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武汉学院第二届“丹桂杯”新生写作大赛颁奖仪式暨写作交流分享会在马化腾教学楼腾讯众创空间举行。16名新生凭借情感真挚、立意鲜明、文辞优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
本届比赛自9月20日启动,得到了各学院(部)的大力支持,2020级新生踊跃投稿,截至10月31日共收到参赛作品200余篇。新生们以“我的求学梦”为主题,用文字吐露心声,展现了求学路上勇敢追梦的精神。经过组委会多轮评比筛选,最终确定出16篇获奖作品。
颁奖仪式
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肖琴、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桂霞、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辉、通识教育课部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徐燕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奖。
一等奖获奖者罗志强同学在分享自己创作心得
在写作交流分享会环节,一等奖获得者、法律事务2002班罗志强同学真情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说:“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从家乡到武汉求学的路上,在火车上听到的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通过文章我想表达十年寒窗苦读,矢志追求梦想,困难终将过去,热血永远沸腾的历程,希冀着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叶同春教授讲话
宣传与公共关系处处长叶同春教授在颁奖仪式上致辞。他说,今年的新生写作大赛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优胜的同学都做到了“我手写我心”,用妙笔生花的文章讲述积极向上的梦想,字里行间充满了阳光健康、自强不息的精神。希望所有喜爱写作的同学继续努力,牢记言为心声、文以载道,用文字表达内心、打动人心,同时用心读书,兼顾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保持求学路上的奋进初心。
获奖名单
一等奖
法律事务2002罗志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二等奖
计算机类2007胡斌麟《素履之往,其心朗朗》
会计学1806唐艺哲《何其有幸,与你不期而遇》
三等奖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01王月《静待满天繁星》
法学2003陈正为《我的求学梦》
计算机类2002陈嫣婷《学路漫,爱为山》
优秀奖
国际经济与贸易2001李密《破而后立,晓喻新生》
计算机类2003张悦《何惧求学路远 温暖常且久存》
ACA2002程莉媛《我的求学梦》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07袁健慧《我的求学梦》
网络与新媒体2001曾勋《我的求学梦》
法学2005南智杰《我的求学梦》
财政学类2003陈粤《人间四季,奔赴星辰》
金融学1807方园《学海无涯》
新闻学2002贾丹《前行的力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001张泓光《攀登》
优秀作品
一等奖获奖作品
十年饮冰 难凉热血
法律事务2002 罗志强
背着沉甸甸的行李,我踏上了通往大学的列车。
父亲送别的身影,伴随着轰鸣的汽笛声渐行渐远,相处十八年的故乡,被拉成一匹长长的画布,在窗外流动。车厢播放着《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歌词,唤起曾经滚烫的岁月。
“夜空中最亮的心,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背着破旧蓝色书包的男孩,曾孤身一人往返在被蛇形山路盘绕的学堂。我的泡沫凉鞋,曾深陷黝黑的淤泥;我的脸,曾被山谷的寒风抽出猩红的疮口。那时候未来遥远的没有形状,梦想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不求鲤鱼跳龙门,也要读书爬出农门,这是父亲的拳拳之心。腊月清晨里,手中紧握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耳畔是远方村落的犬吠声,像在呜咽着难以言说的痛。暮色下,我只能和耕完田的水牛一同晚归,空气中氤氲着霜雾,模糊了瓦房的轮廓。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内心深处的痛和叹息”——站在选科的人生岔路口,眼前风云千樯,我被父亲强制选择理科,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抛弃跳动闪烁的文字,吞下鸡肋般无味的运算数字,我心中被生生割开了长长的豁口,疼痛总是精准的在每一个难眠的午夜袭来。这三年,我置身于黑色海洋里不断沉浮,却半步不能脱离。2019年高考出分的那个晚上,父亲打着我撞倒书桌,白色的纸卷在空中纷飞,散乱一屋,背对着我哭泣奶奶,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颤抖。冲出门,我不停的跑啊跑啊,一直跑到江边,身前没有道路,江雾茫茫;身后没有灯火,夜色沉沉。我就它被们完全包围在中间,站着哭。
