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哲
1890-1976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人物经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陈衡哲幼年深受有留学经历的舅父影响,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充满了兴趣。13岁那年她跟随舅父来到广州,准备攻读医学院,由于年龄未满18岁未被录取。1911年,她到上海,进爱国女校读书。
1914年,她考入清华学校留学生班,第二年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留学美国期间,她在纽约瓦沙女子大学攻读西洋历史,副修西洋文学,191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入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于1920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女教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920年9月,陈衡哲学成回国。蔡元培得知陈衡哲是留洋归来的女硕士,正好北京大学打算招收女学生,就邀请她来北京大学教学。
陈衡哲在北京大学开设近百年西洋史和英文课,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其后,陈衡哲曾转任四川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任教授,教授西洋史为主。
女作家
陈衡哲1917年创作白话短篇小说《一日》,叙述了美国女子大学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以“莎菲”的笔名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她还创作了《小雨点》《运河与扬子江》等许多作品,发表在《新青年》《小说月报》等新文学主要刊物上,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她34岁写的《运河与扬子江》,抒发作者崇尚斗争的情感和精神,可视为她一生奋斗的真实写照。她的史学著作有《文艺复兴史》《文艺复兴小史》《西洋史》等。
新中国成立后,陈衡哲历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1976年她病逝于上海,享年86岁。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人民政协网
欢迎留言指正,感谢您的的阅读!
本期指导 | 林彬晖
本期编排 | 肖梦丽 何灵 张新瑶 曹刘涛 聂红玲
—— END ——
学生编辑 | 黄丹
编辑 | 赖胜兰
责编 | 王丽华
审核 | 周红才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