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学院
专业分类 : 戏曲学院共设有表演(戏曲)、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三个本科专业。
表演(戏曲)
表演(戏曲)省内拟定招生计划9人,包括京剧表演、吕剧表演,凡符合山东省规定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夏季高考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无统考要求,考试形式为校考,一次性线上考试。
省外招生计划5人(不分省),仅限京剧表演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凡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我校须在省级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组织校考,我校招生专业生源省份组织省级统考的,考生须达到所在省份相应统考子科类本科合格标准,未组织省级统考或无要求的专业,考生可直接参加校考。
一、专业介绍与专业定位
戏曲学院于2002年正式招收第一届表演(戏曲)本科生,2003年戏剧戏曲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表演(戏曲)系本科教育开设京剧表演、吕剧表演专业方向。
表演(戏曲)系以培养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为己任,努力探索戏曲教学高等教育体系,取得突出成果。学院成立以来,根据培养拔尖后备人才的要求,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从全国聘请最优秀、最适合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教师授课。
《剧目》《基础功法》《行当身段》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剧目》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剧目研究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本科剧目课程被评为学校首批在线网络视频慕课培植课程,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表演系近年来积极参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入选“未来之星”助推计划项目,开展名家传戏项目、“一周一戏”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文旅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和全省戏曲大赛中荣获佳绩,已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戏曲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我校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授予山东传统戏曲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已成功举办十期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非遗保护传承人研修研培计划项目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表演人才研修班和“山东地方戏曲青年骨干人才集训班”等,为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2021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2021“闳美山艺”毕业展演季——戏曲学院毕业生折子戏专场
二、师资介绍
表演(戏曲)系以客座教授、外聘专家与本院的专职教师相结合,构成了行当齐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两位教师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表彰的全国百名戏曲优秀专兼职教师荣誉;一名山东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一名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艺术类招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名教师获2022年度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表演(戏曲)系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创新,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戏曲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对山东省戏曲事业尤其是青年戏曲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先后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精品剧目。
表演(戏曲)系现有在职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外聘专家包括王玉瑾(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鞠小苏(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慧丽(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宝志(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志刚(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萍(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董家岭(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庆友(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青(济南市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王淑芝(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鸽(济南市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孟莹(济南市吕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杜玉花(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肖继泰(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等。外聘专家多次开展学术讲座,先后多次为学院学生奉献了精彩的艺术论坛专家讲座。
专家讲座海报
三、特色介绍
(1)“名家传戏”项目
山东艺术学院“名家传戏”项目于2021年11月21日正式启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各艺术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项目邀请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当代张派名家王蓉蓉来校亲授张派经典剧目《状元媒》,并由著名戏曲导演刘耀春担任艺术指导。本次演出分为教师组与学生组两场,作为名家传戏的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展示。
戏曲学院《名家传戏》项目
“名家传戏”项目助力青年教师锤炼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教学剧目储备,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拓宽与省内外知名戏曲院团战略合作渠道,探索建立艺术院校与戏曲表演团体优秀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提升青年戏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名家好戏薪火相传。青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计划,以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回馈社会需要。
戏曲学院《名家传戏》项目汇报演出
(2)艺术实践“一周一戏”
表演(戏曲)系开展“一周一戏”系列艺术实践展演活动,“台下练,台上见”“唱响红色经典 献礼建党百年”“艺·美中国 戏咏华歌”等多种“一周一戏”系列演出活动。根据戏曲表演专业的教学特点,将线上教学成果与线下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戏曲艺术的优秀文化内涵,体现了戏曲学子们勤学苦练的专业精神。
“一周一戏”演出
京剧《昭君出塞》