“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宁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底,也不愿忘了你的眼睛”——力排众议,复读转文科,我必须一年要学他人三年的课程。求学的路途,一步步走下来,才知道艰难;逐梦的风景,一眼眼的回头看,才知道难忘。在365的高考倒计时里,我眼眶中兜不住掉下了多少泪,只有窗台边的风知道;身心俱疲对天空呐喊了多少次,只有天上的云记得。我只记得《飞鸟集》里“长日落尽,我将站在你的面前,你看见我的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夜空中最亮的星,越过一切去拥抱你”——歌声戛然而止,从漫漫过往闪回现实,窗外已然到武汉长江大桥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让我一念既出,万山无阻,让我抵达1194公里外的九省通衢——武汉。翻过了四川盆地,驶过了江汉平原,是这班列车车载我来这里,而又是求学的梦想送我上了这班列车。终于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是当我一座座高山,气喘吁吁过,汗流浃背过,最后,精神被知识填满,它带来的充实感,也沉淀在我的的气质里。
“叮咚,各位旅客请注意,终点站到了,请携带好随身物品”,但我知道,人生的列车里,没有终点站,只有下一站。我和这沿途的很多风景的缘分,脆弱如露水,唯有和梦想,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二等奖获奖作品
点此看全文
素履之往,其心朗朗
计算机类2007胡斌麟
(关于求学,关于理想,关于爱,我们都是初学者)
一个关于理想与爱的故事,与你们一起感受,或许你也曾是故事里的人。
孩童
2008年9月,五岁半,小学。
幼时的我在祖父母家长大,某个名为土坪的地方(那时候的农村还不叫农村),泥巴糊成的小屋,屋前是湖,屋后是山。祖父的爸爸我喊公公,他是村里很多人的老先生,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会了我如何掰着手指算术,教会了我关于我的名字的横撇竖捺,教会了我娃娃要听话、要学很多文化。所以,种子会慢慢萌芽,熬过冬季也终会开花。
08年,我永远记得,南方雪灾,512地震,公公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回了自己的家。时间在不停的向前走,我却总盼望它能倒流。最初的那段时间总是特别难熬,爱的离别总是显得特别沉重,新的环境也让我无所适从,奶奶无心的恶语(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所茶毒的老人形象),堂姐堂弟们有意的恶作剧,无奈却也无可奈何。
但我永远感谢我所得到的爱与护,母亲的爱与关心从未缺席,血浓于水的羁绊是我的铠甲与后盾,也永远感谢曾经的自己,熬过寒冷的岁月,依然浪漫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受过伤的小草也在努力汲取营养。
少年
2014年9月,十二岁,初中。
那时的我是最好的我。彼时少年,意气风发,美好,也有些局促。初中是在小镇上读的,那个地方比小村繁华,有着彩色的灯光和一些不能说的咿咿呀呀。校门口的奶茶卖三块钱一杯,小摊上的婆婆总留着卷发,朴素的小地方,平淡的生活,而我爱极了它。背着高过头的大书包,天一亮就出发,天黑了才回家。学校像是另一个家。
我爱我家,爱老师粉笔打在黑板上的声音,好像在书写着一篇童话,爱同学们叽叽喳喳讨论,书声朗朗,每一次起立坐下,每一次举手回答,每一次来自于试卷的评价。大概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这是我的归属,是我一直以来的向往。明亮,而又充满希望。我的求学之路道阻且长,风景永远都在路上,该发光时就去发光,该发亮时就去发亮,春天里种下果实,秋天再来收获。我喜欢这种感觉,静心,细嗅蔷薇,感受书香,学习然后成长。
奔跑
2017年9月,十五岁,高中
最好的高中,最差的班。最难熬,大概也是最难忘。
前两年的懒惰与疯狂,最后一年的债便堆得像是一堵墙,时光匆匆,谁也没成想,当初戏言的“时间还多着呢”成了没有努力过的记号,大脑在长时间的停机后也失去了最初的灵活。于是,含着泪在深夜里奔跑,握着拳在拼命寻找,一个人的崩溃和爆发在一夕之间,压力山大,而咬紧牙关也要上战场。最痛苦的那段时间是什么样的呢?大概是听着欢快的变奏曲突然泪如雨下,大概是刷着一本又一本的习题乌压压的黑字带来的却是心慌。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一些磨难,而磨难本身也是成长。新冠的爆发于我们而言是雪上加霜,呐喊,彷徨,整个世界都在躁动不安,未来是否还叫未来。
