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省会济南的山东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校以来,为国家社会培育了一批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及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
辉煌校史的背后离不开优秀教师们的辛勤付出,他们严谨认真,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学术教学领域散发独有的魅力。我们将视角聚焦“山东师范大学2021年度十佳教师”的获得者,制作成文与老师、同学、家长一同分享。本期让我们走近赵曰峰教授。
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得工学学士
200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光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2-2004年赴郑州大学河南省激光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硕士联合培养研究
2013年7月-12月赴美国弗吉尼亚州HAMPTON大气物理系开展激光雷达探测合作访问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1项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
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2项
申请和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6项
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第二位),二等奖1项(第一位),三等奖1项
2020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2021年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年度“十佳教师”
现任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
山东省电子学会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光学工程理事
山东省电子学会会员
大学物理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实验专委会委员
电子信息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华东地区物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物理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主任
电子信息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教育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主任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带头人
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赵曰峰教授像很多人一样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陷入过迷茫与犹豫。因出身农村,家庭条件较差,他最终选择了在那个年代学费开支较少的师范学校。进入大学后,赵曰峰教授选择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而当被问及选择这一专业的原因时,赵曰峰教授回忆道,他从小就喜欢捣鼓家中的电灯、插座等电器,那时便对电子产生了兴趣。初中时期,他在物理学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进入高中后,物理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所以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学时期,他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教课时老师会讲授模拟电路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十分有趣并且想要更进一步探索,也就是这样,赵曰峰教授开始了他与电子的不解之缘。
在曲阜师范大学本科顺利毕业后,赵曰峰教授选择回到老家县城教书。但在那段教学时光中,他发现当时的学习、教学环境和自己预想中的大相径庭——学生成绩不好,教学和学习环境很差,缺少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这无疑让赵曰峰教授感到十分担忧与焦虑,他想要改变现状,同时也想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携着这份毅力与冲劲,赵曰峰教授毅然地选择了继续深造。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地取得博士学位,于2007年来到山东师大,再次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
“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研、四六级等都要持之以恒,不要想想就算了。”谈到求学之路,赵曰峰教授十分强调“坚持”二字。他说,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以考研为例,他们那时候包分配工作,这就导致很多同学不考或者只是随便试试,而这样往往很难成功。“想要成功,就只有一心去考,下定决心坚持下去,遇到苦难坎坷都不要放弃,一定不能有侥幸心理。”如果说,有什么让赵曰峰教授感到难忘的经历,那可能就是在求学路上的一切坚持吧。
而在这条路上,赵曰峰教授也并不孤单,他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对他影响特别大的人——他的博导。他的博导曾在中科院工作,现已调任至北理工当博导。“他是一个宽容和蔼的人,在求学和科研中他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当我们有一些想法后来找他,他都会说:‘好,可以试一试。’而当你觉得不一定成功,但又有一点想法,想要一试的时候,他会帮助我们寻找需要的条件或是购置一些器材。在这个试的过程中,如果你的这个点不成功,背离了预先的设想,就会失败。所以他会适时指导我们,为我们搭建一个良好的条件,从而得到比较好的成果,在这一点上他对我的帮助很大。”赵曰峰教授跟我们谈到。
现在,赵曰峰教授也学习他的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他的学生——“你有什么想法都是好的,我们经过讨论觉得不错,便都可以试试。”这样,学生们才敢想敢做敢尝试,而教学与学习也才有了一个宽松的条件。正是有这样一个好的教育方式,赵曰峰教授得以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新时期的人才。
教学与学习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赵曰峰教授认为教学是要有针对性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住的主要是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要做一个工程或者一个系统时,学生要有项目工程的经验,不能光针对某个点,要有面的知识。如果要做一个项目,学生要先认识这个领域,深入调研从而发现问题,针对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来提出方案。教师为学生创造了条件,学生自己也有了成熟的方案,最后再去实现它。“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实践和教学中,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从得到想法再到提出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完成我们的教学或科研。”
“科研这种东西,主要是要有一种兴趣,有时候它也会是一个压力。在我们高校当中,教学是第一位的,但科研也是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两条腿走路’,只有教学没有科研的话,知识往往容易陈旧。有了科研才会有新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得到一些新的发现和思想来指导教学,但科研往往比教学更累。”
同时,赵曰峰教授认为专业并无好坏之分,都需要依靠后天的努力。不管是哪个专业,只要能在这个领域深入耕耘下去,是完全能够取得相当优异的成绩的。
在十多年的从教过程中,赵曰峰教授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在他从教的过程中,他感受到自己肩上的的责任越来越重了。现在,在培养一名学生尤其是优秀的学生时,他面临的困难逐渐变大。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地扩充,包括思想方面也都越来越成熟,他们往往有许多成熟的想法与意见。所以,赵曰峰教授认为,即使作为一名老师也要督促自己去学习更多知识,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
除此之外,赵曰峰教授还谈及了“优质老师最应具备的素养是责任心”的想法。“我现在在学院分管教学,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上我都把学生当孩子一样对待。这样,你对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就比较宽容了,对他的一些事情也比较上心了。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所以你会不自主的把学生们当孩子。比如,有的学生上课看手机,不听课,这时候你就有责任去指正他。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没必要管,但如果你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去指正。所以说我们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负责任的态度。”
赵曰峰教授希望自己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很好的成长,他期盼看到他教导的每一个孩子发光。他还说,既然站到了老师这个职位上,那么对于学生,就要从时代的角度去爱护和教育他,让他成长为更好的人。也只有这样,教师这个行业才被赋予了最大的意义。
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总会遇见很多令自己难忘的事和印象深刻的学生。一路走来,他们见了无数张不同的面孔,和来自不同地区、性格迥异的的学生们接触,同时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与欢笑。他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与蜕变,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与帮助下成为了自己的骄傲,这些都是作为教师所独有的宝贵财富,赵曰峰教授也一样。
“我有个印象很深刻的学生,我教的模拟电路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我从教这么多年,只有一个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了满分,这是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件事,同时也是我非常引以为傲的事情。模拟电路考满分是很困难的,到目前为止也就他这么一个学生,他是08级的学生,这个学生最后去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造。”
从赵曰峰教授的语气与笑着的眉眼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自豪。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功成名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骄傲与幸福莫过于与学生们一路成长,携手走过这宝贵一程,翻过了无数座高山,淌过险水,见证他们的成功,注视着他们在舞台中央闪闪发光。
“山师学生都很优秀,我们学院前几天举行了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我看到了好多优秀的学子,他们选择来到山师,作为老师的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如何把优秀的学生进一步培养,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以后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我也在不断地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我希望学生们能立足于现实,借助山师这个平台,发展自我,提升能力。”
在山师,像赵曰峰教授这样为学生不断努力着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学生从基础知识到社会实践再到个人修养方方面面都能够取得满意的结果,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与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的社会与国家会因有我们的努力拥有更加光明的道路和未来,而赵曰峰教授也坚信着学生们有这样的潜力和能力让理想变为现实。
END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到任何平台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号:sdnuzb)
真诚感谢赵曰峰教授接受采访并提供照片
采访:张依依 李姝
采访整理:赵金瑶
美工:段祺婧 赵金瑶
文字:邓潇
编辑:赵金瑶
初审:赵金瑶 徐舒欣
终审:张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