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用一两句话概括过去五年本学院的发展建设。
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统领作用;立足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搭建科研平台,发挥科研团队优势。
2
“十三五”期间,本学院有哪些新亮点,新成绩?
一是大力培养红色文化旅游人才。学院紧密结合学科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挥原来优势的基础上,把培红色文化旅游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院建成自治区级广西红色文化旅游研究与传播基地,成为大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课堂。同时,编成广西红色旅游景区讲解词、广西红色故事、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创新研究、湘江战役简史等教学材料。承担校园文化传播使者团工作,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力量。以红色文化为灵魂,推进广西红色文化旅游研究与发展,挖掘广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大力培养文化传播人才。深入文化和旅游融合,按照“科学规划、统一指挥,全面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分工协作、狠抓落实”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向应用型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贴行业需求办学。以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成立产业学院为契机,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形成“大文化、大旅游、大艺术”新格局。
三是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突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湘桂走廊研究中心为主体,汇集人才和智力资源,开展湘桂走廊文化的研究,打造研究团队,推出大批桂剧、民间音乐成果。
3
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有何新成效?
一是深度校企合作。学院走进企业,深入市场调研,与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演艺公司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院企共同培养师资,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内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文化传播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学院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教育教学与行业产业匹配,以知识运用能力为核心,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
三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适应经济社会新需求,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形成梯队,创新教学方法,在教育教育学和实践能力上,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是搭建校内训练平台,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加强学院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展示中心、“七玄乐府”、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与新媒体中心、综合演艺中心,突出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增厚文化底蕴,强化文化育人环境。
4
下一步如何持续发挥学科优势,为“十四五”发展添砖加瓦?
“十四五”期间,学院的发展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使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基础好、专业有特色、融合有活力、师资水平高的一流学院。
一是抓好党建,促业务发展。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形式,落实上级和学校党委的决议。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管好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党性教育,筑牢廉政、道德防线,杜绝出现违犯师德师风的问题。
二是抓好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院根据学科专业性质,深化学科专业融合,与行业企业对接,与社会需求对接,以相互融合为目标,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创造一切条件,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科研工作,突出办学特色。学院在未来的几年里,立足广西红色文化旅游、非物质遗产文化、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湘桂走廊文化的研究,形成优势团队,聚焦文旅融合,出一批有影响、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排版 | 陈君婕
来源 | 文化与传播学院
审核 | 李琪 李莲芳 四维新媒体工作室官微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