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教师荣获省级
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称号
近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度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评选出2020年度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75个、教学名师72名。我院工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工学部计算机专业教师魏娜娣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荣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不仅是团队或个人的成绩,也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由工学部主任赵书良教授带领7名我院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成。他们依托河北省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汇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致力于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育。该团队紧紧围绕学院“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目标,遵循“继承+创新”,“协调+共享”,“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推进课程思政,夯实理论根基、细分专业方向,对接岗位需求、升级知识结构,深化项目驱动、开展订单式培养等举措,探索实践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与课程建设,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团队成员2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承担多项省部级教改与科研课题,并获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
优秀的团队培养优质的人才,学院不仅培育出众多优秀学子,同时也提供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工学部计算机专业教师魏娜娣副教授,潜心教学,匠心育人。她讲授6门软件测试专业课程,构建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主讲的《黑盒与Web测试技术》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立项建设课程。牵头建设学院自动化测试研究室,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实践。她勤于钻研,主持、参与多项教改科研课题。撰写的《软件测试综合技术》等5部专业著作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被60余所院校选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魏娜娣还努力探索“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新路径,培育学生思想技能双提升。她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被学生亲切称作“24小时在线答疑教师”。在11年的教学生涯中,魏娜娣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书育人模范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余项。
多年来,我院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紧跟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多维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团队,充分展现了汇华学院“超越自我 开创未来”的校训精神。
”
“
我院开展第二课堂特色项目展示活动
为系统总结学院第二课堂特色项目成果,展示各学部教学工作亮点,使广大师生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和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特色项目,2020年11月2日,我院开展第二课堂特色项目的展示活动。院长阎福玲,副院长沈金宝、黄文艳到场观摩展示活动。
各学部经过精心准备,凝练各自第二课堂特色项目中的特色亮点,通过实物展示、现场表演、展牌宣传等形式展现了学部教学工作的成果。其中文学部古典诗词诵读、“明日之师”项目,理学部重做高考题项目,外语学部外语课文过级项目,艺术学部经典作品临摹、主题创作项目,传媒学部新闻词条背诵项目,教育法政学部学前手工作品制作展示,经济管理学部会计点钞项目,工学部物联网机器人项目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项目吸引了广大师生驻足观看。
汇华学院第二课堂特色项目自2017年开始实施,与传统第二课堂以社团活动为主的形式不同,“第二课堂特色项目”主要着眼于第一课堂专业性延伸,补足学生在课上学习时对于基础知识的欠缺,培养学生更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更为开阔的专业视野。项目实施以来,各学部从规章制度、师资保障、日常管理、成绩认定等方面进行不断调整完善。经过历时近三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师范专业侧重教学基本能力、非师范专业侧重行业实操技能,双线平行发展的模式。构建了“第二课堂特色项目一二三”运行模式,即全院一个项目,师范与非师范两大模式类型,过级、社团活动、日常专业训练三种实施方案。
汇华学院将继续依托第二课堂特色项目建设,创新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为加强学院内涵建设贡献力量。
”
“
我院举办“四史”教育主题展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论述,落实上级党组织关于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四史”主题教育的活动安排,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划部署,11月1日“四史”教育主题展览在我院第三教学楼展厅展出。
主题展览通过三十余张展牌、120余幅图片和近万字的文字材料展示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览以时间为序、以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为主线向参观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通过展览,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进一步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激励广大师生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11月4日,学院举办了“四史”教育主题展览开幕式,党委书记徐国强等学院领导出席开幕式。徐国强在讲话中指出,“四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传承的精神密码,学习“四史”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师生一定要把学习“四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学习历史要学深学透,也要想深想透,更要做深做透,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勇于担当,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1月5日下午,利用“周四党员学习日”,学院全体教工党员参观了本次教育展览。大家纷纷表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进一步激励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奔跑追梦,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此次主题展览由学院党委主办、文学部党总支承办。文学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疫情常态防控下校内实习实践平台探索,将“四史”教育主题展览和历史学专业校内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策划完成了设计和布展工作。参与展览创作的历史专业学生说,通过参与此次主题展览的策划和设计,对党的感情更加深厚,让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记忆更加深刻,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专业选择。
学院进一步探索思政课堂、思政教育和“四史”教育的有机融合,本学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生和“青马工程”学员参观了展览。思政课教师代表孙凯表示,把《纲要》课和主题展览结合起立,让同学们更加立体、生动地去学习我们国家的伟大历史,增强了对学生们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截止目前,此次展览共接待参观师生近3000人次。
”
“
我院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