“一周一戏”演出
京剧《霸王别姬》
“一周一戏”演出
京剧《打焦赞》
(3)原创吕剧现代戏《黄河情》
原创吕剧现代戏《黄河情》讲述了扶贫干部潘正阳本着共产党人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带领黄河故道的贫困村“拐子岗”滩区人民群众,克服迁建工作中的一系列的艰难困苦,使滩区人民群众告别了滩区落后贫穷面貌,走向精准扶贫奔小康幸福生活的感人故事。该剧立足于山东黄河滩区,生动鲜活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身先士卒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作品运用了吕剧这种山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最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表演形式,音乐质朴旋律悦耳。在作曲创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尝试,一改过去套用传统曲牌的手法,采用独立成章的西洋管弦器乐曲创作,从传统戏曲的单一板式走向成套板式,使其成为立体化的完整音乐作品。
作品的编剧、导演,演员、乐队、舞台美术人员由戏曲学院师生担任,邀请山东省吕剧院原副院长、著名吕剧作曲家马常委担任作曲。创作团队在编剧、戏曲音乐系主任孔勇的带领下,多次赴黄河滩区采风和召开研讨会,对剧本修改20余次,经过反复排练,使作品日臻成熟完善,从创作到正式演出历时将近两年。
原创吕剧现代戏《黄河情》
该作品是师生将教学与创作、课堂与舞台、校园与社会,有机融合、广泛联结,突出戏曲专业特色,创新教学与实践结合方式的成果,是戏曲学院发挥艺术专业优势,用艺术表现生活,围绕山艺特色“六艺育人”体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力体现。
原创吕剧现代戏《黄河情》
四、人才培养情况
在第八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奖大赛中,我校师生获得六个奖项,其中2018级戏曲表演班黄成冉同学演唱的《龙凤呈祥》、2019级戏曲表演班郎朗同学表演的《谢瑶环》、2018级戏曲表演班庞宇同学表演的《盗御马》等,均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表演专业优秀学生王青、刘絮曾先后获第六届山东戏曲红梅大赛表演一等奖;2020级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孙安琪、张晓丹成功入选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未来之星”助推培训计划。2022年, 在文旅部主办的第四届“梨花杯”全国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演比赛中,我院2020级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孙安琪成功入选并进入专业复赛阶段。
学生参赛获奖
戏曲学院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未来之星”助推培训计划签约
黄成冉参赛获奖
2018级戏曲表演班庞宇同学表演《盗御马》参赛获奖
五、近年优秀毕业生
从近几届毕业生来看,表演系学生对戏曲学院的表演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等整体反映好,满意度高。本科生就业率很高,还有部分学生考取本校或外校的硕士研究生。
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
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省内拟定招生计划18人,包括京剧音乐伴奏、吕剧音乐伴奏,只招收山东省音乐类专业统考技能项为民族乐器考生,具体计划分配为:(1)京胡4人、三弦2人、中阮2人、琵琶1人、笙1人、竹笛1人;(2)其他民族乐器7人,主要招收京二胡、月琴、板鼓、大锣、铙钹、坠琴,非上述乐器进校后需要服从学校统一调配。凡符合山东省规定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夏季高考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统考成绩要求山东省2023年音乐类专业统考成绩达到本科合格线,不组织校考,使用省统考成绩。
省外招生计划5人(不分省),仅限京剧音乐伴奏方向,其中文场(弦乐)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武场(打击乐)包括板鼓、铙钹、大锣。面向全国招生,凡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我校须在省级统考合格考生范围内组织校考,我校招生专业生源省份组织省级统考的,考生须达到所在省份相应统考子科类本科合格标准,未组织省级统考或无要求的专业,考生可直接参加校考。
一、专业沿革与专业定位
戏曲学院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系于2003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戏曲学院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包括本科、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其中本科设京剧音乐伴奏、吕剧音乐伴奏两个专业方向。
戏曲音乐伴奏专业定位于以培养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戏曲伴奏艺术人才为己任,努力探索戏曲音乐教学高等教育体系,取得突出成果。本专业成立以来,根据培养拔尖后备人才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从国内省内聘请优秀的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其中外聘客座教授包括:杜凤元(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顾玉洁(原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党总支书记、教授)、于艳涛(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张玉珍(山东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侯庆华(山东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王洪涛(山东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王红星(济南市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等。戏曲音乐伴奏专家教授与本院的专职教师相结合,构成了专业齐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已打造成为山东唯一的、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戏曲音乐伴奏人才培养、艺术实践与创作和教科研基地。培养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各戏曲院团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
二、师资队伍与课程设置
在编专职教师12名,其中具有硕士学位7人,高级职称6人,硕士生导师2人,内聘、返聘、外聘教师12名,共计24名。教学科研成果丰厚,尤其在戏曲教学和研究方面展示出了强劲实力,孔勇副教授荣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百名优秀戏曲专兼职教师称号,杨玉芹副教授获批国家艺术科学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赵正副教授、王奎文副教授先后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教金;在职教师们获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0余项,出版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及教材20余部,在中文核心期刊或CSSCI发表论文数十余篇。孙新副教授参加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梨花杯”戏曲大赛评审工作。
赵正老师获得第一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教金
王奎文老师获得第一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教金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通识课和专业课两部分。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四个部分。专业基础课:《戏曲音乐伴奏技巧》《管乐曲牌与音乐合奏》《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戏曲音乐史》等;专业核心课:《主修乐器》《剧目合奏》《戏曲音乐合奏》;专业拓展课:《戏曲锣鼓》《弦乐选修》《弹拨乐选修》《打击乐选修》等;专业实践课:《剧目排练》《毕业汇报》等。
