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专业代码 | 080406 |
学制 | 四年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学士 |
设立时间 | 1992年 |
所在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简介
01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19年中国科教评价网公布“2019-2020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排名榜”中,本专业竞争力在全国89个同类专业中排名全国第9位。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认真负责、团结友爱、富有情怀的教师队伍。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前景广阔,深受业内同行称赞。
02
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1992年在广西率先开设,1994年开始本科招生,2015年开始按材料大类招生。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工程硕士点,2013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03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通晓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生产、检测分析及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产品和工艺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举办行业专家、企业单位及专任教师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师资力量
01 专业师资
本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广西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重要支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15人、副高职称7人,博士学位比例为93.1%。本专业拥有国家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广西特聘专家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12人;拥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占比93%,其中拥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7人。
教学方面,本专业所有教授都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广西区级精品课程,专业课程课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广西高校教育教学应用软件大赛中多次获奖。
科研方面,本专业在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矿物材料与绿色建材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依托“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广西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创新基地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本专业教师近五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02 专业带头人介绍
邹正光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任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副主任、主任,桂林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广西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金相与显微分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先后获“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区优秀专家”、桂林市“科技创新能手”等称号。
邹正光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主讲《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等课程。采用网络视频教学,开发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创建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及网络学习与交流。先后培养了博士生二十余人,硕士生近百余人。
邹正光教授长期从事无机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材料自蔓延高温合成、计算材料学、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原位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太阳电池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人才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出版《TiC/Fe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及应用》学术专著一部;获授权专利10余项;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80多篇被SCI、EI检索。
实践、就业与深造
01
本专业与多家行业知名企业签订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协议(如华润水泥技术研发广西有限公司、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广西有限公司、中国商品混凝土广西有限公司、广西金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七色珠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建宏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信义玻璃有限公司、广东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爱和陶(广东)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新高盛薄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承担本专业的实习教学,实现了学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应聘就业”一体化培养。
本专业基础实验室、学生上实验课及参加企业生产实习
本专业不仅在教学各环节内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本专业通过全程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精细化培养,学生大一即可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和各类学科竞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培养。
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02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水泥、陶瓷、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大型现代化企业的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工作,也可进入锂离子电池、通信材料及器件、光电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功能晶体材料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可通过硕士、博士学习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本专业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6%以上。就业在全国(特别是华南)的水泥、混凝土、陶瓷、玻璃、电池、材料检测及附加值高的半导体材料等领域从事技术和研发工作。近三年考研率达到16%。
就业单位包括:华润水泥技术研发广西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广西有限公司、华润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信义玻璃有限公司、广东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广东唯美集团(马可波罗瓷砖)、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广西新高盛薄型建陶有限公司、东莞信柏结构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夏阳精细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等。
03
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可推荐免试攻读本校和外校的硕士学位以及硕博连读博士学位。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在15%以上,就读学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深圳大学、广西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英国)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杰出校友
来源|GUT材料人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