故事有开始也会有结束,高考大概就是一场故事的落幕。落幕了,一颗星星陨落了,一匹黑马悄声逆袭,笑与泪,爱与诚,未曾缺席。说不清楚自己的心情,是有一些失望与难过,结果不算最尽人意,我付出了我了无遗憾,所以接受,但永不言弃。我始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的结局是时间给你的答案,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只有付出百般的努力才能有硕果。我也相信,未来无限可能,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未来
2020年9月,十七岁,大学。
武汉,我在这里。我来了,我无所畏惧,前路漫漫,我要做永远热爱永远澄澈的那一个,人生味履,砥砺前行素履之往,其心朗朗。
点此看全文
疫情下的求学梦
会计学180唐艺哲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很多人的计划,我也在其中。并且那天如果晚走半天,可能我就没有学上了。
但我很幸运,真的很幸运,我赶上了学校的升学考试。
一月初学校放寒假,我从武汉回到乌鲁木齐。随后疫情大爆发,全国各省份通知延期开学、各考试延期举行,本该5月准备升学考试、6月毕业的我,陷入等待的状态。武汉历经半年,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也终于等到回学校参加考试的通知。
但谁知,就在考试前半个月,我认认真真备考做足准备,订好回武汉的机票时,乌鲁木齐疫情爆发了! 很突然,措不及防,像在八百米赛跑冲刺阶段,我被人绊倒了。我的机票被告知取消,没有直达武汉的飞机,火车来不及,改签其他地区大部分对乌鲁木齐来往人员又有隔离要求。我很焦虑,很无助,很着急,我的求学路因为疫情在此而中断了吗?
我一遍又一遍的刷新实时航班动态,打了数十个电话,咨询不同地区防疫部门当地防疫政策,最后只有一班乌鲁木齐飞成都,成都再转武汉的航班,且成都对乌鲁木齐由中低风险地区过来的人员不会进行隔离,有七日内核酸检测报告加绿码就可以通行。7月28日考试,7月25日从凌晨五点出门到晚上十点我落地武汉,整整一天的周转,我终于在武汉了。我也得知在我飞出来后,乌鲁木齐进行全面封禁,所有航班都将停飞。我很幸运,我也好疲惫,但我不能松懈,三年来的求学目标就快实现了。
经过一天的休息,我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准备迎接人生的“小高考”。“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形容那一阵的经历,再贴切不过了。考试前一天早上十点,我接到酒店所在社区的电话,通知我得去进行十四天的隔离,我慌了,我说第二天我就要考试了,我考完试就积极配合去隔离可以吗,答复是不行。我边收拾行李边给家人打电话,当时我甚至急哭了。家人让我冷静,先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再联系学校反映这个问题。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学校,学校出了方案,单独准备了隔离考场给新疆考生,同时接送我们进出考场,午饭也由老师专门送到隔离考场,减少我们与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最大程度上做好了防疫措施也保障我们隔离考生的需求。
在隔离期间,学校公布了考试成绩,我以不错的分数考上了武汉学院。这条求学路上,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更让我近距离体会到,我们所拥有安稳幸福的生活背后是基层人民干部的辛苦与付出。这些基层的党员干部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条件简陋等诸多困难,积极主动参与到防控疫情的最前线,才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发展。
我作为大学生党员,不禁反思,求学路上到底求得是什么?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吗?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在今年疫情最严重时,很多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及基层干部都牺牲了。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火线入党”,奋战在最前线。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我认为是他们的求学路上所习得的奉献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他们有着比常人更高的思想觉悟和毅力,是他们的行动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求学路上,学到的东西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应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我们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会计学1806班 唐艺哲
此致
三等奖获奖作品
01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文字:罗茜
摄影:夏双双
编辑排版:杨丽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