三、艺术实践及获得奖
历年来多次参加各类大赛,如中央电视台青京赛、学京赛,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大赛,第四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全国戏剧红梅大赛和历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红铜鼓”中国与东盟教育教学展示,中国线上打击乐大赛,齐鲁器乐大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
实践课堂
参加中央电视台连红杯首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
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
参加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
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专场演出
毕业季演出
山东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表演研修班演出
济南长清第一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戏曲学院原创吕剧《黄河情》演出
“唱红色经典·传红色精神”师生演唱会
戏曲学院与济南市吕剧院联合主办“京韵乡情音乐会”
原创打击乐《大闹天宫》
本专业教师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奖项众多。萧逍老师获中国戏剧红梅大赛红梅金花奖;赵正、刘清丽、萧逍、王奎文老师获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器乐组一等奖;王奎文、郝言甲、魏静老师获“红铜鼓”中国与东盟教育教学展示指导教师奖;赵正、孔勇、孙桂波、王奎文、魏静、萧逍、刘清丽老师屡获齐鲁器乐大赛指导教师奖;原创京剧打击乐《黄河入海》《黄河畅想》分别获中国线上打击乐大赛金奖、银奖等。
赵正老师获山东戏剧红梅大赛一等奖
赵正老师获2022齐鲁器乐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
京剧打击乐《黄河入海》获2020中国线上打击乐大赛金奖
京剧打击乐《黄河畅想》获2020中国线上打击乐大赛银奖
四、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戏曲音乐伴奏是戏曲学科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戏曲音乐伴奏及其规律的科学。戏曲音乐伴奏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戏曲音乐伴奏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在相关部门从事戏曲艺术及研究工作,成为熟悉国家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戏曲文化发展状况和理论研究学术前沿的戏曲音乐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许多毕业生被国内、省内一流大学、戏曲院团和文化管理机构争相录取与引进,受到专家、同行及社会受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业务水平等整体反映好,满意度高。
从近几届毕业生来看,外界对山艺戏曲音乐伴奏方向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等整体反映较好,满意度高。本科生就业率为85%左右,还有部分学生保送或考取本校或外校的硕士研究生,升学率达到15%。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省内拟定招生计划30人。认可山东省文学编导类统考成绩, 不组织校考。
1、专业介绍与专业定位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专业定位于中国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培养学生具备服务戏曲传承发展的实践能力。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戏曲史论研究、戏曲创作评论、戏曲传承保护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其中中国戏曲史、山东地方戏、古代剧场史、戏曲文物学等教学研究均具有较高水平,拥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2、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顺应“新文科”教学理念的专任教师队伍,学科交叉特征明显,师资队伍优秀多元,教学资源配置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高级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教师部分代表性成果
在教学与科研领域成果丰硕,尤其在戏曲史论研究方面成绩出色。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及后期资助项目3项,各类省级、厅局级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余篇,著作20余部,其中在《文艺研究》等艺术类顶级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教师成果获得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山花奖“入围”等奖项。教师原创的剧本、京歌等作品演出不断获得成功,社会反响热烈。
教研活动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专业课程资源丰富,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等主要内容组成,专业基础课开设《中国戏曲史》《戏曲美学》《戏曲民俗》《戏曲剧本创作》《古代剧场史》等课程;专业核心课开设《中国戏曲研究专题》《戏曲作品评论》《戏曲艺术传播》等课程;专业拓展课开设《昆曲艺术赏析》《戏曲文物鉴赏》等。课程配置强调理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此外,学生还可根据学习兴趣选择丰富多彩的“山艺学分银行”课程,学校建设的戏曲博物馆、汉画像石博物馆等展馆亦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科研资源。
专业实践
学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4、人才培养与教研成果
专业重视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四年学习,能够具备扎实的戏曲史论基础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充分重视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产生了诸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同时,重视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戏曲鉴赏评论、戏曲艺术传播、戏曲剧本创作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兴趣,拓展实践方式。依托山东戏曲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地方戏曲研究基地、山东戏曲文物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各类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田野调查以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在全国性田野调查征文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开展的部分学术讲座
近年来,许多毕业生被高水平大学、科研部门、文化管理机构、艺术团体等机构录取引进,受到专业领域及社会受众的广泛好评,就业率不断提高。合理的培养机制、优秀的求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优秀本科毕业生被作为推免攻读本校戏曲硕士学位研究生,或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山东艺术学院等全国名校继续更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深造,考研升学率逐年提升。
END
关注山东艺术学院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校园资讯
|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供稿 | 戏曲学院
编辑| 刘志旭
责任编辑 |王蒙
审核|孔宪坤 彭丽 王文清
山东艺术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出品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