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遗憾
有些特别的是,我是作为篮球生来到汕大的。大学前,作为特长生,篮球与学业在我的生活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中学的几年,我入选过全运会,也拿过省冠军,成为了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还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加入汕大男篮的机会,得以在最好的团队里,继续追寻自己的篮球梦。
初来汕大时的篮球生活
刚加入万变金刚队时,由于和高中不同的战术体系,加上大学篮球更高的对抗强度,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球队专业的教练团队,经验丰富的队友,都给予我很大的信任与帮助,使我不断提高。
印象最深刻的是入学后在学校体育园举行的一场篮球比赛。虽然上场时间并不长,但现场的环境和氛围,让比赛结束,已经回到宿舍的我,耳边还偶尔响起现场的音乐声和观众的呐喊声。在去食堂的路上,我还能回忆起站在篮筐下,等待接球时自己内心瞬间的澎湃感。种种体验又一次坚定了我的梦想——努力练球,提高自己,去感受更多的赛场。
在学校、台湾、广州等地比赛
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关键词是“篮球”。在半年的时间里,我随球队去了很多地方,与北京八一、广东宏远、台湾金酒等高水平球队交手。每一次比赛都有所收获。
可生活是很真实的。结束比赛回校后,从一次训练开始,我的左膝盖会随着发力的动作而疼痛,且愈演愈烈。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半月板损伤,可能与多年不当的运动方式有关。虽然我很快就在球队的支持下开始了专业的康复治疗,但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好转。
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由于膝盖的伤病,我连最简单的起跳投篮都没法完成,更别说参与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了。一个学期过得很快,而我每天只能在场边观看队友训练,膝盖几乎停滞的康复进度让我看不到希望。最终在无奈之下,我选择了暂别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大一时球队全员与李嘉诚先生合影
重新出发
前途很远,也很暗。体育运动是无比辛苦的,我曾坚持了下来,可告别体育的过程却更艰难。但迷途漫漫,终有一归。过了几天,我在看体育新闻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位朋友周弘进,他是一名很优秀的体育记者,后因重症不幸去世。虽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在与他交流时,他所传递出的对篮球和新闻的热爱,使得记者这个职业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让我萌生了想法,既然打不了篮球,也许我可以去做一名职业的篮球记者,继续在体育界发挥自己的价值。
暂别篮球后的学习生活
志之难,不在胜人,在胜己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时,就可以接受任何一种生活。我相信,自己能做的不只有篮球,只要有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我一定有更多潜力可以挖掘。下定决心后,我更认真地去学习每一门课程,努力在课堂和讨论中表达,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管理学概论课的一次期末汇报中,我感受到,只要努力去学习和准备,自己也一样可以像其他同学那样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篮球生的经历并不会限制我的学业发展。
大学三年的绩点成绩,代表着努力的过程
探寻着新的理想,在大一下学期时,我在凌学敏老师的鼓励下申请了新闻学专业的双学位。在经过短暂的假期后,我很快就开始了学习生活更加忙碌的大二阶段。起初,我也怀疑过学习基础薄弱的自己是否学有余力去学两个专业。后来,我用努力的成果打消了疑虑。我发现,只要用心投入,大学的课程也是很有趣的,比如张威老师讲授的新闻事业史课程,让我第一次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去了解历史,并尝试发掘其中的一点隐秘事实。这个过程使我感受到了做研究的快乐,成为我科研路的启蒙。
张威老师颁发的奖状,坚定了我的信心
暂别篮球的我,找到了新的爱好——摄影。我想去发现自己新的可能,而汕大对学生爱好的有力支持,为我寻找可能提供了充分条件。我喜欢透过相机取景框观察世界时内心的沉静感,每当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我都喜欢拿着相机在校园里随便逛逛,听着风声和鸟鸣拍照,是我最好的放松方式。大二这一年,我成为了汕大摄影协会的会长,从此摄协外拍队伍的“人际线”里少不了一个两米高的身影。
摄协部分活动的照片
在摄协,我和伙伴们一起组织了很多有趣的活动:火山岛外拍、摄影分享会、相机体验会、社团之旅……汕大为学生社团提供的良好环境与丰富的社团活动,让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在社团之旅,我们准备了摄影背景、道具和照片打印机,为每个前来的汕大师生拍摄一张好看的照片,并打印出来送给他们。工作虽很简单,但每次看到对方收到照片时喜悦的表情,收获的快乐是十分纯粹的,也许这也是摄影的意义之一。
任职的一年中社团取得的成绩
成员们对摄协的付出得到了学校与同学们的认可。通过一年中社团积累的成绩,我们获得了2019-2020年度汕头大学“十佳学生社团”的称号,综合评分在其中排名第一。我自己也获得了此年度的“优秀学生社团会长”称号,评分同样排名第一,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拍摄新闻学院两届记者节活动
在拍摄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便自己不打球了,曾经在球场上帮助过我的身高,在摄影时也能让我有更好的视角,可以更轻松地拍到广阔画面。随着摄影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们越来越多的认可,我未来担任记者的信心得以增强。
认识自我
寒假期间在家乡的雪地中摄影
大二的春季学期是在疫情和网课中度过的。回到东北家乡的我,起初很不适应宅在家里的生活,但经过心态调整后,我发现家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学习环境。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技巧,我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尽全力,速溶咖啡和烧水壶一直是书桌旁的老朋友,看论文到天亮也是常态,但相比于曾经在体育训练中经历过的磨砺,并没有觉得很辛苦。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我很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因为相比于我因伤放弃的篮球,学习是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回报的多少只取决于努力的程度。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终于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我获得了学校颁发的一等学业优秀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这让我认识到,曾经的球员不仅可以学习,也可以学好。
学校颁发的奖学金证书
学期结束后,暂时没有课程压力的我把精力投入到了科研比赛中。作为负责人,结合自己的特长,我成功立项了研究高中体育新闻的省级大创项目,参与的两次“互联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各专业的优秀同学。他们对待研究的经验与态度令我受益匪浅,也使我对自己的理想之路更加清晰——考研,去学习更多的体育新闻知识。
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
这个学期,我还选修了“中日文化传播”课程。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这门课中学到的不仅有中日两国文化的知识,加藤隆则老师在授课时所传递的思想也对我很有启发。在大三愈发紧张的课业压力中,他教导我们可以慢慢来,只要在朝着目标努力,追逐理想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留意过程的美好。
在中日文化传播课程中作报告
初听时,还没有那么深的感悟,但回首自己已的大学生涯,也许一味地追求结果真的并不是努力的全部意义。曾经的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篮球,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在追梦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让我受益一生的收获。在生活这条路上,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慢慢走,年轻时所有经历过的挫折,都将成为寻找自我的引路灯。
图文:娄雨寒
编辑:陈雯娜
排版:陈雯娜
制图:袁芯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