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党100周年,重温红色历史,欢迎来到《学党史,悟思想》栏目第六期。
今天,我们来回顾历史——国民革命的故事。
国
民
革
命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之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清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历史背景
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历程
Part 1
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宣言》,孙中山就《宣言》的宗旨作了演说,并说明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对内推翻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
大会正式决定国共合作,而国共合作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党内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以《宣言》发表为标志,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Part 2
革命准备
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Part 3
革命高潮
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湖南等省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广东革命政府还创办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讲习所;两次东征陈炯明后,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并将所属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
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兵北伐,攻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北伐战争工农群众积极支援和配合。1926年10月和次年2~3月,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打败军阀部队,占领上海。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革命高潮。
Part 4
国共合作破裂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便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准备叛变革命。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分共”,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
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对工农群众运动压制阻挠,并在革命紧要关头交出工农武装。
国民革命失败了。
失败原因
一、客观方面:
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阵营里去了。
二、主观方面: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历史意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最后,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信息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 百度百科
图文编辑:卢玲丽
责任编辑: 王彤
审稿:夏湘玲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全媒体中心 转载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