11月4日下午,我院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学院就业工作领导组成员、学部部长、学生工作副部长及2021届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会议,院长阎福玲、党委书记徐国强、副院长刘献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招生就业处处长张增水主持。
动员会上,党委书记徐国强传达了河北省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要求各学部、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2020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集中攻坚稳就业,精准服务保民生”主题,将就业工作做为六稳六保之首,本着为社会负责,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应统尽统,不掺水分,大干三十天,力争11月底前完成年度就业工作总目标。
就业工作主管副院长刘献军做动员讲话。他指出,受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复杂和严峻,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经过全院上下共同努力,截止8月31日,学院初次就业率超过省定初次就业率基准线,这背后是老师们对学院就业工作兢兢业业的付出和扎扎实实的贡献,成绩取得不易。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依旧艰巨,希望2020届毕业生辅导员老师们,再接再厉,及时追踪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更新毕业生就业信息,力争完成年度就业最终目标。刘献军对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四点要求:一是就业引导要实,用足用好各项促就业政策;二是就业帮扶要实,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充分就业,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率不低于学院平均水平;三是用心用情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用实际行动服务好毕业生。四是就业数据要实,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院长阎福玲在讲话中对我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院上下在认真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基础之上,结合学院、学部实际,科学谋划、创新举措、精准施策,开展了系列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成绩来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他强调,一要充分认清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不折不扣的将就业工作谋划好、部署好、落实好、完成好。二要建立“全院、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四全”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主阵地建设,继续加大汇华基础教育联盟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汇华优势,助力汇华发展。三要建立精准就业机制,牢固树立精准意识,开展点对点就业信息推送服务,完善学生台账管理,做好就业宣传引导。他对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强化责任;二是加强指导,提高服务;三是保持稳定,保证安全。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的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院上下要统一思想,增强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客观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科学研判困难挑战,抢抓机遇和有利因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做好就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全力保障学院就业大局整体稳定。
”
“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
10月15日至11月2日,学院领导李振国、王永辉、黄文艳、刘献军、杨继清分别为基层党组织讲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党课。
10月22日,李振国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为直属教工第一党支部教工党员讲授专题党课。他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结合一支部学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安全工作处两个党小组的岗位工作特点,分别从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领域,以及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等方面,为大家解读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10月15日,王永辉在行政楼三楼党员活动室为直属教工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主题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他谈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工作的重要文献的体会和感悟,结合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在此次全球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展开的全球合作,生动又详实地介绍了当今我国外交取得的成绩。
10月22日,黄文艳在第一教学楼201会议室为工学部教工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她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四、十五专题内容为主线,深入解读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内涵,梳理了“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精髓,结合工学部专业特点、学情实际,进一步剖析研讨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弘扬与体现,号召广大教师立足育人本职,加强学风建设。
10月28日,杨继清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主题,在附属小学会议室为附小党支部全体党员讲授了专题党课。他从“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持续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参加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自学的过程,与大家分享了学习心得体会。
11月2日,沈金宝在第三教学楼动画实验室以专题党课形式带领艺术学部全体员工集体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部分内容。他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体会,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谈起,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学院领导讲授专题党课内容丰富,立足工作学习实际,有力地推动了党员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
我院举办党员教师公益课堂线上讲座
11月1日,我院党员教师公益课堂线上讲座正式开通,在学院汇华党建网开设“党员教师公益课堂”专题栏目,教工党员通过线上录播的方式为全院师生义务授课。
第1期上线的党员教师公益课程包括工学部教师魏娜娣的《少年轻松趣编程·科技助力强国梦——Scratch少儿游戏编程》、传媒学部教师高天宇的《牢记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勇担时代使命》、工学部教师霍利玲等的《计算机安全常识》、理学部教师邢倩的《GIS围绕在你身边》。老师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利用在线课程的授课模式开展公益课堂,面向全院师生开放。
党员教师公益课堂是汇华学院党员志愿服务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学院教师党员中的志愿者义务讲授,以系列讲座形式,面向全院师生。从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根据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党员教师公益课堂在定期讲座、自选讲座、高级讲座等线下讲座的基础上开设线上讲座。
”
供 稿:官 网
排 版:李 喆
编 辑:李 喆
责任编辑:张嘉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