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1.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二巡回指导组来江苏二师检查指导工作
2.脱贫攻坚|江苏二师的扶贫故事——用心用情走好帮扶路
3.超治愈 | 江苏二师“曙光行动”志愿团队将音乐和热情送到医患身边!
近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报刊登了一篇通讯
讲述了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杨雨欣的故事
日前,又有好消息传来
下面就和官微君一起来看看
她“开挂的人生”吧
扫描上方二维码
阅读校报电子版
她是同学们口中的学霸,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是……她凭借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初试复试均第一的成绩,成功考上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她还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昆山市教育系统教师招聘考试,同时还考上了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编制。她就是江苏二师2017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杨雨欣。
1
从大一入学,杨雨欣就有了考研的念头。“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把目标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是每天。“只有当你知道自己要得到什么,你才会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而也只有你知道要做什么,你才会知道要怎么做”。在考研的日子里,她依然每天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合理有序地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跟着自己的节奏认真复习知识点。
每天清晨,很多同学还沉浸在睡梦中,杨雨欣已经洗漱完毕,背起书包,开启了每日“必修课”——晨读。空教室、图书馆大厅、操场……都是杨雨欣晨读的好去处,“我习惯了早起一点,利用这段时间晨读、散步、思考,让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杨雨欣充分利用一天中自己最清醒的时间段进行单词记背、口语操练。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十多年,即便在临近毕业的大四,依然没有懈怠。
“用心学习”也是杨雨欣的“法宝”,“大学学习其实更讲究效率,一定要高效地运用时间”。在杨雨欣看来,课堂学习非常重要。课上,她充分利用时间,课后强化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杨雨欣大学四年读书笔记
除了认真学好专业课,她还广博地阅读英语相关文献并做好积累,始终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脚踏实地地前行,坚持每天认真做题、刷题,并没有因为大学宽松的氛围而放松懈怠。
今年初,还在备考研究生复试的杨雨欣考编成功,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通过了昆山市教育系统教师招聘考试,同时还考上了南京市第一中学教师编制。她决定放弃编制等待考研成绩,“虽然很纠结,但还是希望能继续学习,提升自己。”付出终有收获,近日,杨雨欣收到了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她再次以初试复试均第一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顺利上岸。
优异的成绩是时间与汗水换来的。大学四年,杨雨欣综合成绩排名位列班级第一,连续七个学期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校“三好学生”,2020年9月荣获“国家奖学金”,2021年1月荣获我校首届“校长奖学金”;专业技能上,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20年11月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荣获初中组“一等奖”,专业四级达到优秀等级,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考试,获得中级口译证书……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坚持到底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凭借日常点滴的积累,杨雨欣用数不清的奖状和证书交出了一份大学学习高质量答卷。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期间,在保证学习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杨雨欣积极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项活动来提升个人的综合技能,“我们需要综合发展,所以一定要多去参加对所学专业有益、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活动和比赛”,大学四年,无论是演讲还是晚会主持,她都积极参加。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尝试中,杨雨欣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2018年,杨雨欣以校内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学校参加了首届“外教社杯”江苏省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演讲大赛并获得省级一等奖;2019年寒假,作为学生代表赴美进行访学交流,交流期间向美国学生展示了汉服、书法等我国传统文化。
访美交流的经历不仅让杨雨欣提升了个人的专业技能,也为传播中华文化贡献了一己之力。这次访学激发了杨雨欣对跨文化交际及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兴趣,于是她申请了“基于EEE的外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服务”的大创研究项目,该项目被列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并获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
身为项目负责人的她倾注了很多心血:建立留学生社群,设计宣传手册,开设及管理微信公众号“Explore ExperienceEnlighten”,组织留学生参与一系列中华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她带着留学生穿汉服照相体验,品尝中华美食,去夫子庙一带参观中国特色建筑,“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让我更加坚定要学好英语,让文化说话。”
汉字书法或飘洒俊逸、或古拙遒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了艺术地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海外留学生们对汉文化的感性认识,杨雨欣曾和同学们一起,策划主题为“见字如晤”的书法体验活动。从设计活动宣传册、联络留学生、邀请书法家、活动细节策划到公众号推广,杨雨欣全程参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她都亲自把关。与此同时,杨雨欣还担任活动主持人,精心准备演讲PPT,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杨雨欣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演练,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活动现场,面对众多留学生,杨雨欣自信又大方,她流利标准的英文讲解也博得在场留学生们的阵阵掌声。留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衷赞叹,对探索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杨雨欣在美国布鲁斯菲尔德学院访学
“收到留学生们频频赞扬的短信时那激动而兴奋的心情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杨雨欣说:“通过组织参与这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不仅让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对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四年中,杨雨欣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外国文化引入校园,也努力让留学生们把中国文化带回家。
3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是一个人的人格拥有将生活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的力量,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热心,是杨雨欣同学对她的第一印象。她先后担任过班级的学习委员与心理委员,总是不知疲倦地解决同学们的问题、热情洋溢地帮助别人。
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同学的贴心伙伴;身为班委,她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2017年入学以来,她先后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心理委员”等。
去各项活动做志愿者也是杨雨欣生活的“日常”。“做志愿者一方面可以增加阅历,锻炼处事能力,另外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中能结交朋友,奉献爱心,也能增强我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杨雨欣不忘将自己的专业匹配到志愿服务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她加入学院组织的初中英语口语辅导活动,到淮安做中国漕运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在省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担当志愿者……
她坦言:“在做志愿服务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自己并不是一个临时的角色,而是完全置身其中,这给我带来莫大的心灵享受。”回忆给中学生上英语课的情景,她难以忘记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孩子们仿佛把她视为知识的宝库;难以忘记学生们那全神贯注的神情与积极热烈的课堂表现。这成为她继续追逐教师梦想、奉献精神力量的源泉与动力。
“今朝苦心孤诣,明朝化蛹成蝶。”在学业、实践与品格上的积淀与锤炼令杨雨欣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理想人生迈进,期待她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
文字采写|车晓薇
责任编辑|崔思瑶
指导审核|黄静波
听说二师学霸都喜欢“爱的四连”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