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最早成立的校办企业、中国高校系统“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典范与标杆,隶属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在2020年底又接连获得业界的高度肯定:
11月下旬,在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颁奖大会上,集美共有5个项目获奖;
12月底,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国际艺术设计院校联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上,集美荣获“2019—2020年度中国展览展示设计50强机构”称号,同时有6个项目获得金奖。
尤为值得骄傲的是,这些获奖项目中,大部分与国家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对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国风范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事实上,自1985年成立以来,集美就开创了由中国大陆自己设计美术馆和音乐厅的先河,进入21世纪以来,更深度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视觉系统设计等国家重大工程的设计工作。据统计,30多年来,全国新建省级以上博物馆有一半以上都是由集美设计施工的。广州美术学院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的使命担当,在集美这一“产学研”平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下面,我们就来一览集美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和“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获奖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
广东公安英雄广场雕塑及配套服务项目
2019-2020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
雕塑艺术方案类金奖
创作聚焦于体现人民警察正义和英勇形象的塑造与表达,紧扣“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同时,作为以公共艺术理念为导向的介入创作,在整体上力求提炼出与广东公安英雄形象和精神相契合的表达方式与视觉语言,并与广场的空间和规划理念相融合配适,营造出“生态化、园林化、公共化”和谐的空间气质,淬炼出一种深厚的英雄广场崇高情境氛围,进而打造成为全国同类型空间广场乃至公共艺术领域的广东“品牌”。
广东公安英雄广场艺术创作并非一味遵循传统的空间布局和艺术创作方式,而是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汲取当代公共艺术前沿思想成果而完成的在地性创新实践,服务于当下作用于当下,为城市打造出属于当下引领时代的纪念性空间。
南沙档案信息规划展览中心(二期)项目
2019-2020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
展览展示空间方案类金奖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通过“现实”与“虚拟”两部分有机结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南沙伟大的历史足迹和未来发展之路。运用多媒体互动的方式阐述南沙的历史与发展,包括重点项目的建设,以及未来城市交通的规划。通过运用艺术场景和互动媒体,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南沙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二楼展厅设计结合科技元素,通过灯光布置为基调来进行环境氛围渲染,加入多媒体设备,如全息投影、VR虚拟、4D影院等让展厅变得生动有趣,也给参观者带来了更好的互动体验。三楼利用大型LED屏幕和实体沙盘,集声、光、电、影视动画等现代视觉效果于一体,让观众更清晰的了解了南沙未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南充市方志馆、青少年活动中心、
图书馆新馆第三层装饰装修布展工程
2019-2020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
文教体育空间方案类金奖
南充市方志馆是解读南充方志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展现南充时代变迁、凝聚人与城市文化亲和力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展馆内容上以方志研究为基石,以情感共鸣为目的,将城市地情、市情和民情特点,通过富有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客观呈现了历史与现实;而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反映时代的变化,提炼亮点展项,深入体验互动形式,使展陈形式更加丰富有趣。
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借用了南充嘉陵江的流水水纹、千年绸都蚕茧理念,采用原木条纹作为设计基本元素,组合成空间隔断,远远望去似流水、瀑布,又似一层层蚕茧围绕,寓意本中心为青少年儿童孵化的职能,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化茧成蝶成就一番事业。本设计项目一共三层,在流线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动静分区,一层为接待、互动体验、交流为主的功能,我们设计为动的开放空间;二层以音乐舞蹈培训为主的功能,我们设计为动的空间;三层为书法绘画培训功能,则是相对需要安静的环境。
