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宵
快
乐
嘿!可爱的轻大人
甜甜的元宵节又到了
这些灯谜让我们先猜为敬吧!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那么你对元宵节的了解有多少呢?
《说文解字》里有:“元,为始;宵,为夜。”元宵,意为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有许多习俗,如:猜灯谜、看花灯、吃元宵等等。下面让我们从与元宵节的“相遇”“相知”“相许”来欢度我们2021年的第一个月圆日。
一、与元宵节的“相遇”
那些年与正月十五的相遇
正月十五早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盛传开来。
二、与元宵节的“相知”
让我们一起看看元宵走过的唐宋元明清
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代依旧传承燃灯活动。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
元朝的元宵节不同于其它朝代,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节日便没了以往的休闲惬意。
明朝的灯节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恢复了元宵节原来的模样。
清朝,异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到了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新年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年。
三、与元宵节的“相许”
元宵节给我们留下那些美好的回忆~
对元宵节最深的印象就是可以吃汤圆!小时候到现在都很喜欢吃汤圆,虽然可能会积食,但每次还是吃很多!甜甜软软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每到十五晚上,还会有很多人放孔明灯祈福,为新的一年做最美好的祝愿!
——@茅搜
对元宵节的感觉和认知: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对于夙愿归家的中国人来说,浸润着浓浓的思恋。元宵节的精华就在于团圆,吃汤圆,赏圆月,团团圆圆暖人间。每次到了元宵节,就更加的感慨,有家的地方就有团圆,有家的地方,才有美好可言。
——@眼中唯有一个你
一家人开心的在一起,品尝美食汤圆,出外游玩,晚上观看烟火璀璨,赏夜间的绚烂灯光。
——@明天
记忆里的元宵节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灯笼以及软软糯糯的汤圆,而现在的元宵节多半会让我想起开学以及分别。元宵节更像是对上一年年末欢庆的一个总结,提醒我们假期将尽,一切工作又将步入正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未航
每年的元宵节都是我们一家中为数不多的团圆时光。元宵节中午我们一家四口会在这温暖而又快乐的时候,围坐在这小小的餐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爸爸妈妈总是有的没的给我和姐姐说一大堆,每逢此时我也总是摆出一副不厌烦的表情去应付他们。但现在我在坐在元旦餐桌前,我觉得爸爸妈妈的唠叨不再是那么的唠叨了。
——@Kia星星
如今现在虽不流行花灯和灯谜,所以我从小到大,元宵节唯一的乐趣就是吃元宵。和现在直接去超市买包速冻元宵不同,小时候,元宵都是自己家做的,糯米粉和水按一定比例调成糊,再一个个搓成龙眼大小的圆球,内馅通常是芝麻馅或者花生馅。
我常常不能像外婆和妈妈一样把元宵捏得很好看,一眼看过去,总是我做的元宵最为显眼——因为实在是“歪瓜裂枣”,很难让人忽视——外婆总会说我笨手笨脚,但是每次都会笑眯眯地把我做的元宵下锅。
现在回想起来,那份甜蜜得过头的元宵也许算不上什么美味佳肴,更不用说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元宵种类繁多,每一种都美味好吃。但是每到上元佳节,我的眼前总是会浮现小时候的那碗元宵,也许一家团圆的热热闹闹的场景,才是我最怀念的那份“元宵味道”吧。
——@白的三
都说元宵是年的尾巴
过完元宵,享完团圆
我们又要整理行装奔赴远方了
明天轻大的学子们就要回到校园了
郑州天气复杂多变
大家注意保暖,路上注意安全呀!
END
策划:郭雅静
素材征集: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张仪狄
责编:李亚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