脑子,庆幸的是我当时已经听了“雨课堂”连续10场关于在线课程建设的直播课程,但仍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今年春天更是被在线教育的学者称为教育界的“双十一”。
经历了“雨课堂”、“学习通”的网络问题,果断放弃了直播上课的想法,就在这时“超星”的工作人员给提供了录屏软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骨感的现实面前理想又变得没那么丰满了,尝试了EV,Keynote, Camtasia,三个录制软件,Camtasia是最专业的,能够做音频和视频的剪辑,录好视频上传的过程又是一场磨难,转码错误!解析错误!一连串问题。紧接着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有关工作情况中特别提出,吴言司长强调,“我们特别不提倡、不鼓励、不希望、不建议各高校在疫情期间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制作直播课程,我们有2.4万门好课可以用!”改方法!当时脑子里马上呈现出这个想法。经过多方努力联系到了山东科技大学的赵增辉教授,申请加入了他的《材料力学》助教团队,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刘姗姗老师的热情帮助。
课程资源选定以后,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线课程与面对面授课差距超级大,首先将知识点碎片化,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基础知识的讲解用赵老师的资源,但是课前预习怎么监控呢?用“雨课堂”发送预习课件,那讨论环节怎么掌控呢?经过多番思考,决定用“腾讯课堂”直播的方式进行讨论答疑,中间经历了找学生尝试直播,自学各类软件,填写课程任务单等等一系列之前没有操作过的工作。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期待好的授课结果,同学们老师准备好了,你们呢?
案例二:赵桂清 机电工程系
如果没有疫情,同学们早已踏上回校的旅途,开启新学期求学的征程,老师们早已站在讲台滔滔不绝了。
“延学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2020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在微信圈看到时心里猛然一紧张,如何开展网络教学?家里没有设备,仅有八九年前的手提电脑和手机,咋办?咋办?最大的力量还是来自副院长孔令乾主持的第一次网络会议,会议上教务处副处长王娟下达了“停课不停学”的具体安排,此刻网络教学真的要开始,接下来是两周紧张的网络课程准备,超星公司的技术老师日日夜夜的线上指导和总结培训,打通了网课的脉络,让我铁定信心选择了“学习通”平台。
第一周主要是摸索“学习通”平台的电脑端和手机端,熟悉环境、设计课程、建设课程。结合网络资源结合自己的录课,尝试了很多录屏软件,录制一节课要反复调试,再转码上传,很好地打发了在家抗疫的恐慌、无聊和孤独呢!
第二周主要是确定上课形式了。重点完成了直播平台的选定,并调试了上课状态。最大的任务还是“学习通”平台上的任务点设置和讨论答疑环节设置以及章节测试,这些工作耗时很多,我从中也学习了很多,也更能挖掘线下课备课的不足。
与学生沟通永远是老师必须要做好的,为了有效和学生打通壁垒我选择“学习通”的讨论答疑和群聊语音见面,平台允许的话就来直播见面;建立腾讯、ZOOM等直播课堂;再不行我们还有腾讯会议和学习强国后盾,最保底的就是我们的班级QQ 群了!方法总比困难多!同学们,病毒可以停止我们外出的脚步,却无法阻止我们对梦想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疫情当前,我们坚持停课不停学,网上见!
排版 |赵心如
审校 |王娟
责编 |杨帆陈蕊
编审 | 王宪伟
往期回顾:
○开学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正式开启线上教学模式
○东昌学院师生战“疫”:漫画登学习强国、成立退役军人服务队
○东昌学院线上教学,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通知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2020年专升本自荐生报名信息审核确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