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们收好这份防骗攻略,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隐私信息和鼓鼓囊囊的钱包!马上就要拥抱美好的大学生活啦!
高校内常见的诈骗案例
!
“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通过简单的手段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短信、小卡片等形式,向学生推销“校园贷”业务。与官方政策允许的帮助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完全是两回事。不法分子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件,学生证信息,小额贷款,随借随还,没有繁琐的手续,贷款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立等可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受利益驱使,接受“校园贷”,结果深受受其害。
!
刷单诈骗
网络刷单也是常见的诈骗手段。微信刷单兼职往往薪酬诱人,又无需经过投简历面试等程序,看起来方便快捷就能赚大钱。同学们要注意,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不要有“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网络刷单违法违规,不要因为小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远离网络刷单,营造公平的、公正的、健康的网购环境。
//走进案例
近日,某市一大学生江某决定寻找一份兼职工作,于是登录某网站查找求职信息。看到一则可以在淘宝网通过刷单赚钱的消息后,他加了对方留下的QQ号。之后,对方发了一个链接给他,称要先刷网上的手机充值卡,按单算钱。
信以为真的江某便按对方的要求,在“刷50元返2元、100元返4元,最后可以连本带利返还”的诱惑下不断刷单,短短几天时间就被骗现金6000多元。
!
利用介绍勤工助学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在邻近学校周边地区。设立职业中介场所,将求职的学生介绍到骗子自行设立的所谓“用人单位”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假意录用,要求学生交纳一定的“建档费”、“工作卡工本费”、“保证金”、“押金”等,“就业单位”多分配给大学生繁重的推销市场,调查等任务,之后以工作不达要求为由拒付工资或以“保证金”抵消处罚等。“用人单位”临时租用几间房为“公司”,一旦败露,即作鸟兽散。
//走进案例
“码商”一种出现在中国高校里的新型校园兼职,学生用自己的微信或者支付宝收款码帮不法分子收钱然后将钱转给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会按比例返现给学生,但不多久,学生的移动支付就会被封,警察也会找上学生。这是目前比校园贷和套路贷更可怕的一种黑产,参与者不仅会失去金融信用,个人征信也会被纳入银行系统,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
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由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多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电话或短信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说有一笔捐助款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到账,需要核对身份,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结果在不知不觉的引导操作下使学生卡内的钱被转走。
!
代购诈骗
诈骗分子以代购低价物品为借口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寻找机会与人接近,谎称“有关系”,“有路子”可以买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电脑,限量球鞋,名牌奢侈品等物品,使受害人将钱交给他代购,骗取他人财物。
!
借口帮助落实工作单位诈骗
临近招聘季,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毕业就业难的情况,吹嘘自己有关系,可以帮助落实工作单位,骗取学生及学生家属的介绍费,帮忙费等。
!
传销
传销组织经常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被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精准“设钩”,在求职,交友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幻想一夜暴富,很多人无法很快获得理想工作,成为传销组织诱骗并继续去迷惑、欺骗他人的绝佳对象。
所以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拒绝传销。
!
以谈恋爱的名义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所选择的对象多为女学生,他们称自己是某学校的学生,同女学生接近,吹嘘自己来自某发达城市,家境优越,取得女生好感后,即提出与其交朋友的要求,帮助女同学购物,进而称急需用钱,不断提出借钱要求。有的诈骗分子不仅骗财而且骗色,严重伤害到女同学的身心健康。
更多案例让你提防无处不在的诈骗
1.快递丢了给你三倍赔偿?小心是诈骗陷阱!
大学生是网购大军中的重要群体,“我去取个快递”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口头禅,但这种快递陷阱,你知道吗?某男同学某天收到一条短信,称他的快递不慎遗失,为了进行三倍赔偿,需要添加官方微信。被“三倍赔偿”吸引住的男同学立马添加了微信,一步步操作下来,扫描了不明二维码,填写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个人信息,结果银行卡里的6400元被不法分子转走。
2.轻信“中大奖” 学生掉“陷阱
某大学四年级学生谢某上网学习时,电脑弹出一个网页,称他在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节目场外QQ抽奖活动中抽中二等奖。他点击了该信息,并填写了自己的基本信息。
3天后,他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电话,对方称是法院的,因为谢某逾期没有领取抽奖活动的奖励,要将相关材料移交法院,对他提起诉讼。
谢某惊吓之下,连问对方该怎么办。男子称,只要谢某领取奖金,他们就撤诉。男子要求他在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支付保证金。随后,谢某按照对方要求连续多次转账近6万元。
!
大学生如何预防校园诈骗
1.增强自身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等心理;
2.要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重视网络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3.要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加强防范意识,识别出网络中的诈骗陷阱;
4.发现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院辅导员,老师及家长沟通寻求帮助;
5.若掉入不法分子所设的诈骗陷阱,要沉着冷静,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防范电信诈骗:“6个一律,8个凡是”
///
NOCITCE
6个一律:
1、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
4、所有短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8个凡是: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要特别警惕!!!
END
来源/山商学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