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场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回信精神“@大接龙”活动
在全省高校间开展
今天,我们接过@汕头大学的接力棒
传给@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一起将回信精神传递
让回信精神深入南粤土地
3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
全体“90后”党员回信
肯定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同时勉励广大青年
不惧风雨、勇挑重担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
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韩师青年说
01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发林
身为90后,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习总书记的话既是嘱托也是激励!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名90后学生干部,我在疫情期间积极向同学们传播疫情状况、防护相关知识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参加身边抗疫防疫志愿活动,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最后为逆行的勇士祈福,愿平安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02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黄雅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表明新时代的青年是好样的,青年一代正在担负起新时代的重任,而这一批援鄂青年正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勇担责任,冲据一线,不畏前险,舍生忘死,砥砺前行。他们牢记心中使命,扛起肩上的重任投入到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用逆行与无悔书写青春的意义。
在全民共同抗击疫情的时候,身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应掌握好科学的疫情防控方法,积极投入社区疫情防范志愿活动,彰显时代青年的担当。当我们以国之未来鞭策自己不辱使命时,我们都是祖国的脊梁。青年一代是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先锋力量!
03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黎小琳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读来倍感力量和自信,这种力量和自信,源于在战疫中,青年成为逆行者英雄们的生力军,青年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积极践行者,青年成为“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未来引领者。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致敬青年英雄们,我们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激励,以战疫中朋辈青年英雄们为榜样,在家如校,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将个人梦与祖国复兴梦紧密结合,学好本领,为将来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做好充分准备,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04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李运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我备受鼓舞,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90后”团体的肯定,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虽然无法去到前线,但我们也能结合我们所学专业为这场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与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疫情到来之时,我主动报名,成了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一同参与值班、进出人口排查等工作,同时自己动手制作蛋糕以慰问值班人员。我坚信:哪里需要我们,哪里就会有我们90后的身影!
线上党日活动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以总书记的勉励为动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3月20日,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分别开展了线上专题党日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
学生党员们表达了对祖国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坚定信心。他们表示,要坚持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要学习奋战在前线的“90后”党员的担当与勇气,增强韧劲,锤炼党性;要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彰显青春力量韩师学子在行动
疫情期间
韩师学子积极响应号召
积极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志愿活动
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青春誓言
历史文化学院曾剑波同学在村口开展防疫宣传检查工作
“守在路口,呼啸的寒风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冷,工作点旁悬挂着的党旗时刻提醒着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我们自己,我们一起共渡难关。”疫情发生后,我校2016级历史学专业学生曾剑波主动报名参加当地志愿活动,成为一名值守村路道口的防疫工作人员,负责对进出村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份登记等工作,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虽然不能做奋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但也要在这一次战“疫”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欧阳慰同学参加协助企业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志愿活动
自疫情发生以来,防控物资紧缺。我校2017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欧阳慰主动前往东莞市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协助企业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志愿活动。经过岗前培训,欧阳慰负责红外测温仪生产线的装配工作,并认真投入到生产工作中。“作为一名返乡大学生团员,在这个时刻我有义务站出来,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担当,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欧阳慰如是说。“工厂里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志愿者,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大学生创业团队为市民免费送酒精
在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我校“酣食本味”大学生创业团队为潮州市民免费派送75%消毒酒精4000瓶,用实际行动为防控疫情出一份力。
据“酣食本味”团队负责人介绍,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消毒酒精的需求量激增。当了解到身边人员急缺消毒酒精时,团队通过联系供应商等多方渠道,紧急采购了一批消毒酒精,并通过微信平台宣传免费派送信息,将4000瓶酒精消毒液全部送到唯爱慈善会、中心医院等各个防疫一线以及市区有需要的人员手中。同时,“酣食本味”团队还向学校捐赠了60升酒精,帮助学校缓解防控物资紧缺压力。
用心搭建知识桥梁
