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战火纷飞中一路走来,铁马冰河铸就铮铮铁骨;退去戎装后,他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真知,春风化雨哺育万千桃李。
他,就是江苏师范大学的离休教师隋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身着戎装的隋光
隋老生于1922年,山东乳山人,1941年参加革命。曾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和对印自卫反击战,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
▲隋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左)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右)
峥嵘岁月:甘洒热血写春秋
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巍峨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屹立其间。作为那场大决战的亲历者,隋光老人常在这里驻足沉思,缅怀战友。
1948年11月,26岁的隋光接到上级命令,即刻赶赴淮海战场,投入战斗。枪林弹雨中,隋光所在部队前后与敌方交火数次。有两次,子弹穿过硬邦邦的棉裤,从棉絮跳脱而出,瞬间被鲜血染成红色的花朵。“轻伤不下火线”,隋光咬紧牙关,和战友们继续前进。战斗间隙,作为第九纵队连队指导员的隋光经常组织大家进行“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主题教育,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仗,士气不能倒,精神不能垮。”讲起那段历史,隋老依然语气坚定,目光沉稳:“我们是为人民而战,一定会赢得胜利。”
▲97岁的隋光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缅怀战友
杏坛执教:丹心吐哺育桃李
上世纪六十年代,隋老褪去一身戎装,投入到教育一线。他说,经历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他更懂得教育兴国的道理,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转业之前,隋光在总政治部下属的政治干校训练部工作时,曾经被送到中央党校的师资班学习。在那里,他曾聆听大师艾思奇讲《大众哲学》,也曾经跟随大师王定国研习《资本论》,这些都引起了隋光的极大兴趣,也为他后来的教学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转业之后,徐州师范学院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就成为他最倾心的工作岗位。江苏师大的师源楼,是当时隋老教研室的办公地。“那时上这门课都在大教室,有一百多名学生,几乎每个系的学生我都教过。”讲起这些过往,隋老总是满心的欢喜与自豪。
“亲其师,信其道”。如今,隋老曾经的学生们早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追随着隋老的脚步,奉献青春与智慧。
老骥伏枥:壮士常怀家国情
离休后,隋老依然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每天都要花四个小时读书阅报,了解时事,《人民日报》更是他的案头必备。虽已远离讲台,隋老仍然心系学子,他生活简朴,却将积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
这些年,隋老常常受邀到学校、企业作报告,讲述自己亲历的战斗故事。他总是不顾年迈的身体,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我想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后来人了解那段历史,继承我们民族血脉中的不屈意志和斗争精神。”这是隋老最深切的期望,也是一个老战士、老教师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
▲离休后的隋光仍坚持学习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隋老身体依然健朗,校园里的松林是他散步时最喜欢的去处。每当来到这里,他总是情不自禁地默念陈毅司令的诗作:“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正是隋光老人传奇人生的写照:生如青松,正直挺拔,风雪无侵,高洁磊落。
更多精彩推荐,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