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概况
1.1 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渗透的数学类理科专业。该专业以数学为基础、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数学建模、数值分析、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工程计算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及相关软件的研发能力。
1.2 专业发展沿革
我校是全国首批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院校,在广西第一个设置了该专业。该专业自2006年成为广西优质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成为教育部“课程一体化”试点专业,2016年获批为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是我校重点建设的王牌专业之一。2020年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数值分析》入选首批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2、师资概况与学科平台
2.1 专业师资队伍
2.2 人才称号
2.3 获奖情况
2.4 学科平台
该专业拥有两个自治区级学科平台:广西高校数据分析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和广西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拥有高性能交叉计算服务平台、深度学习超算系统、图像图形工作站、国泰安数据库等,数学图书和数据库齐全。
3、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行业与地方需求,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处理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 预期5年以上毕业生
具有基础科学研究素质,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相关领域和技术体系内,较熟练进行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
能够融入和带领团队进行协同创新,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
能够与时俱进,具有国际视野,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行业发展形势和环境,具有终生学习的追求和能力。
4、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课程一体化”试点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一个基础、两个能力”(数学基础、信息处理能力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数学基础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特色,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向或算法分析设计方向形成能力锥点。
5、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环节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
核心课程:数学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复变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最优化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验等。
主要专业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数值分析实验、数学模型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Open CV编程技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信号与系统分析实验等。
创新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科研活动与成果、创业训练与实践、发明制作、产品设计、职业资格、社会公益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
6、学生培养
6.1 指导思想
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设置“数学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创新实践课”课程体系,构建“数学功底+信息处理与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加强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数据分析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依托大学生创新项目、科教协同项目和创新学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6.2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狠抓学科竞赛,竞赛成绩斐然;
依托大学生创新项目、科教协同项目和学院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区级大创项目8项,科教项目25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
三全育人,为本科生提供全方位创新实践指导:
出台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要求全体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提供学业指导;
2019年我院毕业论文获得校级优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选派了36名本科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组建了25支队伍分别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6.3 学生发展
搭建全员育人指导体系,强化学生学业指导:
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学生”四级全员育人队伍。通过专业认知教育、科教协同、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指导效果。
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加强专业化指导。
依托学工精细化平台,开展常态化的学业监督和指导。
7、就业方向
本专业自招生以来现已培养学生1578人,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3.10%、93.59%、94.18%,就业质量高,就业去向:
IT企业:从事软件设计开发、软件测试、数据库开发等。本专业毕业生投身IT界后,收入丰厚,跻身高薪阶层的速度快、时间短;
科研教育单位:从事网络管理、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工作;
金融企业:从事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
其它方向:继续读研深造、公务员、出国留学、创业等。
8、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学制4年,修业期限3~6年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版权声明
文稿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封面 | 李家欣
美编 | 李家欣
校对 | 王亮
审核 | 邹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