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声的舞台
这里有我们最贴心的守候
把真情的故事
优美的散文带给您
呐喊青春,引领城院风潮
大家好,欢迎收听
湖南城广CUradio梓山之声
“外婆没有什么文化,一生都活得很简单。一口灶便是一个舞台,一个家便是往后余生。”
这里是“梓山之声”,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外婆家的灶》,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亲情的温暖吧!
外婆家的灶
作者:刘雨露
播音:马欣蔓
那是正月,院里的柿子树光秃秃的,枝桠上覆着昨夜的新雪,入目所及皆是白雪皑皑。门前贴着的火红色对联在一片白里格外明显,给这冷清增添了些许温度。
“吧嗒——”寂静里传来一声响,是父亲提着一坛酒和一串腊肉开门出来,蹦蹦跳跳的我也牵着母亲的手走出来。雪一直下,踩上去便发出嘎吱声响,三人的脚印一路延伸到外婆家。家中留守的大黄狗响亮的叫声回荡在小村庄里,随着我们越走越远,那叫声也越来越远,逐渐消失在冬日的清晨。
远远就见外公笑眯眯地在门口迎接我们。我已许久不见外公了,挣开母亲的手,开心地冲上去扑进他怀里。“外公新年快乐!”他用布满老茧的大手揉了揉我的脑袋,又递给我两颗糖。那是我最喜欢的大白兔奶糖,每得了一颗都吃得珍惜,吃完了的糖纸也舍不得扔,家里已经存了许多了。
我把糖攥在手心里,往屋里去找外婆。“外婆!”我叫她。“哎!”外婆的回应声从鸡舍传来,混杂着慌张的鸡鸣声,大抵是因为冬天的院子空旷,我听得格外清楚。我也许久不见外婆了。她总是留着齐耳短发,也许是个子不高的原因,略显肥胖,双腿因年迈常年微微弯曲着。我走进鸡舍时,她正提着一只鸡出来,看到我便笑,“婉儿来啦,冷不冷?外婆杀个鸡婆给你做鸡汤喝。”
我走近她,笑嘻嘻地把手里的大白兔奶糖塞进她口袋里。她提着鸡歪头看看,一边问我塞了什么东西,一边伸手去掏。看到手心里的物是两颗糖,她咧嘴笑开来,却还是把糖果又给了我。“你吃吧,我不爱吃糖。”语气淡淡的,笑意却很浓。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多天真啊,向来嗜甜的外婆怎么会不爱吃糖呢?
外婆提着那只母鸡去院子宰杀,我跟着过去凑热闹。只见她手起刀落,血就从鸡脖子的刀口处滴进装鸡血的碗里,那只鸡在手里扑腾两下,很快就不动了。外婆把鸡丢进沸水里滚几遍,然后手脚利索地把鸡毛拔掉。我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又一路跟进了厨房。
外婆家的厨房有一口很大的灶,一米多高的水泥灶头,灶上很讲究地贴了瓷砖,外婆每天都会把灶台擦得锃亮。灶上装有两口大锅,灶前便是用来生火的地方。在旁边砌了一个煮饭的小灶,小灶上贴着红色的新纸,外婆说那是用来保佑我们炊烟不断,红红火火的。每年春节,我们会在灶边插上香祭拜灶神爷,希望他老人家来年能继续保佑我们。每年正月的鸡汤和年夜饭也都是外婆用这口灶烧出来的。
灶边总少不了外婆的身影。外婆腰上系着自己做的围裙,拿着锅铲数十年如一日地在灶台上做饭,柴米油盐酱醋茶便完美地诠释了外婆的一生。
厨房里弥漫着食材与调料碰撞而产生的香气,让我食指大动。锅铲与大锅碰撞的声音,下菜的声音,翻炒的声音,外面亲人熟悉的闲聊声,热闹又美好。在一片热气蒸腾的厨房里,我看到了外婆欣慰又满足的笑容。
外婆没有什么文化,一生都活得很简单。一口灶便是一个舞台,一个家便是往后余生,我想外婆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最能感受到人生的满足感吧。
非常感谢您的聆听
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今天就到这啦
我们下周再见!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杨异萱
责任编辑:王静
审核:夏建文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