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历史的材料题对艺术生而言是有点难度,因为有很多是文言文,但千变万化的材料一定离不开大纲,离不开核心考点。试着读一读,看能否激动一下。
艺术生要学会分析历史材料
01
1、 厚赋税以充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欢。_《史记》
翻译为: 商纣王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来使国库的钱充实粮库的粮食装满.。用酒装满池子,将干肉挂满林子使男女赤裸着身体在酒池肉林里追逐不分日夜地饮酒享乐。
这段史料反映的是商纣王残酷剥削人民奢侈淫乐,荒淫无度过着腐朽的生活。统治黑暗。
02
2、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蓼,禾麻菽麦。—《诗经》
翻译为:七月煮豆和葵苗。八月打下树上的枣,十月收获田里稻。九月筑好晒谷场,十月谷物收进仓。早稻、晚稻和高粱,禾麻麦豆都进仓。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农作物品种很多及农业生产等情况。
03
3、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麋不卵,以成鸟兽之。
翻译为:山林不到一定时间(生长茂盛时)不能去砍伐它,来成就草木的再生长。河流湖泊不到一定时间(鱼能繁殖时)不能放网去捕鱼,来成就鱼鳖的再生长。不杀鸡取卵、杀鹿取角,断绝鸟兽的自然生育来成就鸟兽的再繁殖。
这段史料是周文王告诫儿子对大自然不要过度开发,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反映了周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有了初步认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04
4、(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翻译为:(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亿侗打到洛水边,在周都洛邑附近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王。楚王问鼎(相传禹做九鼎,代表九州,象征着权力)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代替周而号令天下)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于德而不在于是否铸鼎。”楚庄王说:“你不要阻止铸鼎的事,我们楚国折断的钩(亿吨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冠洱九鼎的了。”
这段史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礼崩乐坏,诸侯坐大求霸。楚国当时军事实力强大。楚王问鼎,欲代替周王而号令天下。反映出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日益崩溃,奴隶社会渐趋瓦解。
05
5、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帏,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给人足,志高气扬。—《史记》
翻译为:临淄的道路上,车毂(车轮的中心部分,可釉插轴)互相撞击,人的肩膀互相摩擦,连接衣襟可釉连成帷帐,举起袖子可釉结成大幕,每个人甩汗象下雨一样,家境殷实富足,神气骄傲。
这段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增多,城市随之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齐都临淄是其代表之一。当时商业城市多是政治中心。这段话虽有些夸张,但也比较全面的勾勒出该时期最繁荣城市的社会生活全貌。
以上都是核心考点的材料,来源于书本,离不开书本,书看三遍,奇迹出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