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79—— 抗洪英模,永不褪色

辽东学院,艺考

辽东学院

2021-6-11 16:55:48 文/汪波 图/龚智宇

关注

辽东学院

第79期

抗洪英模,永不褪色

1998年的夏天,全国从南到北,从长江到松花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36万多人,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调动了800多万**参加抗洪抢险,加上为抗洪抢险提供直接服务的各部门、各地区、各系统的力量,总数达上亿人,以不同的方式关心支持抗洪抢险的人们就更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一雄伟壮阔的抗洪画面在中华大地铺展开来。

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军队指战员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称号,他们扛沙包、堵决口,用汗水、鲜血,甚至自己的生命与洪魔搏斗。在他们之中,有一位年仅20岁、军龄20个月、党龄8天的抗洪英雄李向群。

辽东学院

李向群1978年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他亲历了改革开放给自己家庭带来的从穷到富的变化,切身感受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生长在资产过百万的家庭里,李向群并没有娇生惯养,他家富不忘报国,立志献身国防事业。1996年12月,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参军之路,成为原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的一名战士。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那时候,李向群正在家探亲,他每天都关注新闻里的灾情,当看到漓江水位不断上涨时,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他自觉提前归队,面对父母不舍的挽留,他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现在部队要抗洪抢险,我能待得住吗?”

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提前返回部队。24日,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到青狮潭水库抢险,指导员想安排刚刚归队两天的李向群留守休息,但他坚持要去:“洪水就是命令!军人能不执行吗?”

在漓江的灾情缓解之后,8月,李向群所在部队又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8月10日凌晨4时许,李向群和战友在巡查时发现一处管涌,他一边发出紧急信号,一边抱起沙袋堵住管涌洞口,洞口冲出的泥沙将他喷成个泥人,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死死地压住沙袋,直到战友们赶来及时排除险情。8月13日,太平口幸福闸出现3处管涌,李向群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探查管涌,一分钟后,他从下游10米处冒出来,向连长报告:“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说完,他抱起一个沙袋又扎入水中。在李向群的带动下,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制服了管涌。14日,根据李向群的英勇事迹和一贯表现,党组织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向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次执行危急任务都冲在前面。

8月16日17时30分,他们奉命赶到南坪筑堤护坝,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大堤,李向群看到站在子堤上码沙袋很危险,就把一名新战士拉下来,自己跳上去干起来。17日凌晨4时50分,他发现距作业点300米处的内堤滑坡,立即和几名战友冒雨跳入水中,手挽手搭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浪的冲击,直到大部队上来,一起奋战2个多小时,才保住了大堤。天天浸泡在河水里,脏活累活抢着干的李向群发起高烧,但他坚持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李向群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听说洪水暴涨、大堤告急,他拔掉输液管又继续上堤战斗,连长和战友们谁都拦不住。当他再次晕倒时,就再也没能醒来,8月22日10时10分,李向群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李向群牺牲后,指导员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这位“富家子弟”竟没有留下一分钱。他省吃俭用,把每个月的日常开销降低到10元,却共捐了1030元给生活困难的战友和群众。

1999年3月,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军挂像英模之一,2019年9月25日,李向群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整理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荣卉)

辽东学院

辽东学院

扫码关注我们

辽东学院官方微信

微信号 : ldxywxpt

投稿信箱:ldxyxcb@163.com

辽东学院青媒中心制作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辽宁本科院校-辽东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辽东学院-【党史小故事】79—— 抗洪英模,永不褪色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