周楚强、杨泽彬、黄钰彬等人为意溪中学的学生上公益网课
从2月6日(正月十三)开始,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周楚强、杨泽彬和外国语学院黄钰彬三人陆续加入“云辅导”的队伍中,轮流对意溪中学的学生们进行2-3小时的辅导。
为方便教学,周楚强三人开通“大树”微信公众号,接入钉钉软件进行直播,为中学生们开展直播辅导。他们还将课程内容录制成网课,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供学生查看,方便学生在家复习。
根据教育部门统一部署,意溪中学于3月初开始 “云开课”,学生们每天有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为避免学生们学习任务太重,“大树网课”暂停,但“云辅导”并没有停止,学生们时不时地还会找这几位“编外老师”咨询、请教。
艺心战疫 艺援疫线
疫情发生以来
韩师青年发挥所长,艺心战疫
创作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凝聚共克时艰的青春力量
为抗击疫情加油助威
歌曲《与你同在》
音乐学院林艺妮
《共待花开时》
外国语学院 王思琪
疫情恶魔来势汹,全城熙攘骤然寂。
白衣天使勇赴战,奋勇英姿铭于史。
五湖四海力量聚,华夏儿女同心战。
待到疫霾终散尽,相会樱花红陌上。
齐聚春暖花开时,与君共颂此繁华。
《七言排律·医者叹》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佳南
西风吹冷透衣铠,夜倚寒岩雪簇珠。
数望荆州传苍敕,只愁黑蜮蚀金乌。
天连朔雁行声疾,月照沙鸥梦影孤。
三寸仁心横海立,七寻铁骨应民呼。
已无消瘦为人日,但有安危系国图。
万里关山懒回首,百年身事笑称无。
征前有泪成新鬼,归去无名亦丈夫。
犹记江东小儿女,至今泣涕湿罗襦。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温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雅菲
“这个冬天比往年更寒、更冷。但是,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请相信,春天一定在来的路上,待凛冬离去,雪融草清,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题记
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中华民族曾饱苦难:抗日战争、大地震、洪水结冰、非典疾病,到现在的新型肺炎,这些天灾人祸并没有让人们气垒,反而让生命的火种燃的更加耀眼,人民从苦难中成长,国家从苦难中砥砺前行。被乌云靡盖的神州大地,正被一群勇敢的人保护着。
(一)逆行者的气度
斑白的双鬓,紧皱着眉头。2020年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临危受命,出征武汉,来到武汉防疫病情的最前线,担任起国家卫建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连日来,他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抗方法、探望医院患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向大家解释、呼吁防感染方法……他的肩膀再次担起重任。他呼吁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逆着人流,奔赴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坚守第一线。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但唯一一列逆着人流开往武汉的高铁,载着的,是上海远驻武汉的医生护士们。四川,派135名医护人员组建医疗队;江苏数十名医护人员志愿集结,奔赴武汉;广东、山东等地医护人员整装出发,疫情防护第一线,国家各方各地志愿者一起奔赴武汉,同舟共济,迎难而上。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他们就不怕被感染吗?”是啊,他们不怕被感染吗?试问在病毒面前,有谁会不害怕呢?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最美的逆行者,我们才能有越来越好的未来啊!“医生,此去意何?”“战病疫,救苍生!”“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二)建设者的速度
试问,建一座城需要多久?十天十夜。从2020年1月24日到2020年2月2 日,一座设计科学,设施完善的医院拔地而起,她被命名为“火神山”,寄寓着人民以楚地火神驱赶瘟疫的期待。
火神山:与死神赛跑的中国速度。早在许多年前,中国就被各大国家誉为“基建狂魔”,是因为中国不仅仅在一次基建工作中以出色的态度、完好的质量完成了基建作业,更重要的是,完成这些,用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的。这是一个令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震惊的基建速度。而这次的火神山医院建造,再次令世界震惊了,而在这个“基建狂魔”的背后,却并未存在什么神灵,有的,仅仅只是一群充满必胜信念的建设者。她的骨骼是由无数专家朝夕夜泊研究塑造出来的,她的血肉是由无数朴实的工人不辞辛苦、不畏艰难而浇筑的。
火神山医院建成后的两日,雷神山医院开始动工,无数志愿者工人远道而来,自愿志愿…2月1 日新型肺炎新增治愈人数首次超过死亡人数;2月3 日,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2月6日,雷神山医院落成投用…抗疫战场捷报频传,中国速度在抗疫第一线的得以体现。“在碰壁前行的暗夜里,英雄们愈战愈勇,生的光亮在地平线上洒落,缀于江城老木迸出新叶的枝头”
(三)无闻者的力度
“隔绝病毒,但爱不隔绝”
某地高速路上,驰骋着一辆小货车。在监测体温的志愿者站,这辆车停了下来。随即,这位小货车的司机从驾驶位上下来打开后备箱。一箱东西被他缓缓抬出。“给你们点东西,从土耳其运回来的” 民警奇怪的打开纸箱,里面装的,是一个又一个包装完好的口罩。民警问“您叫什么名字” 司机留下一句“中国人”后便驾车离去。在口罩物资紧缺时期,却有这样的小人物散发着大光芒。
“把钱捐给武汉!”68岁的拾荒老人李学明放下一沓钱后便转身离去。殊不知,这10071元是老人五年里打工、拾荒赚来的所有积蓄,连尾数的一块钱都不曾落下……孤独蹒跚的背影中,饱含着满满的坚定与爱意;一家执意开档的快餐店,为了使抗击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武汉一家小餐馆坚持每天开店,甚至叫上自己家的兄弟姐妹帮忙,为医护人员送上一日三餐;抗击前线的医护人员饥饿难耐,点下美团外卖,备注里写“外卖大哥,医院环境复杂,将外卖放在医院楼下即可”,而外卖大哥送上外卖留下纸条“送一肉一汤,医护人员,你们辛苦了!”…在这2020年的冬天,格外冷,却格外暖。
凛冬之中,我们的心弦被这些雪中送炭的温情拨动。总有一些人,即使生存不易,却心存大爱;总有一些人,即使面临疫情,却从未缺席;总有一些人,虽是小人物却充满大爱……
(四)中国者的温度
约翰肖尔斯说“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病,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己亥之末,庚子之初,2020年的开端,显得那么的不尽人意。新型冠状病毒的袭击,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但我们,中国人,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布好抗疫之局、组好抗疫之队。医疗界为主力军抗病毒、生产界制造医护用具、法律界调整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界积极配合基建工作、新闻界为全国人民实时报道传递希望……疫情面前,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就让我们一起发光发亮,看清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在重生的那一天,欢呼如何占领春天,兑现的拥抱与婚礼如何令一树开得正好的樱花黯然失色。
这就是,中国温度。
《“疫”路上有你》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畅
《共同战“疫”》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陈雯舒
《逆行者》
美术与设计学院 林珩
《战“疫”》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郑琳琪
《中国加油》
陶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 龚靖希
《韩师学子在行动》
教育科学学院 陈晓敏
“青年一代有理想
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战疫时刻
勇挑时代重担的韩师青年
都是好样的
我们都是收信人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一起传递青年力量
来源:韩师学工在线 青春韩园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微信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