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济南大学招生办公室。
江河润泽万物,信息存储年华。六月十八日,我们带给你们的将是在松风水月间探究山川河海科学规律的水利与环境学院以及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寻找不断突破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你听,那个“勘披九山,通九泽,诀九河,定九州”大禹怀着民族永世昌宁的愿望跨越数千年的时空向我们呐喊---华夏多山海,孕湍流、聚湖泊,而一代代水环人的责任和理想便是跨越这阻碍,令水开路;拥抱这自然,与人共生。在这里,每个水环人心中都有关于江河的情怀,所有的情感汇聚在祖国的水文中,那些幼时的大禹梦,化作细碎的雨滴,降落、沁润,最后在你眼中装下星辰大海,在心中留下锦绣河山,而水环学院将和你一起在此间——“润物无声”。
在信息技术还未普及的岁月里,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们世代满怀憧憬讲诉的是过去的童真和生活的琐碎,慢生活的时代里给我们种下了一个个希望的种子: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我能和千里之外的人面对面说话吗?不用寄信也能交流吗?近现代发展起来的这门新兴学科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勾勒的一幅幅未来画面,我们更愿意去理解那信息技术带来的是跨越时空的记忆存储,它将串联起来我们所有的时光,也许正像木心说的: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如今的日色、车马邮件变得近在咫尺,一生可以和爱的人时刻陪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和你一起再重温那道孩提时的憧憬: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而这一次,我们将自己去参与造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直播主题
同“屏”共振,你我互联——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诚邀您的加盟
直播时间
6月18号,9:00-10:00
学院概况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济南大学主要二级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员工15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3人,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首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建有“智能信息处理”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在读本科学生2562人,研究生320人。
学院下设计算机系、电子系、网络系、计算机公共教学部四个教学系部,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网络空间安全和人工智能七个本科专业。和浪潮集团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和英国格拉斯哥加利多尼亚大学建有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加入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网络工程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中国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排名中连续七年被评为“5★”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构建的专业群获得2016年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建设立项、获2018年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
学院重视教学研究与专业课程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建有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本科和研究生课程6门;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5部教材获山东省优秀教材。
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十一五”山东省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和“十二五”山东省重点特色建设学科,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需求,是省属高校中唯一连续三年获批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学科。建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国产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和“信息处理与认知计算”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了网络系统与数据安全、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视觉计算与应用、智能物联与系统四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近200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奖励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
学院拥有面积17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济南大学-浪潮集团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济南大学-中创软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省级以上教学平台,建设了计算机软件实验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实验中心、电子综合实验中心、通信综合实验中心及集成电路综合实验中心等6个实验中心,下设26个专业实验室;与企业联合建设了CISCO网络学院、华为实验室、济南大学-小鸭集团物联网及智能电器研发中心、济南大学-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济南大学-美国德州仪器大学生创新中心德等10余个校内实践平台等。学院目前拥有设备类资产4200余万元,实验条件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近五年学院科创成果显著,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创奖励77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16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中国虚拟现实大赛国家一等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国家一等奖、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银奖等多项突破性科创成果。
学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了方向团队的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秉承“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建设,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整体教育水平居省属高校领先的信息学科教育体系,使学院成为山东省信息产业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主讲人简介
陈贞翔,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主任。CCF高级会员,ACM济南主席,CCF YOCSEF济南2018-2019年度主席,CCF济南分部2020-2022年度副主席,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获济南市高校自主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称号、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行为测量、智能数全、大数据处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超过400万元。在基于网络行为的移动恶意应用检测方面取得多项突出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IEEE TIFS、IWQoS等领域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部分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7项,已实施10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授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使用。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承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首批案例库建设项目,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相关课程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山东省思政示范课。作为项目负责人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发了开放服务的学位认证支撑平台,已服务学位认证200余万人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陈贞翔,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主任。CCF高级会员,ACM济南主席,CCF YOCSEF济南2018-2019年度主席,CCF济南分部2020-2022年度副主席,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委员,获济南市高校自主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称号、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行为测量、智能数据安全、大数据处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经费超过400万元。在基于网络行为的移动恶意应用检测方面取得多项突出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IEEE TIFS、IWQoS等领域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部分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授权发明专利17项,已实施10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授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使用。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承担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首批案例库建设项目,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相关课程获批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山东省思政示范课。作为项目负责人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发了开放服务的学位认证支撑平台,已服务学位认证200余万人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水利与环境学院
直播主题
行千里江河,护绿水青山
直播时间
6月18号 14:00-15:00
学院概况
水利与环境学院是济南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2009年由城市发展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年更名为水利与环境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王浩教授担任名誉院长,2019年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教授担任我院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学院拥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地理)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应急管理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水利工程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培育项目,环境工程是工程学省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工121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
学院积极建设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的各种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建有水资源与水环境专业相关实验室等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1个,教学实践合作单位20余个。建有山东省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控技术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水资源安全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地下水数值模拟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态固碳与捕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全民健康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学院始终将科学研究作为建设高水平学院的关键。目前已经形成了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节水新技术与农业水管理、水利工程安全控制与运行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理论与应用、水源地污染物监测预警及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工程与回用技术、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环境功能材料等主要研究方向。近五年共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省部级、企事业单位委托等项目400余项,总经费超过85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510余篇,其中新增ESI高被引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
学院坚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的原则,发挥本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围绕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问题,凝聚科研团队力量,产出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技术成果,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争做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学科。
主讲人简介
庞桂斌,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田生态环境等相关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课题1项,另外主持厅局级横向课题8项,科研总经费300余万元。负责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团队”获批201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获2019年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第2位),获2016年山东省水利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2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济南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济南市水土保持学会会员,担任《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等核心期刊的审稿专家。
文案编辑:熊煜
排版编辑:周苗
责任编辑:马翔天
审核:孙珲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