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12号通告
为快速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决定,进一步调整封控区,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二七区人和路街道、嵩山路街道、淮河路街道、建中街街道、福华街街道、蜜蜂张街道、大学路街道、五里堡街道、一马路街道、解放路街道、德化街街道、铭功路街道等12个街道内的居民小区为封控区,以及11号通告划定的“嵩山路以东、紫荆山路以西、陇海路以南、环翠路以北区域”(见下图)内隶属管城回族区内的居民小区为封控区。封控区内全体人员实行“只进不出、严禁聚集”管理措施,封控的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二、中高风险地区内全体人员实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
三、金水路、中原路、建设路、陇海路、航海路、长江路、嵩山路、大学路、京广路、南三环等10条主干道保持正常通行。长途汽车中心站、汽车客运南站正常运营。
四、对途径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的城市公交线路,实行跳站运营;出租汽车(包括网约车)暂停跨城业务,在郑州市绕城高速以内(含新郑机场)运营,不得在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运营。因工作需要进入中高风险区域、封控区的特种车辆正常通行。
五、封控区内的医疗机构落实预约就诊、进院扫码、测温、戴口罩、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工作人员除外)措施,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在治疗期间足不出院,出院前进行核酸检测。
六、暂停封控区经营性场所和棋牌室、活动室等非生活必需的文体休闲娱乐场所。药店、销售生活必需品的超市、便利店可正常营业,封控区实行“一户一天一人一次”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电力、燃气、供水、通信、城管、救援抢险、急救、疫情防控机构等民生保障单位可正常开展工作,落实限流、错峰、减少聚集等措施。
七、封控区属地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做好辖区内群众的生活保障、物资配送、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注重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
以上防控措施,依据疫情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本通告自发布之时起执行。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8月4日
疫情防控形势紧张严峻
郑州市全员核酸检测迅速启动
危难面前
有人挺身而出
有人逆行而上
郑大人在抗疫一线
一位位逆行者们
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月31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迅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时间迅速响应,积极开展相关人员核酸检测工作,截止8月1日上午八时,共检测核酸样本27716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31日上午起,郑大一附院开展对武警消防总队、河南省卫健委、黄河迎宾馆、全院职工、住院病人及陪护及发热门诊患者的核酸检测工作。由于河医院区电力没完全恢复,采集的标本需集中运往郑东院区检测,时间紧,检测量大,检验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科主任明亮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亲自参加出具报告。贺付成副主任、沈燕副主任、王万海副主任各司其职,迅速完成各项工作人员排班及相关事宜。
检验科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响应,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班加点,无私奉献,表现出了极强的执行力。有的职工刚下夜班,放弃夜班休息,也加入到核算检测工作中来,全科人员上下一心、精诚团结,保质保量完成了全流程工作。
凌晨四点,最后一批数据上机,早上八点,全部样本信息统计整理完成。经统计,本次郑大一附院共检测核酸样本27716人次,其中武警消防总队606人次,河南省卫健委713人次,黄河迎宾馆368人次,职工体检17425人次,住院病人及陪护、发热门诊病人8604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仲宁
2021年8月2日晚11时
7月31日下午6点,医院委派我担任核酸检测医疗队队长,迅速组队支援郑州市全员核酸筛查采样的工作。作为队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对于带领百余人的队伍前往高风险区域,能不能安全圆满地完成大规模的核酸筛查采样任务,我的内心很是忐忑。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人民的生命健康面临威胁的时候,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允许我有丝毫的犹豫和恐惧,更不能临阵退缩。
时间紧、任务重,在接到命令后,我们的检测队伍第一时间到位,将153名队员迅速分组,开展工作。我们克服了检测点条件不足、天气炎热、环境复杂等诸多不利因素,带领队员们以昂扬的斗志和默契的配合,连夜完成了第一阶段采样。
之后,看到精疲力尽却如释重负的队员们,我们决定合理机动安排轮岗,分小组检测陆续前来的居民。由于所在区域是管控区,待岗时只能在露天室外就地休息。天气闷热,蚊虫纷扰,席地而卧的我们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完成二七区核酸筛查采样任务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息,连同增补的51名队员,转战高新区继续工作。虽然被疲惫和汗水熬红了双眼,队员们依然斗志不减,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流程,连续奋战24小时,对高新区检测点的居民实施了核酸采样。
在高温酷暑的环境下,裹在防护服下面的医务人员,持续高强度地工作,好似在蒸笼里一样——炎热,疲惫,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待检人群,因口罩导致的呼吸不畅和内心的焦虑让人感觉到窒息。但是,内心的情怀和信念支撑着我们,让我们忘记了饥饿和疲惫,始终坚持在抗疫战斗第一线。截止8月2日下午10点,医院医疗支援队已累计采样146110例。感谢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队员们的忘我工作,密切配合,感谢医院对我们的有力保障。我们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坚决用汗水和实干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根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和郑州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8月3日下午14:30,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冠核酸筛查医疗队再次出发,200名医务工作者奔赴郑州市二七区17个社区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郑大三附院第四批新冠核酸筛查医疗队集结完毕
8月3日下午,院党委书记吴超、副院长刘福云为医护人员送行
自7月31日晚起,郑大三附院前期已派出210人相继奔赴各个筛查点开展采样工作。他们中的大数多人刚带着一身的辛劳和汗水从核酸采样“前线”返回,但他们都是闻令而动、无畏冲锋的医护人员,仅短暂休整后,他们再次整装出发,目前已经投入紧张的采样工作中!
8月3日下午,新冠核酸筛查医疗队正在对居民进行采样
夏日高温,厚重的防护服被汗水浸透,他们的双手被汗水浸的发白,脸上被勒出一条条痕迹,但这正是无畏者最美的“勋章”。
郑大三附院医护人员用行动投身这场抗争病毒战“疫”,无论他们是铁骨铮铮的“硬汉”还是温柔体贴的“女性”,他们都拥有着一颗英雄的心,共同诠释着白衣天使的职责与担当,都在用生命守护生命,只为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在协助完成二七区第一轮全员筛查后,8月1日傍晚,200名郑州大学五附院核酸检测筛查队员来不及休整,听从指挥,转移筛查阵地,全力以赴支援中原区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
8月2日下午,受中原区卫健委请求,医院再次增派50名医护人员转赴中原区开展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医院核酸检测筛查队严格按照控感操作流程,科学防护,切实履行应检尽检的工作职责,经过一天一夜的紧锣密鼓工作,此次派往中原区核酸检测筛查队共完成5万余人次核酸采集工作。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凌晨接到任务,星夜紧急集合。
7月30日,郑州市二七区发现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31日凌晨1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上级通知,共抽调300余人,分3批前往管控区域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截至目前,医院已完成30个社区人员的核酸采集工作。第四批150名医护人员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出发!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持续3天3夜,先后组织近700名医务人员,奔赴二七区(中高风险区域)、金水区、龙子湖区街道办事处,共31个社区、136个采样点,用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近16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
7月31日凌晨
300余人迅速集结 挺进二七区
二七区是郑州疫情防控的中高风险区。
7月31日凌晨,接上级通知,医院抽派300余名医务人员,分两批奔赴郑州市二七区28个社区、96个采样点,对二七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8月1日中午,队员们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顺利完成此次核酸检测任务!
核酸检测点灯火通明,身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衣服干了又湿,护目镜也起了一层雾珠。
高温酷暑,全副武装下,有人出现便血、中暑,双手被汗水泡的发白发皱,脸上是深深的勒痕。脱下防护服那一刻,汗水早已浸透全身。太累时,只能躺下休息一会儿,随即再投入战斗。

