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校共青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和团省委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助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彻落实“大抓团的基层建设”、“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服务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贡献了力量,涌现出了一批工作成效突出、现实表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我校共青团工作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五四红旗团委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培养青年团员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学力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引领方面,持续性开展信仰公开课,全年共开展158场。社会实践方面,2020年,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共获得人民日报等校外媒体报道9篇。陈重军老师指导的项目获得青年中国行全国百强团队荣誉。校园文化方面,践行“三走”号召,推广“体育俱乐部”,自主开展篮球赛、气排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举办新生风采展示会、民俗文化节、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加强社团分类和分层指导,碧水蓝天环保协会主持的项目《珍惜粮食、杜绝浪费,苏科大学子在行动》获评苏州市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好项目。科技创新方面,创新打造“科研三部曲”模式。为新生提供“科研第一课”、“科技展”等科研套餐。通过“科研立项”,遴选科研能手。通过“挑战杯”“互联网+”“节能减排大赛”等重大项目强化科研队伍。
商学院团委
商学院团委紧密围绕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团员青年,在思想引领、科技创新、新媒体宣传、社会实践、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院团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团的十八大精神开展思想引领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活动,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结合时代特点和青年需要,打造媒体矩阵,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思想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2020年,商学院团委获苏州市“五四红旗团委”、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校“创青春”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组织获校“五星级学生分会”。1个团队获评2020年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3个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中荣获“最美团队”称号,在2020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省银奖1项、铜奖5项。
文学院团委
文学院团委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的工作理念,深化改革、从严治团,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培育青年团员素质能力,以青马工程锻造青年骨干。近年来,文学院团委荣获苏州市“三敢三勇团组织”称号,百川求知社团支部荣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苏省“十佳团支部”称号,学院“一支部一项目”连续多年获得校十佳项目。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以赛促学,以学强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实践育人为导向,培育青年责任担当意识。文学院团委被评为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获校“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称号。2021年,文学院团委将继续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自我更新,精业务、实作风,求实奋进,勇于创新。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第一导向,以学生需要为第一目标,以学生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党建带团建,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五育并举,聚效青年学生价值引领与综合素养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望未来,院团委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忘初心,继续加强思想引领工作;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组织育人功能;彰显特色,打造学院品牌文化活动,开创学院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艺术学院团委
艺术学院团委秉承“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理念,牢牢把握“思想引领、服务学生”的工作主线,准确把握当前共青团工作重点,围绕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履行共青团职能,不断提高建团科学化水平。一年来,学院团委本着“开拓、务实、进取、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院团委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举行各项具有教育意义、形式新颖的活动,丰富了全院师生的学习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学院的教育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团委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近三年,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表彰、江苏省“阳光行动”示范服务基地、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江苏省青年志愿优秀组织奖、校“五星级学生会”等荣誉,团体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市级奖12项,校级奖项若干。艺术学院团委将继续砥砺前行,引领团员青年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
青年五四奖章
01
教职工篇
陈希,中共党员,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辅导员,双创指导教师。自2018年入校以来,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担任辅导员期间,在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多次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类比赛,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二等奖、校一等奖,“创青春”创业大赛校级银奖、“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校二等奖等多项荣誉。个人曾获校2019年度优秀辅导员、2019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优秀指导教师、“金秋苏科大”优秀指导教师、校辅导员熟识度考核二等奖、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三等奖等荣誉。工作以来发表思政类论文8篇,主持省哲社研究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校共青团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市、校级课题多项。
廖想想,中共党员,现任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土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始终坚持不忘初心跟党走,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守好大学生思政教育“主战场”。
