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血泪
荡起天地英雄气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
重温他们的故事
英雄之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1965年7月14日
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
在组织**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
王杰同志为了掩护其他战士
立即扑了上去,壮烈牺牲
12位**获救了
王杰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3岁
1965年11月27日
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
56年来,王杰身上体现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两不怕”精神
始终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
2001年4月1日
一架美军EP-3侦察机
在中国海南岛东南
约7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上空
与飞行员王伟驾驶的战斗机相撞
王伟跳伞,永远留在了海天之间
在杭州东北郊的安贤陵园里
安放着王伟烈士穿过的一套老式海军军装
王伟牺牲后,被中央军委追授
“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沧海桑田,道义永恒
整整20年过去,思念依然无尽
加勒万河谷,是祖国西部边陲
也是守卫和平的一线
年仅18岁的战士陈祥榕
把生命和青春,永远留在了这里
脚下是前线,身后是祖国
宁可前进百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
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
人们在牺牲现场看到
陈祥榕紧紧趴在营长陈红军身上
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山河无恙,只因英雄铁肩担当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伟大征程
感悟历史启示
人民军队必将续写
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美篇章
今天,八一建军节
对中国军人来讲
守护家国,便是一生所愿
在滔滔洪水中筑成堤坝
在雪山孤岛上戍守边防
在枪林弹雨中捍卫和平
他们是一团火
点亮无边黑暗不曾熄灭
他们是一道光
划破天际奔向曙光黎明
他们从炮火中走来,步履坚定
他们用一个信念点燃万千理想
紧紧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他们是
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每到危难时刻
他们就会出现
不止在暴雨中
也在废墟里
在抗疫一线
在每一处
人民需要的地方
热血军魂卫祖国
他们的脸
经受过高原强烈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
布满晒斑
在海拔近6000米的高原巡逻
所有的防护都不是那么有效
边防战士们说:“脸上太疼了
洗脸都不敢用手使劲搓”
他们的脸
经受过冰霜和严寒
-50°C的低温下站岗,呵气成冰
但守卫边防的眼神依旧坚毅
他们的脸
直面过病毒的威胁
疫情就是命令,他们星夜驰援
脸上深深的勒痕
诠释了什么是誓死不退的决心
他们的脸
经受过风沙的洗礼
在戈壁滩,“吃土”是家常便饭
厚厚的“风沙面膜”
却遮不住他们灿烂的笑容
他们的脸
经受过蚊虫的“围攻”
驻守在一巴掌能拍死100多只蚊虫的丛林
他们不言苦、不言亏、不言悔
他们的手
握得紧保家卫国的钢枪
却握不住一双筷子
在科尔沁大草原地表温度-42℃
滴水成冰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手湿水就裂、遇暖就痒
他们的手
打得出射击极限纪录
虎口的老茧
是光荣的印记
他们的手
敢和危险的地雷“亲密接触”
甘冒生命危险
只为让雷区变为良田
他们的手
筑得起阻挡洪水的堤坝
高温炙烤
手臂上被晒出密密麻麻的水泡
他们的脚
踏进过肆虐的洪水
昼夜奋战,越是艰险越向前
双脚被泡得浮肿,满是褶皱
他们的脚
踏进过刺骨的冰河
为了抢修边境设施
在-30℃的严寒中下水打捞
上岸后,双脚结满硬邦邦的冰块
他们挺拔的身姿
是震撼世界的中国名片
“第一门面担当”如何炼成?
汗水浸湿的后背给出了答案
他们厚实的背
是永远可以依靠的后盾
13年前的汶川地震
战士们趴在还没有修完的铁索桥上
组成临时“人桥”
让小学生们从自己的脊背上爬过
他们义无反顾的背影
是我们危难中的希望和底气
九寨沟地震灾区,乱石飞落
他们涉险逆行,没有丝毫迟疑
他们眼含凌厉
手握利器,一击制敌
他们眼含温柔
铁汉柔情,让人动容
他们眼含笑意
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他们眼含骄傲
中国二字,澎湃于心
他们眼含刚毅
保家卫国,誓死不退!
师院学子亦是爱国的少年郎
他们在青春年华便加入祖国的队伍
不怕苦 不怕累
去展现最美丽的姿态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推文)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推文)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推文)
致敬,中国军人
谢谢你,为祖国挥洒热血
谢谢你,为人民遮风挡雨
有任何疑问,欢迎添加小山微信咨询
精彩链接
(点击图片查看)
信阳师范学院新媒体运营团队
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河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编辑 / 赵丹琪
审核 / 刘勐
在看点这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