很多监护室下夜班的护理人员,早上下了夜班,又加入到核酸检测队伍中来,几天没有回过家。

一句“我是党员,我上!”多么响亮!
8月1日晚
140余人连夜出发 奔赴金水区
8月1日晚上8点多,医院核酸检测采样队再出发,140余名队员奔赴金水区19个社区,对金水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黑夜掩盖不了昂扬的斗志,出发!


为了人民的健康,脸上的勒痕、身上的汗水,都不算什么。
8月2日
240余人不惧酷暑 守护郑东龙子湖
8月2日早上8点,医院第4批核酸检测采样队又出发!不惧酷暑,奔赴郑东新区龙子湖。
中午1点,第5批队员出发,前去接应龙子湖核酸检测工作,守护人民健康,接续奋斗!

现场检测,忙而不乱。很多队员在前一晚刚刚支援过金水区社区核酸检测,稍作休整,再次投入新的“战斗”。

汗水湿透衣背,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任务艰巨,心态乐观!奥利给!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白衣执甲,逆行而上
他们的无私奉献
换来的是人民的平安
求是担当
医者仁心
郑大逆行者们
为你们骄傲
为你们祝福
郑州,一定会挺住!
难关,一定会渡过!
郑州大学官方微信
zzuweixin
策划:厉励
执行策划:杨明
内容由各附属医院提供
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
编辑:邓茜雅
审校:申晴杜红婧
致敬逆行者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