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
我院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推进
2021年7月7日,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会在黑河隆重召开,会上宣布成立首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委员会,教育部高等教育人文社科教育处张庆国处长做视频讲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丁哲学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为获奖项目颁奖。
学院荣获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
国家和省级课程思政团队、课程、名师代表
黑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委员会
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我院尚明娟老师做课程思政教学分享
学院课程思政展板
会议为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进行了颁奖。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继忠上台领取“省级示范高校”奖项,刘玉兵、王晶、尚明娟上台领取“国家级示范课程”奖项,刘玉兵被聘为首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尚明娟作为高职院校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奖代表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学院设分会场,学院党委书记闫海民等领导、职能部门管理团队和教师代表收看了会议直播。
学院党委书记闫海民
及职能部门管理团队
和教师代表在分会场观看会议直播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改革建设,自2018年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系统推进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类课程思政建设,把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因专业而异、因课而异、因班而异,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PART01
系统推进,科研先行
基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联动、党政学团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将课程思政纳入“三全育人”工程系统推进。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从政策支持、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平台与基地建设、队伍提升等方面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课程思政建设标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等系列文件,构建了以思政课为主体,以人文素质和专业课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成立“农魂匠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系统谋划,立项建设,挂图作战,有序推进。目前,学院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课程148门,已结题132门。
PART02
团队融合,创新机制
组建“1+1+1”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课程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强强联合,通过“多层次培训+科研先导+教学践行一体化”举措打造课程思政团队,实现多学科背景、多育人主体相互支撑。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厚植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将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改革成效作为各系部、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专业建设诊改、课程教学评价与诊改等重要指标。
PART03
创新模式,优化载体
首创了“团队融、内容融、理实融”、“课上课下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的“三融两联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报告汇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应用汇编》《“大国农匠”案例集》《“三农政策”解析》《“金色三农”视频库》《大国工匠案例汇编》《职业素养标准库》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学院校史馆、农耕文化馆、中药文化慧馆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厚植“三农”情怀,广泛开展百村千社万户公益助农行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手拉小手”等服务,让文化熏陶、价值引导、实践体验在课堂内外教学和活动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培养了大批扎根龙江的科技新农人、电商新农人和管理新农人。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校园芍药文化节”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基于厚植‘三农’情怀的涉农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示范团队1个、思政名师2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学院将继续探索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打造“红色”“金色”思政实践品牌项目,建设金色现代农业思政实践中心,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形成凸显专业群特色的“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专家指导、培训交流、示范课带动、出国研修、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举措,提升团队政治素质、课程思政研究能力、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能力和辐射带动水平。
END
图文排版:赵林琳
文字编辑:郭祥
审核:赵林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