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各高校举办的应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双向选择洽谈会(以下简称“双选会”)现场总是人山人海。一个展位棚、一幅招聘海报、一张木桌、两把椅子,用人单位和应聘学生隔着一张桌子你来我往的互动场面,在今年的春季“双选会”上消失不见。“云端宣讲”“空中双选会”“远程面试”“电子签约”等“无接触”招聘方式,在特殊战“疫”期间成为“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的主流。
3月10日,广西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在易校招App和广西人才网两个平台同时举行,启动首日就吸引了190家企业参展,共计提供1032个就业岗位。
“我是在易校招App上参加了学校的春季双选会。和线下招聘会相比,线上双选会的氛围更加轻松,更有利于毕业生了解企业情况,选择自己满意的用人单位和岗位。”会计与审计学院会计1643班学生陆莹说道,她特别关注了制造业的会计和出纳岗位,在投出5份简历后,得到了1家公司的网络面试通知。
“我参加了百色华银铝业的视频面试,对比线下面试,视频面试其实不太容易进入面试状态。在面试前,我还是会整理好妆发,穿正装参加面试。在镜头前,我会很紧张,因为没办法看清面试官的表情和反应,不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否得到认可。”陆莹说,大三时上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非常实用,辅导员专门讲授的简历制作知识在这次应聘中派上了用场。“例如实践经历的排序要从最近的日期开始排列,自我评价的内容避免口语化和模板化,这些都是课上学到的”。
(周彦宏在广西人才网参加网络招聘会)
在同一天,金融与保险学院金融1644班学生周彦宏通过广西人才网也参加了学校的春季网络招聘会。“线下招聘可以一次来很多家公司,但网络招聘就要分不同批次举行,很多公司开始招聘的时间都不一样。”周彦宏说,她比较关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和财务岗位;在投出10份简历后,她收到了2家企业的网络面试通知。
“我参加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网络面试,当时没有穿西服。线上面试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进行,所以我不觉得紧张,反而很放松。” 周彦宏说,班里的同学都很积极参加网上招聘,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些网络面试指导课程,具体讲授自我评价应该包含哪些要点,以及遇到不知道的问题应该如何回答。
中国人寿公司广西分公司彭莉妮经理评价,网络面试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正装必不可少。线下招聘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有问题也可以当面问清楚,沟通效果更直观;线上面试隔着屏幕,结果评估更依赖学生和企业间的互动。
根据易校招App“广西财经学院空中双选会专场”数据显示,“春招”首日,有949名学生在线投递了1231份简历,在线面试进行了1067次,超过61人在线获得录取通知。根据学校安排,广西财经学院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将会持续到4月5日。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学校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及毕业班辅导员共同发力,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线上就业服务。
“目前,招生就业处利用已有的吉讯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引导学生通过微信扫描学习求职技巧、公文写作等系列就业创业课程。同时,依托易班App、部门的就业信息网等公众平台,推送最新就业政策、招聘信息以及网络求职技巧。”学校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科科长吕晓聪说,线上招聘跟线下招聘有很多不同点:一是组织形式不同,线下招聘主要采取宣讲会、双选会、招聘会等面对面形式,网络招聘则采用直播宣讲、视频面试、网络招聘公告等非接触形式;二是所受限制不同,线下招聘受制于场地规模、设备设施等客观因素,人员和规模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网络招聘则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扩大了相关人员的参与规模;三是便捷程度不同,线下招聘消耗了外地用人单位和赴外地面试学生的时间精力,网络招聘为双方提供了诸多时空便利。
(招生就业处袁铭老师
在网络招聘平台观看后台数据)
3月14日,自治区教育厅将举办2020届广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第一场网络视频双选会,学校招生就业处正组织各教学院指导毕业生尽快熟悉网络求职流程, 统计好毕业生参会人数、投递简历数和签约人数等相关数据,及时了解毕业生求职需求和就业困难。
“现在的就业指导课几乎都是基于传统的面试和应聘渠道展开教学的,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线上办公的发展,招聘模式也有了很大转变,对于线上求职这一块的教学内容应该要加强。”2019年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黄斯雯说道。
作为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黄斯雯平时上课会讲授网络搜索就业信息、在线投递简历以及甄别网招企业真伪的方法,但没有涉及过网络招聘和在线面试的技巧。“其实我们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也很需要学校提供相关的网络就业指导专业培训,比如网络应聘流程、查找信息手段、处理海量信息、线上简历制作注意事项等等,这些都需要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光靠教师凭个人经验摸索是不行的。”
黄斯雯建议,在新形势下学生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改变“传统=靠谱,网络=骗子多”的偏见,尽快适应线上招聘形式,线上面试不会因为其‘网络’属性变得随意,对此要有足够重视,做好相应准备。
相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和普遍性,毕业班辅导员对学生的个体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在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求职问题比较多,一是投递的简历石沉大海,打击了学生的求职积极性;二是求职意向比较迷茫,在从事本专业工作还是找喜欢的其他工作之间难做选择;三是缺乏面试经验,在视频面试的时候容易短路和卡壳。”信息与统计学院毕业班辅导员李婷婷说道。
(信息与统计学院在易班推送
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求职技巧的文章)
作为一名“新手”辅导员,李婷婷每天都会在400多人的毕业年级群和9个毕业班班群内,分享各类网络求职信息、网络求职指导直播课程、就业创业工作政策动态、“五险一金”基础知识及全国疫情防控最新形势。她说,线下的面对面指导更能掌握学生的心态,学生也更能敞开心扉,针对性比较强;通过网络进行就业指导,学生不会说太多,实时沟通的时间也对不上。“我认为线下招聘更有利于毕业生表现自己,在家里参加视频招聘会受到网速影响,不利于毕业生的发挥和表现。”
李婷婷希望,学校能够搭建与企业公司经常交流的平台,多邀请就业指导专家到校,教授学生求职应聘的技巧,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求职自信心;同时,利用大数据汇总学生的就业方向,在推送就业招聘信息时更具有针对性。
(李婷婷为学生提供简历撰写指导
并在毕业年级群内发布求职信息)
据教育部、人社部及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国、全区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同比增加了40万;广西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2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万人,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今年,我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达到6655人,比去年7401名2019届毕业生总人数有所减少。
毕业生人数的减少,不意味着就业创业工作任务的减轻。相反,疫情防控期间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招聘,指导学生适应全新的应聘模式,精准对接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和学生达成“双向选择”意向,考验着就业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智慧。
拓宽线上“双选”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信息精准推送机制,推动线上就业创业指导和教学,多举措保障毕业生“云端”就业“不掉线”,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论文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为全体毕业生“云就业”保驾护航。
感谢阅读
来源:综合
作者:宣传部
美编:周启贤
审核:谭冰亮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