担任辅导员期间,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就业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工作以来获得江苏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复赛二等奖、江苏省“博爱青春”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校优秀辅导员、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金秋苏科大”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指导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二等奖、苏州市“博爱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一等奖。所带学生中8人次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茅以升铁道希望之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土木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孙佼佼,商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在职博士后。入校以来在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和SSCI(一区)期刊论文十余篇,翻译出版《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与规划》等学术著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多个高质量学术会议上获优秀论文奖。在我校思政微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主持商学院一流课程示范项目。作为指导教师带领本科生团队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带领学生团队在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江苏省旅游学会调研与创意大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奖,被评为商学院导师班优秀班主任。
姚新立,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院长助理、政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校团委挂职副书记,青马协会、“青马”党支部、“青马”党史宣讲团指导教师,党史学习教育苏州科技大学宣讲团成员。自2013年入职以来,热心青年工作,坚持思想引领和文化育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的常任主持教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高校哲社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姜昱丞,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应用物理1812班主任。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物理系。
主持并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入选苏州市紧缺人才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高档次论文二十余篇;入选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SCI一区、Nature Index)、Nanotechnology (SCI三区) 审稿人;获评2016年度ESI前1%高引论文;获得2018年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排名1/5;组织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获得第十七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一等奖,本人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三等奖;2019年获评苏州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标兵称号。
顾姗姗,中共党员,现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曾指导研究生团工委、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团委荣获校“五四红旗团委”,指导研究生会获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会,组织多个党日活动获校级“最佳党日活动”,指导党支部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指导研究生党员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主持参与省级(重点、一般)思政相关课题共8项,其中结题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兼任校内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的授课。教学成果获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奖一等奖;获校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三新四创”好青年、校优秀教师团干部;多次获校优秀辅导员、年底考核“优秀”等次、党员民主评议优秀,两次代表学校参加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分别取得复赛三等奖、复赛二等奖、省赛三等奖的成绩。
梁作芹,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人才培育中,注重“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指导国家级创业和江苏省创新创业等项目5项。指导大学生竞赛荣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江苏省“创青春”创业竞赛铜奖,苏州国际教育园优秀奖等,共计获奖11次,并荣获2020年“创青春”创业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江苏省本科生优秀团队毕业设计2项,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1项等。荣获苏州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苏州科技大学交行奖教金。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项目、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研究成果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荣获2020年苏州市魅力创新团队入围奖。
顾德桢,中共党员,现任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劳资科副主任科员,主要负责全校教职工的工资、社保和福利等管理与服务工作。
坚持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按照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部署,有序推进我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改革工作。主要组织落实分批次完成2014年10月1日(含)以后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核定网上信息填报、初审、现场复审工作,及一次性退休补贴的核定工作,准确把握相关规定要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老同志的退休待遇不受影响,工作进展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曾两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三等奖、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陆炎亭,中共党员,现任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科员,曾任敬文书院常任导师。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自2016年入职以来,始终以严谨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对待工作,勤勉好学,踏实肯干,待人和善。现主要负责学校本科招生录取和宣传工作,以提升我校生源质量为根本工作目标,加强学校招生宣传,扩大宣传平台,提高宣传质量。获2020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获校优秀辅导员、校优秀通讯员、校辅导员熟识度考核一等奖、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二等奖等荣誉。
魏亚玲,中共党员,现任研究生部、学科办培养与学位管理科副科长,曾任外国语学院辅导员,主要负责研究生学籍管理、创新工程项目、学历审核、学位授予等工作。
工作以来,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勤恳踏实,尽心尽责,与人和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所带班级曾获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校先进班集体标兵。个人曾获2019-2020年度江苏省学位授予信息报送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辅导员、校优秀团干部、机关党工委优秀党员、校优秀军训指导员、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三等奖,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等荣誉。