图书馆新馆第三层布展主要考虑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可以读书又可以感受南充历史文化的氛围,所以,将阅读体验、感触展陈文物、展陈展项、互动设计、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法引入图书馆,在每个专题展厅都可以感受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绸都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经典故事、当时的著名人物。在空间布局上,为了和整个场馆的风格协调又不单一,采用了现代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营造一个今人阅古、稳重而不沉闷的展陈空间,形式上借用场景、艺术油画、掉色模型、展柜展台、多媒体互动展项、虚拟现实等结合灯光设计、材质运用、音乐设计、智能控制等系统的配合,将南充文化最大限度地展示给读者,寓教于乐,使老中少读者都能在其中度过最美的读书、学习、娱乐时光,使之成为南充市民周末最有价值的去处。
广州市安全生产全民教育体验中心项目
陈展工程设计
2019-2020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
展览展示空间方案类金奖
广州市安全应急体验馆是广州市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的一座现代化多媒体综合体验中心。旨在综合更广泛的社会职责、提升更高社会功能定位、打造更高现代高科技含量的综合教育展示体验馆。不断满足应急避险和安全生产学习培训宣传教育互动体验需要;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升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生产技能。
展览策划始终秉持着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从展馆建设目的和政策方向出发,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域和广州城市与社会文化特色,通过认知、警示、教育、体验、实践、培训、考核、评估逐步上升的过程,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防范技能,有效避免或减少生产过程和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岭南金融博物馆陈列设计及布展项目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银奖
作为中国现代金融的发源地之一,广州金融业的发展带着诸多厚重的“历史味道”。据介绍,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均诞生于广州。
博物馆位于广州市中心西湖路流水井书院建筑群里的其中一院,该建筑前身为岭南传统建筑“庐江书院”,为市级保护文物单位。为了展现金融与岭南的结合特色,用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相溶合塑造出本馆独有的岭南展陈风格。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陈列展览及装饰装修设计施工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一城秀水奇山,千古楚风汉韵。楚地寿春,濒江淮,依中原,襟吴越,夷夏相融,兼收并蓄,缔造了楚文化的雄奇瑰丽与惊采绝艳。因此,设计方案利用现代展陈手法营造文物与历史的对话语境,以物证史,探究寿春楚文化风韵,梳理寿城文明史脉络,彰显寿县寿文化个性,借物叙史,重塑寿县文化印记,提振区域文旅风采。
中国陶瓷琉璃馆琉璃展陈设计施工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设计以“中国古代至近代琉璃的生产与发展”为主线,展开对“中国琉璃历史”的追溯以及“琉璃文化”的诠释,并以此为介质,引导观众沿着琉璃的生产与发展的足迹,探寻一滴由炉火灰烬中凝练而成的釉质小珠是如何汇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固为文明演进的珍宝。
观众在展厅穿梭探寻的旅程,就如同一段段寻宝之旅。展览采用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以“玻路遗珍”进行串联,不断发现收集琉璃在千年传承发展中散落的吉光片羽,重现琉璃历史、艺术、文化瑰丽之美,呈现淄博在中国古代至近代琉璃的生产与发展的历程上所占据的独特地位。
此外,还有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办公大楼项目装饰装修工程设计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2019-2020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办公空间方案类金奖;完美华南基地体验中心获2019-2020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办公空间方案类金奖。
而在2020年集美承接的两百多个新的项目中,当中也包括了大量公共文化项目,下面选取部分重要文化建设项目进行介绍: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主体部分工程实施
及配套部分超五星酒店室内精装修设计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的建设目的在于围绕首都四个中心中的“国家交往中心”,突出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等功能。项目的主要功能空间由国外设计团队2PORTZAMPARC、RTKL、VP、HBA完成,集美方面审核其方案设计及材料的可实施性及合规性,根据国家、地区、行业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可实施条件下,使施工工艺最大程度上还原设计意图;并根据项目的重点和难点——空间大、功能多,要求高,综合协调各专业设计要求(建筑、结构、机电、AVIT、声学等),给出可行的建议。
