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这是一个注定被1260万郑州人牢牢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原郑州突降特大暴雨,水漫郑州。这一天,中原郑州遭受劫难,损失惨重。这一天,中原郑州成了黑暗之城,悲伤之城。无数乐观、善良的郑州人,不争气的眼泪流了一次又一次。有揪心的泪,有悲恸的泪,有伤心的泪,有感动的泪,有感恩的泪,还有无助的泪。诗人艾青曾经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然而,“汛考”还未结束,疫考“又来加试”。从7月30日开始,郑州又面临着德尔塔新冠肺炎的考验,豫A牌照让外地城市不少人看之色变,闻之心惊。郑州,这座近代以二七大罢工闻名全国的英雄城市,正遭受洪灾和疫情的双重肆虐。几乎透不过气来的受伤、挫折、压抑和担心、焦虑、挂念,让郑州这座城市再次陷入考验。
面对考验,作为郑州这座城市的一员,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实验室管理处有这么一群穿红马甲的人,逆行而上,穿行在需要他们的地方,奉献着对郑州这座城市、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细微之善、点滴之爱。
1.袁璐同志: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在参与到搬运防汛救灾物资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带伤坚持,时刻谨记自己曾经作为军人的使命,在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中,耐心的疏导和安抚前来核酸的群众,安排腿脚不便和年事已高的群众优先核酸检测。他说:“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是中国力量的一块砖,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2. 赵彤同志:在二七区福华街办事处当志愿者。7月23日至24日搬运救灾物资,从小件的方便面,瓶装水,到大件成百斤一袋的大米,一趟一趟的搬运,汗水湿透了衣服,太阳晒伤了皮肤,也不叫苦叫累。除了搬运物资,赵彤同志还加入了清除京广路从保全街到政通路路段的淤泥的工作。他主动协助民警同志在京广路永安街、庆丰街、淮河路路口维持秩序、疏导交通、劝说群众。在执勤的过程中,遇到了外国媒体记者,他做到有礼有节,既阻止了外媒的拍照采访,又维护了国家形象。24号、25号晚上他跟随来郑州支援的成都消防员刘金阳又去卫辉参与救援。在卫辉同来自河北、安徽、天津和其它各地的救灾车辆及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从晚上9点一直干到早上五点多,连续两个晚上没合眼。虽然苦些累些,但能为灾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3.杨永民同志:在看到郑州市遭遇特大暴雨,我省豫北地区也遭受了巨大的洪涝灾害后,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虽然他无法去前线抗洪抢险,也无法去现场给受灾群众提供直接的帮助,但他没有放弃内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励志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为抗洪抢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志愿工作中,他充分发扬一名党员吃苦在前的作风,脏活累活重活抢着干,顾不上严寒酷暑的烈日暴晒,抗百斤的大米,搬运矿泉水等。在随之而来的郑州市新冠病毒抗疫过程中,他义无反顾地去做维护检测秩序的志愿者,不分昼夜,逆行而上。
他们穿着红马甲的样子如身披铠甲的勇士,他们努力的样子点亮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点亮了希望。同心战“疫”,我们从未松懈,也始终坚信,坚守便会迎来美好未来。莎士比亚曾经说:“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这座城市有光,就一定能跨越黑暗。这座城市有爱,就一定能传递温暖。城市有胆,就一定就能击败疫情。
来稿请投:hnmyjjxyxmt@163.com
编辑:李佳祺
统筹:翟浩辰|审核 :庞伟伟
出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大学生记者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