02
学生篇
学习优秀
|陈力哲
中共党员,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第一学生党支部书记、建筑1612班组织委员。思想积极上进,不忘初心,以党建活动促进支部素质提高;工作认真负责,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校三好学生、校年度人物、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学习刻苦,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获校综合特等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积极参加专业竞赛,先后获得“谷雨杯”可持续建筑设计入围奖及数字技术奖、“中联杯”国际设计竞赛优秀奖、江苏省“互联网+”二等奖、江苏省“紫金杯”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省三等奖等十余项奖项;疫情期间,参与家乡疫情防控,驻守前哨,受到所在地政府及文明办表彰,获评“最美志愿者”。
学习优秀
|常淑惠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环工1811班组织委员。始终秉承“无奋斗、不青春”的理念,理想目标明确,思想积极上进,学习成绩优异,曾两次获得校综合特等奖学金、亚翔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等。积极参与学科竞赛,获得“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比赛二等奖、第六届校互联网+大赛二等奖等十项荣誉。
勤于学术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学生工作,组织学院活动,业余时间主动投入社会工作,参与志愿服务,不断丰富自我,曾获淄博市“大学生实习计划”优秀个人、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社会工作
|曹鑫艳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商学院团委副书记,曾任人力1812班团支部书记。励志勤学,曾两次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作为院团委副书记,积极协助院团委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增强团支部活力;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各项团内活动,协助班级获得校优良学风班标兵称号。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学习与工作之余,积极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所在团队于2020年获全国“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形成“挑战杯”参赛文本并进入省赛;与专业同学组成学生团队并成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重点项目。此外,获“疫情下的中国”江苏高校大学生征文活动三等奖、“互联网+”校赛二等奖,曾发表三篇国家级期刊论文。
校园文化
|谢瑜欣
共青团员,现任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举办多项学院特色文体活动。
获得全国创新教育成果征集展示活动高校组一等奖、2020年度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竞技活动三等奖。2021年度“东州杯·经典传承文化知识竞赛”江苏省一等奖,校“国风春秋”成语大赛一等奖、校啦啦操比赛第一名、校“至恒杯”新生辩论赛冠军、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比赛一、二等奖项十余项。力求全面发展,曾获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文体活动单项奖、校社会工作单项奖等荣誉。
校园文化
|杨紫艺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校大学生艺术团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主席。任职期间,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参与策划组织校园活动百余场,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带领舞蹈团参加校级以上大型演出21场,获得省市校级奖项十余项。
学习成绩综合绩点位列专业第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国家级期刊论文。曾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甲组)三等奖、苏州市高校舞蹈大赛二等奖、苏州市高校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校综合特等奖学金、校学术创新单项奖、校文体活动单项奖、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
社会工作
|万琦
中共党员,现任教育学院学前1712班心理委员,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秘书处部长。作为学生干部,先后组织、策划和参与了各类校园活动近百场,包括学生代表大会、学生骨干技能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毕业生晚会等等。同时,在疫情期间主动参与学院线上疫情防控工作组与线下社区各项防疫志愿服务,服务事迹多次被当地媒体报道。
学术科技
|谢笑天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化1811班班长。在校期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上进,力争成为同学们的榜样。
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曾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发表SCI、CSCD论文各1篇。同时积极参加学术竞赛,曾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华东赛区二等奖、江苏赛区一等奖;第十六届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本科一级B组二等奖、选拔赛B组三等奖;多次获得校综合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社会工作单项奖等荣誉。业余时间多次参与各项体育竞赛,获得市级与校级相关奖项共7项。
学术科技
|钟意
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机械1811班生活委员,曾任校后勤党风政风行风监督员。在校期间,勤勉努力,刻苦自律,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综合特等奖学金、校朱敬文奖学金。科研方面,自学多种应用型软件,曾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现参与省级科研立项一项,被授予3D数据工程师资格。
作为院学生会主席,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带领学院同学在多项校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校优秀共青团干部。寒暑假期间,勇担青年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先进个人等荣誉。同时,拓宽红色课题调研,成功进入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省级终审决赛。
学术科技
|黄嘉硕
共青团员,现任国际教育学院土木国际1911班团支部书记,校国旗护卫队成员,曾任职于校学生发展与事务委员会和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全面发展。获校综合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等称号。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流,学术项目成绩优异,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家级期刊《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和省级期刊《绿色环保建材》发表论文两篇。获“全国口译大赛”省二等奖,“词汇竞赛”校特等奖,“短视频大赛”校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次带领所在志愿服务团队创造佳绩。带领所在团支部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参与编撰“苏科学声”公众号推文40余篇。
校园文化
|邢尚翎
共青团员,现任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副团长、敬文书院团委副书记、英语(师范)1811班学习委员。
入校以来累计参与二十余场大型文艺活动,在省、市级健美操花球组比赛荣获第一名,参与的舞蹈作品曾获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组甲组三等奖、苏州市高校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奖。积极投身团学工作一线,学业突出,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校综合特等奖学金、校优秀团干部、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 | 校团委
封面| 魏泓涛
排版 |王莉
审核 | 徐燕华 崔炜 徐誉文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