配套部分超五星酒店室内精装修中前期区域由集美设计负责设计管理及深化设计工作,力求展现国家会议中心的服务接待能力,促进业态多元融合发展。
西藏博物馆西藏民俗文化展
展陈设计与施工
西藏民俗,从藏西高原丝绸之路开始,不断与中原文明交融共生,最终融汇入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长河,生生不息。从饮茶习俗开篇,到茶马古道、互市……千百年来,这些交通交往交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今日的西藏民俗。中华一家亲的概念,也将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全馆。
青岛市地铁1号线
公共艺术品制作及安装项目
青岛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品设计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国际的视野,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传达出公共艺术所担当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令乘客仿佛穿梭在一条充满诗意的艺术长廊。循着文化的脉络,映照自然的表达,设计团队从青岛的四季、四时、海浪、礁石、建筑、城市以及工业发展的记忆中提取元素,以抽象的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去呈现青岛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城市天际线、或人文历史片段,讴歌美丽的青岛,塑造属于青岛的独一无二地铁空间艺术。
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建设工程
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通过展示广东方言文化,传承和维系集体记忆,塑造民族文化共同体。展览以“留住乡音,记住乡愁”为核心创意,追寻着“乡音”的足迹,踏上一段“寻音”之旅。如何呈现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是设计创意的出发点,所以在展览中将贯穿两个设计思考:看得见的“声音”,听得见的“展览”——即将听觉—视觉化,将视觉—听觉化。展览希望通过一个家族的姻亲关系,勾连起方言背后的文化纽带,带领着观众开始“寻觅乡音之旅”,一路上感受不同乡音中共同的浓郁乡情。
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
及纪念主题公园展陈布展工程项目
叶挺、李秀文革命事迹陈列馆位于叶挺夫人李秀文的故乡东莞长安。以叶挺、李秀文二人的生平及革命事迹为展览元素,内容上运用双轴线的方式,明线上以历史发展脉络,讲述叶挺将军的革命故事,暗线则以二人的爱情故事细节刻画主题人物的性格特征;双线相辅相成,情感饱满且生动地叙述二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突出“初心无悔、家国与共”的核心主题。形式上以人物铜像雕塑营造强烈视觉冲击,传达革命无悔的坚定意志;通过深度剖析革命历史,运用声光电设计及艺术创作等展陈形式,复原“攻克汀泗桥”、“叶挺被囚”等场景,营造沉浸式观感。
日照市博物馆新馆展陈装修项目
二楼展厅工程
设计理念方面,用“阐释布展法”,将展览的实证系统——物,与形式系统——事,通过阐释系统有机统一,让文物活起来,把它们背后的信息有效全面地传播给观众。
设计风格方面,采取适度补充环境光的整体设计,让观众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参观,让历史的厚重化身为文明的灿烂。因为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 而得名,在展厅中以围绕太阳元素造型“打破”藏品局限,“拓展”基本陈列的阐释视野、“回应”当下不同规格与模式的展品的最正确展示方式。场景还原以故事性叠层剪影展示,既表达故事性又突出内容的空间化和视觉化,多媒体的运用做到了“互动低龄化”、“信息碎片化”、“体验简单化”。进而对展览的使用者做到服务实际观众+激发潜在观众的作用。
仙桃市文化中心布展装修工程
仙桃文化中心由博物馆、非遗馆两个场馆组成,总布展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涵盖历史、革命、治水、非遗四个展览部分,包括通史类和专题类,内容丰富,体系复杂,需要综合、凝练的展示手段对不同的内容体系进行抽象概括。设计采用“竹简记事”、“革命旗帜”、“抗洪堤坝”、“二十四节气图”的艺术装置分别表现四个展览内容,对不同展览主题高度抽象概括。空间细节表现中,针对文物、展板、艺术装置等不同空间场景运用适宜的灯光参数和材质搭配,以此达到对文物的保护,同时带给观众最佳的观展视觉体验。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计算机博物馆装修项目
这将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性、规模性的软件与计算机博物馆。设计方案以科幻电影《2001 太空漫游》作为最初的设计原点,整个设计从材质到形式,都以科技感为核心,并引入互动体验技术,让观展过程产生如梦似幻的感受,使科普及科技体验贯穿整个展示场景。
相信集美将继续为广美的“产学研”
作出更多富有前瞻性的探索,
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
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字:宣传部集美公司
图片:集美公司
编辑:江粤军 袁梦婷
核稿:刘颖倩
审定:刘 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